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1950海量物资交国家 > 第193章 安排归国人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琢磨了半天,刘旭也没想明白,随后又拿起了信封看了一遍,看到这个落款是一个叫齐伦的人。

“泽洋,你去查一下这个齐伦,是不是咱们这里的客户。”

“刘先生,我已经查过了,这个齐伦的确是我们的客户,他贷款进了4条日货品生产线,有香皂、洗发水、牙膏和洗衣粉,并且还签了原料及包装瓶的供货合同。”

周泽洋这一点对于刘旭来说是非常满意的,用着也非常顺手,有什么事他能提前想到前边去。

“泽洋你也跟了我一年了,咱们之间不用那么小心翼翼地,像这种事儿完全没有必要犹豫,有什么直接跟我说就行。”

“嗯,我记下了,刘先生。”

“你这样,帮我写一封感谢信给这个齐伦回过去。然后银行那边去交待一下,让他们出个通知,齐伦的生产线贷款不用还了,算是我个人对他寄这封信的回报吧。”

“想办法把这件事传出去,要让我们所有的客户都知道,这件事不能大张旗鼓的去宣传,只能靠这些客户口口相传了,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有人性、抱有善意就会有回报。”

“好的,刘先生,您还有什么吩咐吗?”

“嗯,让集团宣传部给我弄清楚这家报纸的主要人员名单,还有主管部门的人员名单,最好能问出来这篇文章是在谁的授意下发出来的。”

“还有,让集团法务部南下魔都去告这家报纸,我不管他是什么级别的,既然敢亮刀子,那就不要怕我们报复。让他们告诉当地,如果他们办不了,我们就是进京找最高法。”

“是,刘先生。我这就去通知。”

刘旭点了点头。

事情安排了下去,能够起到几分效果再说,刘旭很是郁闷,自己以前也仅仅是个小职员,实在不适合弄这些事情,感觉心累。

上次的报纸事件就想将这幕后的人逼出来,可是人家愣是牺牲一家报纸也不愿意暴露,现在又出来了一家,我倒要看看你还能藏多久。

上午十点多,少山先生带一众校长过来了,刘旭这时已经请了几位有代表性的洋人科学家和前先生他们在酒店会议室等着了。

“小刘啊,昨天回去后我们讨论了一下,感觉还是要将各个科研所建立起来,不过,建设这些科研所是需要时间的,在这期间可以先让大家到各校任职,也总好过要在这里闲着。”

“行,怎么决定我都完全支持,您有事吩咐就行。”

“嗯好,首长也说一事不烦二主了,这件事交给别人恐怕也办不好,只有你能将这些科研单位所需要的各种仪器采购来。”

“我们的意思是,目前就是附近建设一个大型的科研院,毕竟这些科学家外籍人员在了大多数,这对我们的保密工作来说有点困难。”

“让他们先在这里工作,等过一两年经过考察之后,我们再把可信任之人调往其他秘密研究所。”

“以后这个科研院也保留,只不过等给向下调一下,就不再研究涉密项目了。”

刘旭想了想后又说:

“少山先生,在请这些人回国之前我曾答应过他们,要是他们想自己建立实验室,我也会帮他们实现,如果他们有的人要求我是否可以答应呢?”

“当然可以,不过他们要怎么盈利呢?”

“是啊?目前我们国家很多法律法规不健全,不过,首长在看过后世资料之后倒是想着得恢复专利法。”

在1944年的时候,国内就已经颁布了专利法,只不过去年1950年初采用的是一个新编的暂行条例,叫保障发明与专利权暂行条例。不过在1963年时就废止了该行发明奖励制度。再后来为了进入世贸才又在1984年颁布专利法。

所以这个时期并不是说对发明这块一点不关注,也是有一套奖励方法的。

只不过当时有相当一大部分人认为专利法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搞出来压榨广大老百姓的,我们这种社会怎么能用呢?

“毕竟这是可以促进各种技术的进步。再给你个任务,回头啊,你把那边曾经实施过的各种法律文件全都给我们整理一套,按时间段做好编好就可以。”

刘旭点点头道:

“这个容易。”

“那就让帮他们建吧,反正肉烂了也在锅里。”

接下来,少山先生和刘旭将这些意思向这些回国科研人员做了一个介绍,大家这下还是非常满意的,这样就给了大家很高的自由度,至于先在各个大学做一段时间的教授教学生那就更不是什么问题了。

好多人本来就是大学教授,这点事情难不倒他们,甚至有好多人并不想要办什么实验室,能在一个大学任教就可以了。

接下来整个会议室就变成了菜市场,每个校长都带着翻译在这些洋人中间穿梭,有不少留学经历的校长亲自上阵。

这一上午下来,基本上都被各大院校先给定了,不过有几位遗传学的专家事先就被刘旭定了下来,他建立的农业实验室也基本上建好了。

现在那边的工作是刘旭在港岛邀请回来的李教授在主持,这个实验室相当大,有一个占地上百亩的温室大棚,里边分了好多区域,可以模拟各种环境。

这里有各个大学校长在活动,刘旭和少山先生就离开了,回到了刘旭的办公室里。

刘旭亲自给少山先生泡上茶,两人才在休闲区聊了起来。

“小刘啊,有没有可能你到京城来任个职位呢?”

“啊?我,我哪行啊,不行,不行,我从来没有在事业单位有过任职经验,是真不行的。”

“哈哈哈,你先不要拒绝吗,这么大的集团你都管的过来,我看呐,京城任何一个部门你都行。”

“不行,不行,那能一样吗?在这里说白了就是公司而已,京城的各个部门考虑的可是全国的事情,那就没有可比性。”

“你啊,谦虚啦,你有比别人多几十年的见识经历,而且知道今后怎么发展,我看呐,比任何人都强啊。”

“哎......少山先生,可不能这么说,我以前只是处在社会底层,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跟身处高位的人是不一样的,再加上我个人的性格、脾气肯定是不适合的。”

“哈哈哈.....你啊,这也是首长的意思,你有点太不自信了,就说这次冀省的发展试验就做的很好吗,还有你们的主业。”

“根据最新的数据,从你们开业到现在,全国的经济活跃度已经超越了去年的总和。我估计今年的税收要比去年翻出好几翻来。”

“要不你把这个总部也搬到京城去吧,主要是我们想找你咨询一下,离的实在太远。”

“啊?那我考虑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