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 第368章 多年的心得(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但在复杂的社会中,过度的 “老实” 往往会让他们吃亏、受伤害。

希望每一个老实人都能在保持善良本质的同时,学会保护自己、坚持原则,懂得拒绝不合理的要求,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利,让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能被值得的人珍惜。

在职场这个复杂的生态里,“站队” 向来是高风险的选择,几乎每个经历过职场的人都或多或少见过因站队引发的争端 —— 两个领导因权力争夺产生分歧,下属若贸然选择一方,一旦所站队伍失利,不仅会被贴上 “对立派” 的标签,还可能被 “清算”,丢了工作机会;

即便暂时站对了队伍,也会被另一方视为眼中钉,未来在工作中难免遭遇刁难。

所以老职场人常说 “不要站队”,并非胆小怕事,而是深知职场中的权力格局瞬息万变,今日的 “红人” 可能明日就失势,今日的 “弱势方” 也可能逆袭。

与其将前途赌在某一方身上,不如保持中立,时时沉默,在纷争中做个 “旁观者”。

这种 “沉默” 并非消极的不作为,而是懂得 “何时表达,何时闭嘴” 的智慧。

开会讨论敏感话题时,当领导和同事各执一词、气氛紧张,此时贸然发言很容易卷入争执,不如选择闭嘴倾听,既不表态也不站队,避免成为矛盾的焦点;

遇到同事背后议论领导或其他同事时,更是要守口如瓶,不参与、不附和,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这些话会通过谁的嘴传到当事人耳中。

话少多听,不仅能减少得罪小人的概率 —— 小人往往喜欢从别人的言语中挑刺、找把柄,话少自然给他们留不下可乘之机;

还能让你在倾听中看清职场人际关系的脉络,了解谁与谁关系密切、谁与谁存在矛盾,从而在后续工作中避开雷区,更稳妥地立足。

那么,在职场中,领导究竟会喜欢什么样的人?

答案或许比想象中简单:凡是积极向领导汇报工作的人,往往能得到领导的另眼相待。

很多人误以为 “只要把活干好,领导自然会看在眼里”,却忽略了领导身处管理岗位,每天要处理大量事务,很难实时关注到每个下属的工作细节。

积极汇报,本质上是与领导建立 “信息同步” 的桥梁 —— 汇报人情世故,比如 “领导,我发现最近部门同事因为分工问题有些情绪,我已经主动和他们沟通了,大概情况是这样的”,能让领导及时掌握团队动态,避免因信息差引发更大的矛盾;

汇报发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比如 “领导,我在跟进 xx 项目时,发现流程上有个漏洞,可能会影响效率,我梳理了两个改进方案,想和您汇报一下”,不仅能体现你的责任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让领导感受到你的主动与靠谱;

即便只是汇报日常工作进度,比如 “领导,今天的 xx 任务已经完成了,主要成果是这些,接下来我计划推进 xx 工作”,也能让领导对你的工作心中有数,减少对你的 “误判”—— 毕竟领导无法凭空猜测你的工作状态,频繁的汇报能让他看到你的付出与努力,就算暂时没有突出业绩,至少也能 “混个脸熟”,让领导在有机会时能第一时间想到你。

这种 “汇报” 带来的互信,远比 “默默干活” 更容易获得领导的认可。

但职场的残酷之处在于,并非所有努力都能得到对等的回报,尤其是对没有背景的人而言,更容易陷入 “能力越强,干得越多;

干得越多,错得越多” 的困境。没有背景意味着缺乏 “靠山”,没有人脉意味着遇到问题时没人帮忙兜底,只能靠自己硬扛。

这类员工往往因为能力突出,被分配到最多、最复杂的工作任务 —— 别人不愿意接手的难活、急活,领导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

团队里没人能解决的技术难题,最后也会落到他们头上。可 “做得多” 就意味着 “出错的概率大”,哪怕他们已经足够谨慎,也难免会在海量的工作中出现疏漏。

一旦出错,不仅要承担责任,还可能被一些人抓住把柄指责 “能力不行”,即便大部分同事都佩服他们的能力,私下里为他们感到不值,却也很少有人会公开为他们说话 —— 毕竟没人愿意为了一个 “没背景的人” 得罪领导或其他同事。

这种 “做得多错得多” 的困境,成了很多无背景强能力员工心中的痛。

更让人无奈的是,那些凡事积极替领导着想、让领导放心的人,最后往往成了领导的 “棋子” 或 “弃子”。

他们对领导忠心耿耿,领导交代的任务从不推脱,甚至会主动为领导 “分忧”—— 领导不想承担的责任,他们主动扛下;领导遇到的麻烦,他们想方设法解决。

在领导眼中,他们是 “好用的工具”,需要时召之即来,能帮自己处理各种棘手问题;

可一旦遇到利益冲突或需要 “背锅” 的情况,他们又会被毫不犹豫地放弃。比如项目出现失误,领导为了自保,会将责任推到他们身上;

有晋升机会时,领导会优先考虑对自己更 “有用” 的人,而非这些只会 “干活” 的 “棋子”。

反观那些懂得跟领导 “打太极”、玩心眼,擅长人情世故的人,却常常成为领导的 “座上宾”。

他们未必能力有多强,却深谙 “讨好领导” 的门道 —— 领导喜欢听什么话,他们就说什么;领导有什么爱好,他们就投其所好;

领导需要 “面子” 时,他们总能恰到好处地捧场。遇到工作任务,他们不会像 “老实人” 那样埋头苦干,而是会先跟领导 “谈条件”,或者巧妙地将部分工作推给别人;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不会主动承担责任,而是会用 “话术” 将自己摘干净。

可就是这样的人,却能得到领导的偏爱 —— 领导觉得他们 “会来事”,跟他们相处舒服;觉得他们 “懂规矩”,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威;

甚至觉得他们 “可靠”,能在人情往来中为自己提供帮助。

于是,这些 “会玩人情世故” 的人,往往能轻松获得晋升机会、拿到更多资源,成为职场中看似 “赢家” 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