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瞳前哨的下层船坞区,繁忙程度远超以往。一支由灰烬守望者最精锐工程舰组成的舰队,正以前哨为基地,如同辛勤的宇宙蜘蛛,
在绝对界壁外被“深瞳阵列”锚定过的安全区域,编织着一张无形的、却足以颠覆星穹机动能力的巨网——星尘跃迁航道!
技术的核心,源于对逻辑奇点崩溃信息中,关于虚无之海局部“逻辑弦”扰动特性的艰难解读。科学家们发现,这片看似绝对虚无的“海”,其底层并非完全均匀,存在着极其微弱、如同琴弦般颤动的“逻辑褶皱”。
利用从信息宝藏中提炼出的、经过高度稳定化处理的“非存在扰频波”技术,工程舰能将自身能量以特定频率和相位注入这些“褶皱”,
如同在湍急的河流中打下看不见的桩基,构建出一条条极其纤细、能量波动近乎为零的隐形航道。
这些航道,如同蛛丝般纤细脆弱,肉眼与常规探测器完全无法察觉,却坚韧无比地锚定在空间的底层逻辑上。它们连接着深瞳前哨与永恒星穹界壁上的特定节点,构成了一张初具雏形的快速交通网。
此刻,在船坞最核心的测试平台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一艘流线型、闪烁着哑光深蓝涂装的小型舰船上——“游隼级”高速侦测舰001号。
它轻盈地悬浮在发射架上,舰体周围的空间微微扭曲,那是航道入口开启的征兆。
“星尘航道‘蛛网-1’节点确认稳定!”
“扰频波频率同步完成!”
“游隼001,航道接入许可!祝好运!”
嗡——!
没有震耳欲聋的引擎咆哮,没有刺目的能量喷射。游隼001的舰身仿佛瞬间溶解在空间背景中,只在原地留下一圈极其微弱、迅速平复的空间涟漪。
几乎在同一刹那,距离深瞳前哨数千个天文单位之外、靠近星穹界壁的另一处预定航道出口节点,一圈同样的涟漪无声泛起,流线型的深蓝舰影如同从虚无中凝结般瞬间出现,姿态平稳,分毫不差!
“跃迁成功!航程误差:零!舰体结构完整度:100%!能量消耗:低于预期阈值15%!” 监测员的报告声因激动而拔高。
指挥平台上,灰烬守望者舰队指挥官凝视着全息星图上那条瞬间连接两点的、代表首次成功跃迁的璀璨光迹,眼中燃烧着开拓纪元的光芒。他握紧了拳头,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声音在通讯频道中响起:
“星尘航道初啼,响彻虚无!吾等… 不再是困守家园的被动防御者!”
“从今日起,深瞳前哨与星穹之间,再无迟滞!吾等守望者,将成为牧神意志延伸的触角,成为洞察无尽虚无之暗的… 锐眼!”
船坞内,短暂的寂静后,爆发出压抑已久的欢呼与智械核心高速运转的嗡鸣交响!星尘跃迁的成功,意味着星穹在虚无之海的机动能力获得了质的飞跃!
“认知静默”——隐于喧嚣的堡垒!
深瞳前哨的最外层空间,一层肉眼不可见、却能被高维感知捕捉到的奇异力场悄然覆盖了整座巨构——“认知静默”护盾。
这项技术的灵感,直接来源于源初之灵那场惊心动魄的“纯白认知风暴”数据回放。
深瞳前哨的科学家们(包括最顶尖的流光族灵觉师和守望者的逻辑学家)夜以继日地研究那场风暴的本质:那并非能量的爆发,而是信息纯度达到极致后,对外界逻辑结构产生的、近乎蛮横的“理解”与“覆盖”效应。
结合“信息宝藏”中解析出的、关于观测之环自身如何进行高维信息隐匿和防御规避的底层逻辑碎片,一个天才般的构想被提出:
与其追求绝对隐形(这在面对观测之环时几乎不可能),不如制造一种“认知杂音”,让自身的存在变得“模糊”而“难以定义”!
认知静默护盾由此诞生。它并非让前哨消失,而是在其信息层面覆盖了一层流动的、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解构的“逻辑噪音”。
这层噪音并非混乱无序,而是以一种精密的、模仿源初之灵认知风暴边缘扰动的方式高速流转。任何试图对其进行高维锁定或逻辑解析的探测手段,其反馈结果都会陷入一片自我矛盾的“认知泥沼”——
前一瞬间捕捉到的特征,下一瞬间就被护盾自身生成的“伪信息”覆盖或否定;试图建立的逻辑模型,会被无数矛盾的“杂音”瞬间冲垮。
【护盾强度:稳定。认知扰动量级:7级(可干扰Ω级以下逻辑锁定)。信息熵值:持续高位波动。】
护盾控制中心内,巨大的全息模型展示着前哨被一层不断变幻色彩和形态的“光雾”笼罩。科学家们紧盯着数据流,脸上带着一种混合着紧张与亢奋的红晕。
“太不可思议了!我们竟然在主动‘污染’自己的信息特征!”
“看这组数据!模拟的观测之环测绘波束打过来,其核心锁定算法至少需要额外37%的算力才能勉强穿透噪音层,
而且解析出的‘核心特征’准确率低于15%!这简直是信息层面的‘光学迷彩’!”
“源初之灵… 它的一次意外爆发,竟然为我们打开了对抗高维窥视的全新维度!这张‘王牌’的价值,无法估量!”
深瞳前哨,这座由星穹智慧与敌人馈赠共同铸造的堡垒,此刻如同披上了一件由逻辑噪音编织的隐形斗篷,静静地悬浮在虚无之海的边缘。
归墟之眸(深瞳阵列)在扫描,星尘蛛网(跃迁航道)在延伸,认知静默的护盾在流淌。它不再仅仅是防御的盾牌,更是一柄锋芒初露、指向未知深空的利剑,一个为星穹照亮前路、也吸引着未知目光的…… 深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