青峰山下有个小镇,镇上有个铁匠叫王铁锤。人如其名,他打铁的手艺那是祖传的,一把铁锤舞得虎虎生风。镇上人都说,王铁锤打的锄头三年不卷刃,打的菜刀五年不缺口。
青峰山顶有座古寺,名叫云深寺。寺里住持法号慧明,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和尚。这二人一个在山顶,一个在山脚,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却是多年的知交好友。
说起他俩的缘分,要追溯到二十年前的一个雪夜。
那晚王铁锤正要收工,忽然听见敲门声。开门一看,是个满身积雪的和尚,怀里还抱着个受伤的小鹿。那和尚正是慧明。
“施主莫怪,贫僧在山中发现这只小鹿中了猎人的陷阱,想借贵地救它一命。”
王铁锤二话不说,赶紧让进屋来。他帮着慧明给小鹿取出铁夹,包扎伤口,又生起炉火让这一人一鹿取暖。慧明见这铁匠虽外表粗犷,心地却如此善良,心中好感顿生。
那一夜,两人围着火炉聊到深夜。慧明讲佛法,王铁锤讲打铁,竟发现彼此话语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自此,慧明每次下山化缘,总要到铁铺坐坐;王铁锤每月也必抽一天上香,实则为了与老友品茶对弈。
云深寺有口古钟,重八百斤,钟声能传十里。原本是小沙弥轮流敲钟,但十年前的某天,慧明偶然提起钟声不够浑厚,王铁锤当即拍胸脯:
“这事交给我!我虽不懂念经,但敲铁敲了半辈子,敲钟还能难倒我?”
第二天天未亮,王铁锤就上山试钟。说来也怪,那钟到了他手里,声音洪亮悠长,仿佛被注入了灵魂。慧明笑道:“这钟认人。”
从此,王铁锤便担起了每日敲钟的差事。天不亮就上山敲晨钟,日落时再敲暮钟,风雨无阻。镇上人笑他傻,不打铁去敲钟,图个什么?王铁锤只笑笑:“你们不懂。”
作为回报,慧明每日诵经时,总会特意为这位好友念上一段祈福经。这一敲一念,就是整整十年。
十年间,青峰山的钟声从未间断,那浑厚悠扬的钟声成了山下人起居劳作的依托。农人们听钟声下地,妇人们听钟声生火,孩子们听钟声回家。
十年后的春天,王铁锤病倒了。
起初只是咳嗽,他以为染了风寒,照常上山敲钟。可后来咳得越来越重,有一次敲钟时竟咳出血来。慧明强行带他看郎中,郎中把脉后直摇头:“肺痨,已入膏肓,好好将养或许还能撑半年。”
王铁锤却笑道:“半年够了,还能听半年的钟声。”
他不再能上山敲钟,整日躺在铁铺后屋的小床上。慧明天天来看他,带来寺里自制的草药,却不见成效。
有一天黄昏,该是敲暮钟的时候,王铁锤侧耳倾听,却没等到那熟悉的钟声。他叹了口气,知道寺里的小和尚们又忘了。
第二天慧明来看他时,王铁锤已气若游丝,却还强打精神开玩笑:“老和尚,你们寺里的钟声,怎么跟我一样病恹恹的?”
慧明心中刺痛。回到寺里,他召集全寺僧人,沉声道:“从今日起,寺里所有僧人,分作十二组,每组一个时辰,日夜不停敲钟。”
首座和尚不解:“住持,佛门钟声有定规,如此日夜不停,不合规制啊。”
慧明望着山下方向,缓缓道:“规矩是为人设的。这钟,从今天起,不为佛,只为我的朋友。”
于是,云深寺的钟声变了。不再只是晨昏两次,而是日夜不息;不再浑厚洪亮,因小和尚力气不足,敲得杂乱,却始终不停。
第一天,山下的人都不习惯,纷纷议论这寺庙怎么了。有人甚至上山质问,打扰了清静。
慧明只站在寺门前,对众人行了一礼:“寺中一位挚友病重,唯有钟声可慰其心。惊扰各位,实非得已。若蒙见谅,寺内愿为各位多诵经祈福。”
众人听后无不动容。原来那日夜不停的钟声,是为山下的王铁匠而鸣。
钟声日夜传来,躺在病床上的王铁锤笑了。他知道,这是老和尚在用自己的方式陪伴他。
有时钟声轻了,他知道是小和尚在敲;有时钟声突然变得有力,他猜是慧明亲自在敲。听着这不绝于耳的钟声,他仿佛又回到了敲钟的那些清晨和黄昏,站在钟楼上,看着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看着山下的炊烟袅袅,看着老和尚微笑着站在他身边。
“这老和尚...”王铁锤喃喃道,浑浊的眼里有泪光闪烁。
第七天深夜,王铁锤突然精神好了许多,竟能自己坐起来了。他对着守在身边的妻子说:“我想喝粥。”
妻子喜极而泣,赶紧去生火熬粥。
这时,山上的钟声依旧响着。王铁锤侧耳倾听,忽然笑了——他听出那是慧明在敲。十年相伴,他太熟悉老朋友敲钟的节奏了。
粥熬好了,王铁锤慢慢喝着,气色红润得像没病的人。妻子心中却越发不安——这分明是回光返照。
喝过半碗粥,王铁锤躺下,轻声对妻子说:“这些年来,我天天上山敲钟,家里都靠你一人撑着,辛苦你了。”
妻子泪如雨下:“不辛苦,你高兴就好。”
王铁锤又说道:“我走后,你别难过。我这辈子,能交到慧明这样的朋友,值了。”
说完,他闭上眼睛,听着山上传来的钟声,面容安详。
就在这时,山上正在敲钟的慧明突然心中一痛,手中的钟槌差点掉落。他望向山下的方向,知道老朋友已经走了。
钟声没有停。
慧明继续敲着钟,对身边的弟子说:“他走了,再敲三天吧,送他一程。”
云深寺的钟声又响了三天三夜。这一次,不再是为慰藉病中的友人,而是为送别。
下葬那天,慧明亲自为王铁锤诵经超度。镇上来了许多人,都是听过他敲钟的人。人们这才知道,那十年如一日的钟声里,藏着这样一段深厚的友情。
王铁锤走后,云深寺的钟声恢复了原来的规矩,只是换了小和尚敲,再没有从前那般浑厚悠扬。有人建议再找个专门敲钟的人,慧明却摇头:“那钟,只认他。”
慧明依然每日诵经为王铁锤祈福,尽管人已不在。他说:“约好了的事,不能因为人不在了就变卦。”
三年后的清明,慧明在王铁锤墓前放了一口小铜钟,轻轻敲响,钟声清越。
“老朋友,你听这钟声,可还入耳?”
一阵风吹过,墓旁的松树沙沙作响,仿佛在回应他。
慧明笑了,他知道,那定是老朋友在回答。
从此以后,每年清明,慧明都会来墓前敲响那口小钟,与地下的老友说说话。直到五年后,慧明也圆寂了。
弟子们遵照慧明的遗愿,将他安葬在王铁锤旁边。两座坟茔并肩而立,一如生前的他们。
而云深寺的那口大钟,依然每天被敲响,只是再没有人知道,那钟声里曾藏着一个如此动人的故事。唯有当风吹过青峰山时,松涛阵阵,仿佛还回荡着当年的钟声,和那跨越世俗的友情。
山下老人们有时还会提起:“还记得吗?当年王铁匠敲的钟,那才叫钟声呢!”
可惜,年轻人大多已经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