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轻合上文件夹,唇角扬起一抹冷笑。
风暴还未结束,但她已经准备好了。
只是她不知道,在不远处的某个角落里,一双眼睛正透过玻璃,静静注视着她……第95章 她找到致命证据,却也被盯上
档案馆的灯光微黄,空气中弥漫着陈年纸张特有的味道。
林疏桐坐在长桌前,翻阅着陆氏集团旗下多个重点项目的施工日志和安全记录。
她神情专注,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一个个关键节点标注出来。
她的目标很明确——找出陆振邦团队曾经隐藏的问题项目,用事实反击这场蓄谋已久的舆论战。
很快,一份标注为“南江新城综合体项目”的工程文件引起了她的注意。
这是一项五年前竣工的重点工程,曾被多家媒体评为“都市地标性建筑”,但就在项目落成半年后,一场局部结构坍塌事故导致三人重伤、一人死亡。
当时调查结果显示是施工单位操作失误所致,责任人被判刑,项目方赔偿了事。
但现在再看这些资料,林疏桐发现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
她点开当时的工程变更审批表,陆振邦的名字赫然在列,作为该项目的最终审批人之一。
更令她震惊的是,在事故发生前三个月,一封来自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技术预警函被归档在案。
函件中明确指出:由于设计阶段的一项重大修改,该楼栋部分承重墙体存在应力失衡风险,建议暂停验收流程并进行复核。
而这份警告信,却被人为地从公开记录中删除,甚至在内部会议纪要中也未提及。
林疏桐的心跳加快,手心微微出汗。
她继续翻找,终于在一份旧图纸的批注栏里找到了一个几乎被覆盖的签名——“赵工,技术顾问”。
赵工……这个名字让她心头一震。
当年那场事故后,赵工突然辞职离开建筑行业,从此杳无音讯。
如今看来,他极有可能是在提交技术警告后遭到排挤或威胁。
“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工程事故。”林疏桐喃喃自语,“这是掩盖。”
与此同时,私人律师高建安正在一间隐秘的会议室中与陆景行对坐。
“目前媒体热度持续上升,”高建安推了推眼镜,语气凝重,“如果现在有新的动作,可能会被视为转移焦点,给对方更多攻击机会。”
陆景行沉默片刻,忽然开口:“她不会冲动行事。”
高建安看了他一眼,轻叹:“我知道你信任她。但她不是律师,也不是公关专家。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陆景行抬眸,目光冷峻:“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夜色渐深,林疏桐回到家中,书房亮着灯。
她将所有证据分类整理,制作了一份详尽的《赵工案技术复核报告》,不仅附上了原始图纸与篡改痕迹对比,还列出了相关责任人的审批流程与时间线。
她在报告末尾加上了一段话:
> “若非利益驱动,何以隐瞒结构风险?若非权势遮掩,怎会草草结案?”
她没有直接发布这份报告,而是通过建筑行业协会的匿名举报通道提交,并附上备案申请。
做完这一切,她才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然而下一秒,她睁开眼,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一条刚刚跳出的邮件提醒。
发件人是——南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
内容只有一句话:
> “您的资料已收到,我们将启动复查程序,请您保持通讯畅通。”
林疏桐心头一震。
这意味着,她提交的材料已经进入官方流程,不再是个人行为。
深夜,城市沉睡,街道空旷。
林疏桐正准备关掉电脑休息,手机却震动了一下。
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 “你以为你赢了吗?有人已经开始盯着你了。”
她眉头一皱,迅速截图并保存信息。
紧接着,她打开监控系统,调出小区门口的画面。
只见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不远处,车窗半开,隐约可见车内坐着两人,似乎一直在观察这栋楼的情况。
她不动声色地关掉画面,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电话。
“高律师,是我林疏桐。我需要见一个人。”
电话那头顿了下,声音低沉:“谁?”
“当年赵工案的调查负责人——方明远检察官。”
高建安沉默了几秒,才缓缓开口:“你确定要这么做?”
林疏桐眼神坚定:“是时候揭开真相了。”
次日上午,一家低调的律师事务所内,预约登记台接待员看着林疏桐递来的名片,迟疑道:“请问您预约的是哪位律师?”
