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老祖宗们围观我的现代生活 > 第272章 在华国追求小众是一件很大众的事(3)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72章 在华国追求小众是一件很大众的事(3)

“小众……大众……”

赵匡胤轻轻敲着桌面,想起了自己黄袍加身的经历。

如何避免成为五代以来又一个短命王朝?如何让赵宋江山长治久安?

这是他日夜思虑的“小众”难题——因为前面的失败案例太多了。

他的解决方法,同样充满了“小众”的智慧。

“杯酒释兵权”,用相对温和的方式,解除了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从而换得了政权的平稳过渡和社会的稳定。

这种方式,在充满血腥权力更迭的历史中,堪称一股“清流”,也算是一种极其高明的“小众”操作。

赵大默默挺胸自豪。

看到视频中“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那才是真的好东西”这句评论,他微微点头。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者,确实需体察民意,顺应民心。但……”

他话锋一转,

“有时,引领风气之先,做一些看似不近人情,实则利于长远的‘小众’决定,亦是帝王的责任。”

[我以前也觉得喜欢小众很标新立异,高人一等,

但是后来发现,大多数人喜欢的东西那才是真的好东西。]

[喜欢吃香菇滑鸡泡面算小众吗。]

一个在书铺翻话本子的书生,看到“认为自己特立独行已经是一种很大众的事情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此言大善。譬如眼下流行苏学士的词,人人皆吟唱。

你若偏说柳七词才是至爱,看似特立独行,殊不知爱柳词者亦大有人在。

刻意求异,反落俗套。”

旁边的说书先生接过话头。

“可不嘛!咱说书的,老是讲三国、隋唐,听众也腻。

偶尔找个冷门的话本讲,一开始觉得新鲜,

可要是讲得好,来听的人多了,它不就又成‘大众’了?就跟天幕上说的一样!”

[在华国,方便面没有小众的。]

[童年第一款泡面,包的白月光,他们都说味道不好,但我偏偏惦记他。]

对于泡面的“白月光”情怀,大家反而最能共鸣。

如今餐饮业发达,各种小吃、美食琳琅满目。

食摊老板说:“谁还没个念想?我家那口子,就惦记着当年在相国寺后街吃的一碗素面,说现在的都没那味儿了。”

另一个老饕附和,

“正是!食物里有记忆。后世那人惦记的,怕不只是泡面的味道,是某个回不去的时光罢。”

[我也喜欢吃。]

[边上人都不喜欢吃,但我觉得它味道还不错。]

集市刚热闹起来,卖糖葫芦的刘老汉扛着插满糖葫芦的草靶,在街角占了个位置。

红色的糖葫芦裹着糖霜,在太阳下亮晶晶的。

旁边几个小孩围着草靶转,眼睛却盯着头顶的天幕,总爱凑着看新鲜。

“‘汽油真的很好闻’?汽油是啥?比俺家的麻油还香吗?”

刘老汉一边给糖葫芦裹糖,一边抬头瞅天幕。

手里的糖勺晃了晃,糖汁滴在草靶上,引得孩童们伸着脖子看。

卖布的陈大娘放下手里的尺子,笑着说,

“你这老东西,就知道吃!天幕里说过,汽油是给铁车烧的,跟咱拉货的马车不一样,那铁车跑起来比马还快呢!”

一个少年扛着弓箭路过,是隔壁猎户家的小子,也停下脚。

“陈大娘,天幕里不也有人喜欢什么硝烟的味道?

过年的时候放爆竹,那味儿呛得人咳嗽,可听着就热闹!”

陈大娘笑着点头回应,

“可不是嘛!去年过年,俺家小子放爆竹,炸得院子里的鸡乱飞。

那烟味儿飘了大半天,俺还骂他呢,结果他说‘好闻’,跟天幕里说的一模一样!”

买糖葫芦的张书生付了钱,手里捏着糖葫芦,青色长衫沾了点糖霜,他也笑笑加入讨论。

“在下倒觉得,雨后的味道最好闻。上次在书院读书,下完雨之后,院里的桂花香混着泥土味,闻着心里就敞亮。”

刘老汉把糖葫芦递给孩童,擦了擦手。

“书生就是讲究!俺觉得雨后的味道好,是因为下完雨,地里的菜长得快。

俺家后院的白菜,下完雨能蹿半指高!”

卖菜的李婶挑着菜篮子凑过来。

“老刘说得对!俺天天卖菜,就盼着下雨,下完雨的菜新鲜,买的人也多。

天幕里说‘下完雨会把灰尘刷新’,俺最知道下完雨的菜好吃!”

[聊天从来不发语音 谁有我小众。]

[聊天经常发语音谁有我小众。。]

朱元璋处理完政务,马皇后端上一碗热羹。

天幕亮起,朱元璋看着“小众”话题,眉头习惯性地锁着,但眼睛深处却流露出一丝别样的情绪。

“小众?哼,咱看历史上,像咱老朱这样出身的皇帝,那才是真‘小众’!”

他放下羹匙,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嘲与骄傲。

思绪瞬间被拉回了那段不堪回首又无比峥嵘的岁月。

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当过和尚,要过饭,在底层挣扎求生。

“从淮右布衣,到执掌天下,”

朱元璋对马皇后说道,更像是在对自己强调,

“这路,有几个皇帝走过?咱可是真正的赤贫!这出身,够‘小众’了吧?”

他通过天幕知道,后世对他这段经历渲染颇多,甚至带些神秘色彩。

但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只有他自己和妹子这些早年相伴的人才能真正体会。

这种“出身小众”带给他的,是极其复杂的心理。

一方面,他无比自豪于这“独一无二”的逆袭,证明了他朱元璋的能力。

另一方面,这经历也造成了他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和对官僚集团、对富户豪强根深蒂固的猜忌。

他制定的种种严刑峻法,对贪官污吏的零容忍,

某种程度上,也是这种“小众”出身带来的,对旧有秩序即“大众”规则的强烈不信任和颠覆。

视频中“当你真正拥有小众爱好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身边的人没有一个能理解你”这句话,莫名地触动了他。

他的很多想法、做法,那些酷烈的刑罚,那些看似不近人情的规矩,满朝文武,有几人能真正理解?

他们表面唯唯诺诺,背后恐怕非议不少。

这种“孤家寡人”的感觉,与他“出身小众”的经历交织在一起。

形成了他独特而又略显孤僻的帝王心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