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霞跟着李改灯去了趟市里,将运输队的五辆旧货车置换成了崭新的车型。
新车散发着金属的光泽,驾驶室宽敞明亮,司机们看得眼睛都直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新车开回晒场,像抚摸珍宝一样,来回摩挲着车身,脸上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王二林围着新车转了好几圈,忍不住爬上驾驶室,体验了一把新方向盘的手感。
张铁柱也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车门,感受着真皮座椅的舒适。
黑娃则仔细检查着轮胎,对新车的性能赞不绝口。
杨二的爹杨大爷站在一旁,看着司机们兴奋的样子,笑呵呵地催促他们:
“都去洗个澡,清爽清爽!”司机们这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新车,走向澡堂。
晚饭后,小霞回到李家小院,简单的洗漱后,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她想起小英父母佝偻的身影,心里一阵酸楚。
小霞苦苦思索着,各种念头在脑海里翻腾。
她想起岔港那边广阔的天然水域,那里禁止捕鱼,却有着丰富的野生鱼资源。
一个点子逐渐在她脑海中清晰起来。
如果能帮小英的父母挖一个鱼塘,让他们捕捉野生鱼来养殖,岂不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既能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又能不伤他们的自尊。
想到这里,小霞猛地从床上坐起来。
李改灯听到动静,关切地问道:“咋了?”
小霞兴奋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改灯:
“我想帮小英姐的父母。岔港那边的天然水域不是不许养鱼嘛,我们可以帮他们挖个鱼塘,让他们去捕捉野生鱼来养。”
李改灯听完,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既能帮助小英父母,又能避免尴尬。
“野生鱼的口感好,而且鱼塘养殖也不违规,”小霞补充道,“这样他们还能有点收入,也不用担心生活问题了。”
李改灯赞同地点了点头:“嗯,是个好办法,既能让他们有事做,又能挣钱,还不违反规定。”
小霞说:“挖鱼塘得好好计划一下,最好能找个挖机什么的,这样也能快点完工。”
李改灯接着说:“嗯,我明天就去联系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合适的挖机和人手。这件事就交给我来安排吧,你放心。”
小霞这才放下心来:“那就太好了,谢谢你,改灯哥!”
李改灯笑了笑:“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小英的事就是咱们的事,能帮上忙就好。”
“就这么定了!”小霞兴奋地一拍巴掌,“明天就去看看!”李改灯笑着说:“行,明天咱们就去,叫上二狗子,让他也出点力。”
小霞补充道:“还有红霞姐,那是她的婆家,带上她一起去,也好有个照应。”
俩人商量好了,这才放心地睡觉。
第二天阳光明媚,李改灯和小霞在餐厅忙活了一上午,送走最后一波客人后,他们和餐厅员工一起吃了午饭。
小霞把餐厅的后续工作交给了大表哥两口子还有巧灯姐,然后招呼谢红霞和二狗子两口子,一行人坐上了李改灯的小汽车。
车上,小霞绘声绘色地将鱼塘计划描述了一遍。
谢红霞两口子听得连连点头,非常赞同这个主意,二狗子还补充说可以养些观赏鱼,说不定还能发展乡村旅游呢!
谢红霞也兴奋地表示可以种些花草果树在鱼塘边,到时候环境一定很漂亮。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未来的美好图景充满了憧憬。
汽车一路欢声笑语,很快便抵达了谢红霞原来的婆家。
孙叔孙婶看到这么多人来访,热情地迎了出来,又是搬凳子又是倒茶水,忙得不可开交。
谢红霞见状,赶紧说道:“爹,娘,你们别忙活了,先坐下听李老板说个事儿。”
孙叔孙婶这才停下手里的活,好奇地看向李改灯。
李改灯清了清嗓子,将鱼塘计划娓娓道来,他详细地解释了如何利用岔港的天然水域资源,如何选择合适的鱼苗,如何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等等。
听完李改灯的讲述,孙叔孙婶先是一愣,随即眼中涌起激动的泪花。
孙婶一把抓住李改灯的手,激动地说:
“李老板,你真是个大好人啊!我们老两口真是没想到,霞儿和二狗子认识的老板,竟然这么为我们着想!”
孙叔也紧紧握住李改灯的另一只手,激动得语无伦次:“这……这真是太好了!我们……我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他抹了抹眼角,哽咽着说:“我们还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机会!”
孙婶也跟着附和道:“是啊,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自己挣钱,真是太感谢你了!”
她转头看向谢红霞和二狗子,感慨地说:“多亏了你们啊!给我们介绍了这么好的老板!”
二狗子挠了挠头,憨厚地笑了笑:“应该的,应该的,都是一家人嘛!”
谢红霞也笑着说:“爹,娘,你们就放心吧,好好养鱼,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孙叔紧紧握住李改灯的手,像孩子一样认真地保证道:
“李老板,你放心,我一定把鱼养得白白胖胖的!”
孙婶也紧紧抓住李改灯的另一只手,补充道:“没错没错,我们一定像伺候自己孩子一样伺候这些鱼!”
告别了孙叔孙婶,一行人返回黄河湾。
第二天,李改灯联系了镇上口碑最好的工程队,工程队的效率很高,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鱼塘挖好了。
挖好的鱼塘面积宽阔,足足有一亩多地,塘底平整,四周用石头加固,看起来十分结实。
河水被引入鱼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鱼塘灌好水的这天,二狗子早早地准备好渔网等工具,和李改灯一起,乘着孙叔的那条老渔船,前往黄河的支流捕捞鱼苗。
经过一番努力,他们捕捞到了不少活蹦乱跳的鱼苗,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放入鱼塘。
此后,孙叔经常都会划着他的老渔船,去黄河里打捞野鱼,将这些野鱼放入鱼塘进行繁殖。
养大的鱼,全部都供应给小霞的黄河人家餐厅,由于鱼的品质好,味道鲜美,小霞给的价格也比市场价高得多。
每当孙叔孙婶偶尔提起小英,谢红霞和小霞都会先耐心倾听,然后巧妙地将话题转移到养鱼的劳动上去,比如讨论如何提高鱼的产量,如何改进养鱼技术等等。
孙叔和孙婶的注意力也逐渐全部投入到养鱼卖鱼当中。
他们每天早出晚归,精心照料着鱼塘里的鱼,提小英的次数越来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