林疏桐微笑:“我不是来见律师的,我是来见方明远检察官。”
接待员一愣,随即小声回了一句:“请您稍等。”
几分钟后,一位身穿便装、面容清瘦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
他打量着林疏桐,目光中有探究,也有警惕。
“林小姐?”他声音沙哑,“你说你想咨询‘建筑伦理’问题?”
林疏桐点头,神色平静如水:“准确来说,我想了解五年前那起南江新城事故背后的全部真相。”
方明远脸色微变,目光扫过四周,压低声音道:“我们进去谈。”
方明远坐在办公室靠窗的位置,阳光透过百叶窗在他脸上投下一道道阴影。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目光始终没有离开林疏桐。
“林小姐,我敬重你是个聪明人。”他的语气不冷不热,“所以希望你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
林疏桐坐姿未变,只是将手中的文件轻轻推到桌面中央:“这是五年前赵工案的原始调查报告副本。您当时写下的结论是‘责任归属存疑’,但最终报告却变成了‘赵工全责’。”
方明远的眉心微动,显然没料到她手里竟有这份从未公开过的资料。
他缓缓放下茶杯,手指轻叩桌面:“你是怎么拿到的?”
“这不重要。”林疏桐声音平稳,“重要的是,是谁修改了这份文件?”
空气仿佛凝滞了几秒。
方明远盯着那本泛黄的报告副本,神色复杂,像是陷入了某种回忆。
“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事。”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背后……有人施压。”
林疏桐并不意外,但她还是追问了一句:“谁?”
方明远摇头,目光晦暗不明:“有些事,知道得太多未必是好事。”
林疏桐沉默片刻,忽然从随身的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折叠整齐的文件,轻轻放在桌上。
“这是我导师陈教授的书面证词,详细记录了当年赵工在案发前曾与某位建筑公司高层通话的内容。通话中提到‘上面已经打点好了,你只管签字就行’。”她语气不疾不徐,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这不是请求,而是选择。”
方明远看着那份证词,脸色微微变了。
他当然知道陈教授是谁——国内建筑伦理领域的权威专家,也是当年赵工案的技术顾问之一。
“你想让我做什么?”他问。
“如果你愿意出面作证,我们可以还原真相。”林疏桐直视着他的眼睛,“也能避免陆景行成为第二个赵工。”
听到这个名字,方明远瞳孔微缩。
他知道陆氏集团的影响力,也清楚一旦牵扯进去,自己恐怕再难置身事外。
“你以为我没有想过?”他苦笑了一声,“可你们这些豪门之间的斗争,哪是我这种人能插手的?我要是作证,仕途就完了。”
林疏桐不动声色地观察着他的表情,缓缓起身:“方检察官,我知道您顾虑什么。但我只想提醒一句——如果连正义的人都选择沉默,那这个世界,只会越来越糟。”
她说完,转身走向门口。
“林小姐。”身后的声音突然响起。
她回头。
方明远看着她,眼神终于多了一丝动摇:“给我一点时间。”
林疏桐点头,没有多言,推门而出。
夜色渐深,林疏桐走出律师事务所时,风有些凉。
高建安已经在不远处等她,见她出来,递上一件外套。
“他说了什么?”他低声问。
“他在犹豫。”林疏桐披上外套,语气温和,“但他动摇了。”
高建安叹了口气:“这个人,不好拉拢。”
“不是拉拢。”林疏桐淡淡一笑,“是唤醒。”
两人上了车,车子驶入夜色之中。
与此同时,陆景行正在接受检察机关的问询。
审讯室内灯光刺眼,气氛压抑。
一名检察官翻开材料,抬头看向对面的男人。
“陆总,关于南江新城项目工程报告的篡改问题,我们收到匿名举报,说您曾在瑞士期间私自会见关键证人。请问是否属实?”
陆景行坐在椅子上,神情平静,甚至带着一丝从容。
他缓缓从西装口袋中取出一枚U盘,轻轻放在桌面上。
“这是瑞士警方出具的会见记录。”他开口,嗓音低沉,“还有当时的原始录音。”
众人一震。
检察官眉头紧皱,拿起U盘准备接入电脑。
而此刻,门外监控室里,一名工作人员正紧张地看着屏幕,低声汇报:
“部长,情况不对劲……他们似乎早有准备。”与此同时,陆景行坐在审讯室内,灯光刺眼,气氛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