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龙吟三国 > 第137章 秘密结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石韬停下了脚步。他注视着眼前这位年轻而焦虑的公子,心中飞速权衡。刘琦的处境他早已了然,其求助的迫切也情有可原。刘备在新野要发展,最大的障碍就是蔡瑁、蒯越集团。

若能获得刘琦这位名义上的继承人的支持,哪怕只是暗中的支持,都将在政治上获得极大的便利和合法性!至少,在刘表面前,刘琦有机会为刘备说话,缓解来自襄阳的压制。而且,刘琦代表的是荆州内部一部分对蔡氏不满的力量,这股力量若能整合,潜力巨大。

但风险同样巨大!一旦结盟泄露,蔡瑁、蒯越必定疯狂反扑。刘琦首当其冲,刘备和新野也将面临灭顶之灾!必须极度隐秘,且刘备必须掌握绝对主动权。

石韬沉吟良久,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清晰:“大公子赤诚之心,韬深感敬佩。然兹事体大,非韬所能决断。皇叔以仁德立身,以信义行世,更需审时度势,谨慎行事。韬有三问,望公子诚心答之。”

“先生请问!”刘琦眼中燃起希望。

“其一,公子欲结皇叔,是欲借皇叔之力,争位夺权,兄弟阋墙?还是欲借皇叔之威,震慑宵小,保境安民,待将来承继大统后,共扶汉室?” 石韬目光如炬,直刺刘琦内心。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关系到结盟的性质和刘备介入的正当性。

刘琦毫不犹豫,指天发誓:“琦若有争位夺权、骨肉相残之心,天诛地灭!所求者,唯自保耳!唯愿父亲基业不受奸人窃据,唯愿荆州百姓得享太平!若得天佑,得继父业,必以皇叔为股肱,尊奉天子,共讨国贼,光复汉室!此心此志,天地可鉴!” 他神情激动,不似作伪。

石韬微微颔首,再问:“其二,结盟之事,干系重大,如何确保机密?公子身边,可有蔡瑁、蒯越之耳目?日后联络,如何做到万无一失,不落人口实?”

刘琦早有准备:“琦自知身处险境,身边可信者,唯老仆刘忠等寥寥数人。此次与先生相会,已是冒了天大风险。日后联络,琦有一计:襄阳城西‘济世堂’药铺掌柜王诚,乃琦乳母之子,自幼亲厚,绝对可靠!其药铺常有商旅往来,新野若有药材需求,或可经此渠道传递消息,以药方暗语沟通,外人难以察觉。

此外,鹿门山庞德公处,亦可作为中转,庞公高洁,不问世事,但其童子或可代为传递只言片语。” 他提出的方案,考虑了现实条件和隐蔽性。

石韬心中暗赞刘琦并非毫无心机,继续第三问:“其三,若事有不谐,蔡瑁发难,公子当如何自处?皇叔若因助公子而陷险境,公子又当如何?”

这个问题最是残酷,也最现实。刘琦脸色一白,沉默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若事败,琦绝不连累皇叔与先生!或自请外放偏远郡县,或……或自裁以谢罪!若皇叔因助琦而遭蔡瑁构陷攻伐,琦虽力薄,必倾尽全力,在父亲面前力证皇叔清白!若父亲不听……琦愿以死相谏!或……或率亲信,投奔新野,与皇叔共抗强敌!” 最后一句,已是破釜沉舟之志!

石韬深深地看着刘琦。这位年轻公子,虽有惶恐,有焦虑,但在生死抉择面前,展现出了应有的担当和血性。其承诺或许带着绝望的悲壮,但诚意毋庸置疑。

“好!”石韬终于点头,“大公子之心,韬已明了。韬定当将公子之意,原原本本,禀告皇叔。然结盟与否,何时结盟,如何行事,一切需由皇叔定夺。公子需谨记:忍耐!等待!在此期间,公子务必谨言慎行,深居简出,示敌以弱,保全自身!联络之事,非经我与王诚药铺或庞公处可靠途径,切勿轻动!韬在新野,自会设法与公子保持联络。”

刘琦闻言,激动得几乎落泪,对着石韬深深一揖:“先生大恩,琦没齿难忘!一切……全赖先生与皇叔了!琦必谨遵先生教诲,静候佳音!”

