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这座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城市,其东西长150千米,南北宽140千米,总面积达平方千米,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交相辉映,共同绘就了长治独特的风貌。
长治市下辖4个区、8个县,4个区分别是潞州区、上党区、屯留区、潞城区 ;8个县为襄垣县、平顺县、黎城县、壶关县、长子县、武乡县、沁县、沁源县。
潞州区作为长治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这里高楼林立,商业繁荣,拥有丰富的教育、医疗等资源,汇聚了众多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上党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技艺,同时在工业和农业方面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发展。屯留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着称,近年来在生态农业、旅游等产业领域不断探索发展。潞城区则在能源化工、现代物流等产业上表现突出,是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之一。
襄垣县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仙堂山等着名景点,仙堂山自然风光秀丽,山上的寺庙建筑历史悠久,宗教文化氛围浓厚。平顺县地处太行山区,地形地貌独特,有着壮观的峡谷景观和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这里还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西沟展览馆,记录了李顺达、申纪兰等老一辈革命家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历程。黎城县是着名的革命圣地,黄崖洞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黄崖洞兵工厂遗址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如今成为人们缅怀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同时,黎城县的自然景观也毫不逊色,板山的雄伟壮丽,让人领略到太行山的磅礴气势。
壶关县以其独特的峡谷风光闻名遐迩,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是其标志性景点,被誉为“世界极品旅游资源”,峡谷内高峡平湖、幽谷听泉、悬流滴翠等景观美不胜收,“水上游、谷底看、云中行、空中览、天上飞”的游览方式,让游客全方位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长子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这里文物古迹众多,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长子县在农业和工业方面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武乡县作为着名的革命老区,是八路军总部长期驻扎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百团大战指挥部砖壁旧址等红色景点,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历史,是人们了解八路军抗战历史、传承太行精神的重要窗口。沁县生态环境优美,水资源丰富,素有“北方水城”之称,境内河流湖泊众多,形成了独特的水乡风光。同时,沁县在农业发展上也有着自身的特色,农产品品质优良。沁源县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有着“天然氧吧”的美誉。灵空山自然保护区内古木参天,动植物资源丰富,是一处难得的自然生态宝库。
长治的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据沁源县华坡遗址考古证明,那时这里已经有人类繁衍生息。新石器时代中后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在这里充分发育。禹分天下为九州,境内属冀州。殷商时为黎国,属冀州。战国时,韩首置上党郡,后归赵国,治所在长子,从此“上党”之名载入史册。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上党郡为天下36郡之一,辖区涵盖晋东南全部及晋中一部分,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历史的演进中,长治历经多次行政区划的变迁和朝代的更迭。东汉沿用秦制,上党郡属并州。建安十八年,上党郡入冀州。三国魏黄初元年,上党郡重新划归并州。此后,历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燕等多个政权统治。北周建德七年,分上党郡置潞州,这是潞州建置之始 ,州得名因潞子之国。隋开皇三年,上党郡废,移潞州于壶关。大业元年,改潞州为上党郡,隶冀州。唐武德年间,改上党郡为潞州,并置都督府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前曾兼任潞州别驾,在潞州治政近三年,继位后还曾3次到长治体察民情,开元十七年,以玄宗历试尝在潞洲,置大都督府,并置上党郡。开元二十一年,潞州、上党郡属河东道。五代时期,潞州的归属和名称也多次变化。宋代,这里先后改为昭德军、潞州等,元丰年间,为隆德府、大都督府、上党郡、昭义军,隶河东路。金代,潞州隶河东南路。元代,潞州属晋宁路。明洪武元年,潞州隶属行中书省布政使司 ;洪武二年,隶山西中书省,九年,隶布政司。嘉靖八年二月,升潞州为潞安府,设潞安兵备,分巡冀南道,治潞安,取“长治久安”之意,设长治县,从此有了“潞安”“长治”之称。清代,沿用明制。民国时期,长治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调整,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总部曾长期驻扎在此,领导了艰苦卓绝的抗战。