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家里囤了不少东西,但一听雪灾要来大家还是不自觉的减少了饭量。
早上一人一块地瓜干,再搭配点很清的糊糊。
其实都不能叫做是糊糊了。
中午大伙儿会吃的多一些,晚上再少吃一点。
因为中午的饭不错,大家也没感觉饿。
林村长这一天一直进进出出,不是看墙,就是看炕。
挨家问谁家的炕倒烟不,好烧不?
大伙儿纷纷表示炕好烧着呢,林村长这才放心下来,背着手继续巡查。
要不是实在是雪太大,林村长还要去房顶上看看呢。
后面他又领着娃子们打房檐上的冰溜子,把娃子们喜的欢笑声都要传到几里地外了。
村长爷领着玩,那感觉可是不一样呐。
村长媳妇咋喊他,他咋不听。
村长媳妇狠狠道:“你个老东西疯吧,看你冻得晚上尿炕不!”
林村长可不管,继续领着娃子们疯。
棚子里五头牛在自己温暖的窝里打着盹儿,它们也舒坦了,最近真是它们牛生里最累的日子了。
现在家里没啥活了,终于能歇歇了。
林夏在炕上懒懒地倚着被子,脚底下热乎乎地,手里捧着一杯热水。
一会儿吸溜一口一会儿吸溜一口,整个人舒坦地眯着眼。
上完今天的课,林夏立马回了家。
现在她只想在暖乎乎地炕上待着。
旁边林春、林秋在描着写字。
团团圆圆也在外面跑的累了,正趴在炕下打盹儿。
张氏回家来看着孩子们在炕上坐着,好久没看见她们这么松快了。
她放低脚步声,怕打扰了孩子们的清静。
等她再进了厨房,厨房里又是一番忙碌景象。
各家媳妇们都在甩开膀子揉面蒸馒头。
归置完东西的高老太她们,已经下手熬红豆馅儿了,今天得蒸粘豆包了。
这都腊月二十二了,正式要开始办年了。
林村长就是借的说要过年了,让女人们尽可能的蒸馒头、蒸饼子。
能熏的肉类都熏上一些。
林村长想的是以后减少开火,有现成的就吃现成的。
要不雪灾呢,各家都勒紧裤腰带的时候,他家吃饭的香味传出去,再引来动物或者人。
或者万一土匪本来没有注意到他们,一闻到味道,再来了他们这可怎么办?
女人们是不知道有这层原因的。
她们真拿出来了在家里办年的极大热情。
今年这个年和之前的年可不一样的。
今年虽然远离家乡,但是今年家里的年货实在是太多了。
这个年比在家里更有滋味。
就连村长媳妇,也没有办过这么丰盛的年。
她家还算是村里生活很好的了。
女人们都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就盼着整治出最好的年货。
还准备好了一大盆灌香肠的肉,不过这个得等着林夏来调味。
就林夏调的味儿最好。
不过听林夏她娘说,孩子正在炕上眯着眼打盹儿呢。
妇人们纷纷道:那就先不让孩子起来,香肠啥时候灌不是灌,先让孩子歇着。
林老根儿跟林老爹这帮老伙计在修车。
其实手推车已经不能再大修了。
板子啥的都不行了,车轱辘也该换新的了。
这一路走过来,基本上隔两天就得修一次。
这两天买的东西太多,手推车板车都或多或少的坏了。
这次是大换件儿,重新破木头板子修。
娃子们玩一会儿,就会聚集在厨房门口。
娃们知道厨房里在做好吃的,在门口站着,奶奶们就能给他们点儿刚出锅的好吃的。
虽然不多,但是老香了。
娃们嘴里接着热乎乎的肉,顾不得细嚼,你拉我我拉你撒着欢地跑了。
整个家里充斥着香味,孩子的欢笑声,像是给这寒冷的冬天带来了一些暖意。
林家村这边其乐融融。
……
此时,在外面。
进杨树屯子的路上。
四个人正在脸红脖子粗的吵架。
四个人身上全是雪,像是刚在雪地里打了滚儿。
其实还真就刚打完滚儿。
现在四个人在扯着脖子吵,脸不知是冻得还是气的,都通红。
这得从昨天一大早,杨老大媳妇发现杨老三不见了说起。
杨老大打听了村里人,有人看着杨老大赶车往镇上走了。
昨天杨老大站在村头好多次。
一直都没有看见杨老三的影子。
到了晚上,杨老三一夜未归。
杨老大和他媳妇担心的不行,两个人都怕老三离家出走去找爹娘了。
两口子头对头,在炕上愁的不行。
那么远,杨老三肯定是到不了。
但到不了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现在这个天气,万一出事怎么办。
要是老三……
杨老大根本不敢想。
老三出事,爹一定会打死自己的。
杨老大感觉后背很凉,一股凉风绕着他浑身吹。
老大媳妇想了想道:“他爹,或许老三是去镇上买东西了呢?
买完东西,路不好走就没回来。
镇上有老二在那,不定他就去找老二了。
老二那个媳妇,要是看见老三去她家,指定要假模假样地让他住下摆摆嫂子的款儿的。”
杨老大听完觉得也挺有道理。
老大媳妇让他放宽心,没准明天一早杨老三就回来了呢。
这晚上杨老大没睡好,风刮的门一响,他就往外看看。
但是次次都让他失望,根本没有人敲门。
难熬地一晚上终于度过。
第二天一早杨家老大吃了一碗肉丝面。
然后就开始坐在炕上等。
临近中午,还不见杨老三回来。
他整个人越来越暴躁。
中午吃过饭,趁着天上有点太阳,杨老大铁青着脸,把自己裹成一头熊。
他拿着铁耙子出了门,朝着村外那条路走去。
这条路上有个坡,他想的是站在坡上看,要是老三回来,他也能接着看见。
等看见老三他非教训他一顿不行。
就这么在外面晃悠了一个时辰。
终于在远处看见了几个小黑点往这边缓慢移动着。
等他们走近一看,杨老大怒火中烧。
三个人,四辆车,车上满满当当。
打头的是杨老三,后面杨老二,杨老二后面跟着的人——
杨老大眯眼一细看,原来是老二小舅子。
杨老大大喝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