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春夏秋冬:人生全记 > 第377章 游走金沙滩(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面朝大海伫立,海风掀起衣角,也吹散了心头最后一丝局促。

望着那片铺展到天际的蓝,望着海浪不知疲倦地奔涌、退去,再奔涌,忽然就真切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 —— 像沙滩上一粒微不足道的沙,像浪尖上一颗转瞬即逝的泡沫,像海面上一只远远掠过的飞鸟,在这无垠的大海面前,个人的存在是那样轻微,轻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走,一丝浪就能淹没。

可就在这份渺小里,我又深深体会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大海从不是一成不变的模样,它有风平浪静时的温柔,有狂风骤雨时的咆哮,有潮起时的激昂,有潮落时的沉静,它以千万种姿态接纳着自然的馈赠,也以千万种力量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生命不也该如此吗?不必困于一时的得失,不必囿于眼前的方寸,心有大海般的辽阔,脚下便有无限延伸的可能。 大海的宽阔,像一本厚重的书,一页页翻开来,全是最朴素也最深刻的道理。

我忽然明白,生活里那些所谓的困难与挫折,那些让人辗转难眠的烦恼,那些觉得跨不过去的坎,放在这浩瀚的大自然面前,放在这奔腾不息的大海面前,不过就像沧海中的一粒沙 —— 渺小到不值一提,轻微到风一吹就散。

曾经为女儿工作、考研操心的焦虑,为生活奔波的疲惫,为人情世故困扰的烦闷,此刻都被这大海的辽阔悄悄稀释。

它教会我们的,从来不是逃避,而是拥有像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去包容那些不完美,去接纳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去原谅那些无意的伤害,去承载那些沉甸甸的责任。

就像大海容纳百川,不问来路,不分清浊,尽数接纳,才成就了这般波澜壮阔的模样。

站在金沙滩上,我久久不愿挪动脚步,只想静静地聆听海浪的声音。

那声音雄浑而温柔,像母亲哼唱的摇篮曲,又像勇士出征的号角,每一次拍打沙滩,都像是在与大地对话,与时光共鸣。

海风温柔地抚摸着我的脸颊,带着咸湿的气息,像一双宽厚的手,抚平了眉宇间的褶皱,也熨帖了心底的波澜。

我沉浸在这大自然的美妙之中,忘了时间,忘了喧嚣,忘了所有的不如意,眼里只有这蓝得纯粹的海,这金得温暖的沙,这白得轻盈的浪,这清得透亮的风。

阳光洒在身上,暖融融的,像裹了一层薄纱,连呼吸都变得缓慢而舒畅。 可终究还是要离开的,心里纵然有万般不舍,也只能轻轻挥手,与这片海、这片沙告别。

临走前,我特意来到那刻有 “金沙滩” 三个大红字的巨石面前。巨石巍然矗立,像一位沉默的守护者,见证着这片沙滩的朝朝暮暮,也见证着无数游人的来来往往。

我站在巨石旁,让同行的游人帮我按下快门 —— 镜头里,是湛蓝的大海作背景,是金色的沙滩铺脚下,是 “金沙滩” 三个大字熠熠生辉,而我脸上,带着被大海滋养过的平静与从容。

这张照片,是我此行的纪念,更是大海留给我的礼物,它会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让我无论今后遇到什么,都能想起这片海的辽阔,想起那份渺小中的强大,想起那份包容一切的胸怀。

编辑 分享 在金沙滩留下纪念时可以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情? 请再用不同风格扩写这段面朝大海的感受。 如何更好地将大海的感悟融入生活?