1945年10月8日,长治解放,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诞生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如东晋时期的法显,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杰出的旅行家和翻译家。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寻求戒律,游历30余国,前后历时14年,带回了大量梵本佛经,并将其翻译传播,他所撰写的《佛国记》是研究古代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历史、地理、文化的重要文献,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治不仅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也十分深厚。这里是“中国神话故乡”,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愚公移山等众多史前神话传说均发端于此。这些神话传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长治人民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品质。
长治的古建筑文化同样璀璨夺目,享有“古文化和古建筑博物馆”的美誉。全国宋元之前的古建筑70%在山西,而山西的50%在长治 ,这里拥有2万多件文物和3580处清代以前地面古建筑,仅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多达66个。这些古建筑涵盖了寺、庵、堂、院、庙等宗教建筑,如平顺天台庵,是中国现存四座唐代木构建筑之一,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还有明沈王府残址、潞安府衙(上党门)等署衙府第类建筑,上党门作为潞安府衙的大门,气势恢宏,建筑风格独特,是长治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以及城墙、村堡等防御守卫性建筑,钟楼、鼓楼等纪念性、点缀性建筑,文庙(孔庙)、武庙(关公庙)、祠堂等祭祀性建筑 。这些古建筑不仅种类齐全、式样繁多,而且不乏罕见的珍品和仅有的孤例,凝聚了我国古代政治、军事、科技、生产、文化、宗教等各领域的精华,代表了我国古代文明的发展进程。
长治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独具特色。在传统节日里,人们会举行各种热闹的庆祝活动。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元宵节时,大街小巷张灯结彩,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社火表演精彩纷呈,人们身着盛装,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到来。长治的民间艺术也独具魅力,上党八音会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吹打乐,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演奏风格热烈奔放,曲目丰富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还有上党落子、壶关秧歌等地方戏曲,它们以独特的唱腔和表演形式,深受当地人民喜爱。
长治的美食文化同样令人垂涎欲滴。潞城甩饼是当地的特色小吃之一,以其薄、香、脆的口感而闻名。制作时,将面团甩成薄片,加上葱花、花椒面、油等调料,烙制而成,再配上驴肉,味道更是鲜美无比,有“驴肉香,甩饼脆,吃了能活一百岁”的美誉。长子炒饼也是一道极具地方特色的美食,将饼丝与豆芽、肉丝等食材一起炒制,口感筋道,味道浓郁。沁县干馍则是一种传统的面食,口感酥脆,越嚼越香,是当地人喜爱的干粮之一。此外,长治还有许多其他的特色美食,如襄垣荤汤素饺、壶关羊汤等,每一道都让人回味无穷。
长治的自然风光更是美不胜收,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太行山大峡谷是长治最着名的自然景观之一,这里群峰竞秀,峡谷幽深,飞瀑流泉,景色秀丽。其中,八泉峡景区以其独特的地质景观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被誉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游客可以乘坐游船在高峡平湖上欣赏两岸的美景,也可以沿着峡谷栈道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神奇。通天峡景区则被誉为“北方小九寨”,这里奇峰林立,峡谷万丈,飞瀑流霞,林秀潭幽,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此外,长治还有灵空山、天脊山、仙堂山等众多自然景区,每一处都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对于前来长治旅游的游客,以下是一份简单的旅游指南攻略。如果乘坐飞机,可以先抵达长治王村机场,机场距离市区较近,交通便利,可以选择乘坐出租车、公交车或机场大巴前往市区及各个景点。在住宿方面,市区有各种档次的酒店和民宿可供选择,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和需求进行预订。如果想要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也可以选择住在一些古村落里的农家乐。在游玩路线安排上,如果时间充裕,可以用3 - 5天的时间深度游览长治。第一天可以前往太行山大峡谷八泉峡景区,欣赏峡谷的壮美风光;第二天参观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第三天游览上党门、潞安府衙等古建筑,了解长治的历史文化;第四天前往通天峡景区,领略大自然的神奇;第五天可以去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购买一些特产作为纪念品。在品尝美食时,可以去当地的小吃街,如长治城隍庙小吃街,这里汇聚了各种长治特色小吃,让你一次吃个够。
长治,这座集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和美食文化于一体的城市,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索、游玩。无论是追寻历史的足迹,还是享受大自然的馈赠,亦或是品尝地道的美食,长治都能满足你的需求,给你留下一段难忘的旅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