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点点想法,很有限,能力更有限,另外——”
“另外还要和理化生相融合。”邱老先生一眼看到真谛,抢断道,
“你想到多少说多少,只要把你想到的雏形拿出来就行。
生物部分你爸妈负责,数学方面我来,理化方面的人也由我来找,一起组成个课题小组怎么样。你任组长。”
菁莪赶紧拒绝:“不不不,我只是有一点想法,不成熟。您给我点时间,我回去试着把想到的写出来。”
又说:“这是一个大工程,如果您同意的话,我想跟着您学习,可以的话,就承担一部分计算问题。”
菁莪写下的是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定理,这是一个强大的计算工具,可以用来预测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领域。
我们的国家到处都在百废待兴,雄心勃勃的人们,我说研究飞机,你说研究大炮,他说要研制药品疫苗……
没有材料你研究啥?你造啥?你画图纸玩儿吗?
有了图纸就能造吗?知道了分子式就能生产吗?
开什么国际玩笑!
你有设备吗?你有机床吗?有测量仪器吗?
给你根棍子,你还能撬动地球咧,可你有那么长的棍子吗?
又有人说,我研究材料。
连理论结构都不知道,你研究谁家的材料?变魔术吗?
而该理论,可以用于预测并模拟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包括磁性、光学性质、导电性、电子结构如能带、晶格参数、态密度等,从而研制新材料、制造新设备,比如半导体,比如高温超导材料;
可以用于计算蛋白质和核酸生物大分子结构,辅助药物设计和功能分析;
可以用于计算化学反应的能垒、反应速率常数等动力性质,优化催化剂设计;
可以模拟量子计算和量子门操作,为量子计算机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就像用大网捞鱼一样,有了它,就掌握了一项全新的简便的计算工具,等于为材料、分子、工程、生物、电子等领域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我国的多项科技,可以被贯穿起来,向前迈开一大步了!
其功用可以用车载斗量。
然而,菁莪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可以拿出理论算法、可以编写教程教材、可以传道授业,但再往深处广处走,就无能为力了。
就像一艘航母涉及到600多个专业,8000多个配套厂家一样,这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数学、生物、化学、物理、计算机等各方面的专家,携手共同探索的系统工程。
所以她给自己定了个方针,那就是:
用一个个点子和想法,去启发相关擅长它的人,打开研究之门、开启研究之旅。
要当助推器,推动相关专家在他们擅长的领域,实现质的突破。
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让课题在立项之初,就奔着实际应用而去。
要当催化剂,把相关学者邀请进来,把他们拧成一股绳,催动他们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但这个需要的是数理界的顶尖人物。不好找。
原来,她曾想过找他们学校的老师,但实在不知道找谁合适。
一是不知道找谁不找谁,二是初始研究阶段,最忌功利心,她不知道谁能扛得住寂寞和干扰。
尤其当下,自然灾害加剧,粮食严重短缺,饱学的先生们,上衣兜里的钢笔都快要被镀锌饭勺替代了,如此,她该找谁?
知道那位何三勤教授在拓扑学和微分几何方面很有造诣,曾想过找他,但他因为年轻,老是被学校安排了带着学生出去搞生产实践。
而且,按自己的跳级速度,初步估算要到明年才有机会去上他的课。
不想,竟然让她遇到了何教授的老师—— 邱老先生。
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那人却在竹林最深处。
这位老先生研究拓扑学和泛函分析多年,学问高深,耿介孤傲,无欲无求,和秦家爸妈在同一个岛上,且和他们是旧识,太合适不过了,简直就是天上掉下来的林妹妹。
有他一个数学家,有秦爸爸一个生物学家,再联合一个物理学家和一个化学家,就可以把摊子铺开了。
小岛,多好的地方,生态独立,民风淳朴,连春色都比别处饱满。
秦爸爸把那张纸从老先生手里接过,翻来覆去的看,越看越兴奋。
秦妈妈把菁莪搂过去,在她额头上亲了好几口,连声说:好孩子,你可真是个大宝贝。
韩蜀和秦立桓又一次对视,心都扑腾扑腾地跳,激动,还紧张,一个想菁莪的安全问题,另一个想臭丫头难不成还真和李淳风是一家的。
老班长和大嫂、韩铭等人,不知道他们说的是什么,但听出了事情的重大,一个个与有荣焉。
韩钰代表众生发言:“小婶儿,小婶儿,你是我心中的水塔!”
“啥玩意儿?”人不都说是灯塔吗?领航,指引航标的那个。
“水塔!”韩钰重复,“又高又直又粗又壮!”用手比划。
菁莪:你说柳树头都比这好听。
韩蜀把脸一含:“到时间了,睡觉去。安安,你和你大舅妈小舅妈,跟着段姥姥住在这里,其余人都去招待所。房间订好了,韩铭,你和川子负责安排床位,照顾好秦姥爷、老班长爷爷和弟弟们。”
最后补充一句:“今天在这里听到看到的,出门一个字不许说。知道规矩?”
和韩晋说这话时的语调一模一样。不愧是亲兄弟。
“知道!”韩铭啪一下立正,带头喊:“多言乱语十军棍,胡说八道逐出家门,误了正事爹娘不认!”
几个小的迅速跟上,川子也学会了,也跟上。
邱老先生、秦家父母、老班长,都看得一愣一愣的。啥啊这是?韩家就是这么教孩子的?
秦妈妈暗自决定,将来自家的外孙外孙女,坚决不放韩家养。
-
韩蜀和秦立桓送老先生回闸房,进门后叮嘱他说,理化方面的人选,考虑好后先放心里,跟谁都不要说。
老先生满脑子里都是数学官司,丝毫不介意被两个年轻人教导,唔哝两声知道了,蜡烛一点,跟着就要把人撵。
“您这儿没电?”秦立桓问。
“单独一间屋,谁给扯电线?”邱老说,又道:“要电干啥?电会停,蜡烛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