离开金沙滩时,日头已悄悄西斜,给海面镀上了一层暖融融的金边。

我恋恋不舍地望了最后一眼那片湛蓝的海、金色的沙,才发动车子,朝着胶州市里岔镇桃李春风的方向驶去。原本以为避开了国庆清晨的高峰,路况该顺畅些,没曾想刚驶入西海岸那段高速没多久,车流就像被按下了暂停键,缓缓停了下来。

仪表盘上的时间一分一秒地过,车子却纹丝不动,前后望去,三车道的高速早已堵得水泄不通,长长的车龙像一条僵卧的巨龙,看不到头也望不到尾。

我摇下车窗,能听到远处隐约传来的喇叭声,却不见有丝毫挪动的迹象。旁边车道上,有人索性熄了火,推开车门伸着懒腰透气;

还有人拿出手机,对着这堵成一锅粥的路况拍照吐槽。

约莫堵了十分钟,前方才有消息传过来 —— 原来是前面发生了车辆刮擦事故,虽不算严重,却把本就不算宽敞的高速堵得严严实实。

我望着这一眼望不到边的车阵,心里不由得感慨:平日里跑这段高速,路面宽敞得能撒欢,有时候半天都遇不到一辆车,可一到国庆这种关键时候,各种各样的车就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似的,密密麻麻挤成一团。

这不正应了那句老话 —— 河里无鱼市上看?平日里见不着的景象,到了特定时候,就都一股脑儿地展现出来了。 好不容易等事故处理完毕,车流缓缓挪动起来,一路颠簸着,终于离目的地越来越近 —— 胶州市里岔镇桃李春风。

说起这桃李春风,或许好多人听着都觉得陌生,可要是提起里岔的 “牧马城”,那可就是众人皆知的好去处了,它就像里岔镇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传奇。

据史书记载,这牧马城的历史可追溯到遥远的西汉时期,当时这里曾是祓侯国的治所所在地,是一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时光流转,到了东汉,它又归属于黔陬县。

要知道,在汉代,胶州湾一带可不是荒芜之地,而是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当高的区域,那些年从这片土地上出土的一件件文物 —— 带着精美纹饰的陶器、锋利的青铜兵器、温润的玉器,还有那些记录着当时生活百态的瓦当、钱币,无一不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繁华与兴盛,为这段历史提供了最有力的佐证。

到了明代,这里又有了新的使命 —— 朝廷选择在此地养马,于是便在原有城池的基础上进行修缮扩建,“因旧而新之”。

虽然岁月早已磨平了当年城池的棱角,但从如今保留下来的城墙遗址中,我们依然能窥见它当年规模的庞大。

那些残存的夯土墙,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依旧倔强地伫立着,墙体上密密麻麻的夯窝,仿佛是时光留下的指纹,诉说着当年筑城的艰辛与不易。 牧马城遗址的价值,远不止于它的历史沿革,更在于它丰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那些在当地广为流传的美丽传说。

有人说,当年在这里养的马,都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宝马;也有人说,古城墙下曾藏着不为人知的宝藏;还有那些关于守城将士与当地百姓鱼水情深的故事,一代代口耳相传,为这座古老的城池又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解放后,人们愈发意识到这座古城遗址的珍贵,它被列为历史文化遗址受到了妥善的保护。

文物工作者们不辞辛劳,一次次来到牧马城进行实地考察、勘探、测绘,小心翼翼地收集着每一件散落的文物,梳理着每一段模糊的历史。为了让古城更好地与自然相融,也为了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他们还在城墙上下遍栽松柏。

如今,每当春日来临,松柏抽芽,绿意盎然;夏日里,浓荫蔽日,清凉宜人;秋日里,松针泛黄,别有韵味;

冬日里,松柏傲霜,更显苍劲。整座古城都掩映在一片翠色之中,古老的夯土墙与苍翠的松柏相映成趣,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时间来到 1984 年,青岛市人民政府对牧马城遗址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认可,正式将其列为青岛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一举措,不仅让牧马城遗址得到了更规范、更全面的保护,也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它、走近它,感受这座千年古城所蕴含的独特魅力。

车子渐渐驶近里岔镇,想到马上就能亲眼见到这座久负盛名的牧马城,我心里不由得充满了期待。

桃李春风娱乐园,是我们公司老板和别人一起出资开发的项目。早就听公司里的同事们念叨,说这园子建得特别棒,景致雅致,玩的也多,可我因为平日里工作忙,手头的事儿一桩接一桩,总也抽不出时间去实地游玩一番。

每年,这桃李春风都会在我们公司群里打卡宣传,春日的繁花、夏日的湖光、秋日的落叶、冬日的雪景,一张张照片看得人心里直痒痒。

公司里不少职工都带着家人去玩过,回来后个个都夸好,说在园子里的餐厅吃饭还能享受到员工折扣,性价比特别高。

之前市里举办美丽风情评比,桃李春风也参与了,那段时间群里的宣传更是热闹,可我终究还是没能去成,真真是 “只闻其声,不见其地”。

如今,趁着国庆假期有了空闲,又没了陪女儿出游的计划,我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去桃李春风看一看,好好欣赏一番这久闻大名的园子。

从金沙滩那边过来,到桃李春风也就四十几公里的路。要是路上不堵车,在青兰高速上开,十几分钟就能到,下了里岔收费站,往左一拐,没多久就能看见园子的影子,路线简单得很,一点不绕路。

车子驶到园子所在的上坡处,我远远地就望见了桃李春风的轮廓。它不像那些喧闹的游乐场,倒像一座独处一隅的庄园,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之间,透着一股庄重又雅致的韵味,让人一眼看上去就觉得心里静了下来。

到了门口才发现,院子有两个大门,北大门是专门供游客进出的,来来往往已经有不少游人,脸上都带着期待的笑意;

东大门则是进车的通道,方便自驾来的游客停车。

走进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圈院墙,这院墙是用耐冻的材料砌成的,摸上去厚实坚固,就算到了寒冬腊月,也能稳稳当当护着园子。

院子中央,有一个方形的水池,池水清清亮亮的,能看见水底铺着的鹅卵石。

水池正中央,立着一株青松,枝干挺拔,松针苍翠,像一位坚守的老者,在水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清雅,给这院子添了几分禅意。

站在院子里向西边望去,一片辽阔的湖面豁然展开,湖水是那种淡淡的碧绿色,像一块巨大的翡翠铺在大地上。

湖里养着好多不同品种的鱼,有鲤鱼、草鱼,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偶尔能看见鱼群在水里游过,搅起一圈圈涟漪。

听旁边的工作人员说,园子里每年都会搞一次拉网捕鱼的活动,到时候,渔民们驾着小船,撒下大网,看着一条条肥美的鱼被拉上岸,那场面特别热闹,总能吸引好多游客前来围观。

从院子到湖边,有一段坡度极大的落差,要是直接下去既不方便也不安全。建筑师们特别有想法,巧妙地利用了这个地理优势,设计了一条 Z 字形的木栈道。

木栈道铺着厚实的木板,两边有结实的护栏,游客们可以顺着栈道一步步往下走,既能安全地到达湖边,又能在行走途中欣赏沿途的风景。

栈道旁边,还错落有致地建了几个不同风格的凉亭,有古色古香的六角亭,有简约雅致的四角亭,每个凉亭下都摆着石桌石凳,游客们走累了,就可以坐在亭子里歇歇脚,吹吹湖风,看看湖景,别有一番滋味。

园子里也有餐厅,不过这里没有那些山珍海味,主打的是地道的农家宴。农村里有的新鲜食材,在这里几乎都能吃到,像刚从地里摘的青菜、带着泥土气息的土豆、玉米,还有散养的鸡鸭下的蛋,每一口都是纯天然的味道。

尤其是这里的山鸡蛋和 “里岔黑” 猪肉,更是备受游客青睐。山鸡蛋个头不大,蛋黄却是橙黄色的,炒出来喷香扑鼻;“里岔黑” 猪肉在二十几年前就出了名,属于精瘦肉型,是当年引进国外新技术养殖出来的品种。

记得刚上市的时候,它的价格就比本地猪肉贵了不少,但因为肉质紧实,味道香浓,一点不油腻,还是特别受欢迎,不少人都特意来买。

湖堤上,聚集着好多钓鱼爱好者,他们带着各式各样的渔具,找个舒服的位置坐下,安安静静地盯着水面上的鱼漂,一副悠然自得的样子。

有的人身边已经桶里已经有了几条收获,脸上带着满足的笑容。

可我向来不喜欢钓鱼,觉得太耗时间,性子也耐不住,所以在园子里粗略地游玩了一圈,看看景、吹吹湖风,感受了下这桃李春风的雅致氛围,就准备动身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