两人又低声商议了一些联络的细节和暗语,然后石韬借口天色不早,需赶回新野处理公务,便先行告辞下山。刘琦则又在鹿门山盘桓片刻,才在“护卫”的“护送”下返回襄阳。整个会面过程,在监视者眼中,不过是一场大公子与名士之间关于学问和时局的普通交谈,毫无破绽。

石韬星夜兼程,秘密返回新野,立刻向刘备禀报了与刘琦会面的详细经过,以及刘琦的处境、请求和承诺。

县衙书房内,灯火通明。刘备、关羽、张飞、石韬四人密议。

张飞听完,第一个拍案而起:“大哥!好事啊!那刘琦小子被蔡瑁老贼欺负得够呛,来求咱们了!正好,咱们帮他,他将来当了荆州牧,还能亏待咱们?总比现在被蔡瑁、张允那帮鸟人盯着强!”

关羽抚髯沉吟:“三弟稍安。此事非同小可。刘琦虽是长子,然势单力薄,其承诺虽诚,恐难兑现。蔡瑁、蒯越树大根深,手握重兵。若贸然卷入其家事内斗,恐引火烧身。新野根基未稳,恐难承受襄阳倾力一击。” 关羽的担忧非常实际。

石韬冷静分析:“云长将军所虑极是。风险巨大,一步踏错,万劫不复。然机遇亦存:

其一,刘琦乃名正言顺之长公子,得道义之先。助他,我等于荆州内部便有了立足点,可名正言顺介入荆襄事务,打破蔡瑁封锁。

其二,刘琦若能站稳脚跟,甚至将来继位,则我新野背靠大树,进可图宛洛,退可保荆襄,战略空间极大拓展。

其三,通过刘琦,可接触、拉拢荆州内部不满蔡瑁的势力,如邓义、刘先等文官,文聘、王威等非蔡氏嫡系的将领,此乃分化瓦解蔡氏联盟之良机。

其四,亦是最现实的一点,刘琦在刘使君面前为我们说话,可极大缓解来自南阳郡府和张允的刁难,为我们屯田强兵争取宝贵时间!”

刘备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他目光深邃,显然在权衡利弊。石韬的分析条理清晰,利弊分明。风险,他何尝不知?但机遇,确实诱人。更重要的是,刘琦的处境,让他想起了自己颠沛流离、寄人篱下的辛酸。那份同病相怜之感,触动了他心底的柔软。

良久,刘备终于开口,声音沉稳而坚定:“刘景升待我,虽有忌惮,亦有收留之恩。卷入其子嗣之争,非我所愿,亦有悖道义。”

此言一出,张飞急了:“大哥!那……”

刘备抬手止住张飞,话锋一转:“然,蔡瑁、蒯越之辈,把持权柄,排斥忠良,视我如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其扶持刘琮,若让其得逞,荆州必落入此等宵小之手!届时,荆州非但不能成为匡扶汉室之基业,反成助纣为虐之根基!刘琦公子仁厚,志在保全社稷黎民,与我等志向相合。助刘琦,非为争权夺利,实为制衡奸佞,保全荆州元气,以待将来大用!此乃大义所在!”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关羽、张飞、石韬:“此盟,当结!然需谨记:

其一,绝不可主动挑起事端,卷入刘景升家事!一切行动,以自保和制衡蔡瑁为首要!

其二,与刘琦之联络,务必万分机密,仅限我等四人知晓!广元先生全权负责,务求滴水不漏!

其三,新野乃根本!屯田、练兵、积粮、修城,一刻不可懈怠!唯有自身强大,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其四,对刘琦,当以诚相待,然亦需保持清醒,不可尽信其承诺!我等助他,亦是自助!”

刘备的决策,高屋建瓴,既顾全了道义名分(制衡奸佞,保全荆州),又明确了现实目标(自保、破局、争取发展空间),更制定了谨慎务实的行动原则。

“主公英明!”石韬心悦诚服。关羽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张飞更是摩拳擦掌:“大哥说怎么干就怎么干!俺老张早就看蔡瑁那厮不顺眼了!”

在石韬的精心策划下,新野与襄阳大公子刘琦之间的秘密联络通道正式建立。通过襄阳城西“济世堂”药铺掌柜王诚这条隐秘的商路,以及鹿门山庞德公处(庞德公虽未直接参与,但其童子被王诚买通)偶尔传递的只言片语,信息开始悄然流动。

石韬以新野需要采购特定药材或出售一些屯田所产为由,定期派可靠之人前往济世堂。交易之外,夹带着用特殊药方暗语写就的密信。王诚则将这些信息,通过绝对安全的渠道,传递给刘琦。

刘琦则通过同样的渠道,将襄阳城内的动态、蔡瑁蒯越集团的动向、刘表的健康状况和态度倾向、以及他所能接触到的对蔡氏不满的官员将领的隐晦态度等信息,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新野。

刘备集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来自荆州权力核心内部的“情报支持”!这使得石韬在制定内政外交策略时,更加有的放矢。例如,当得知蔡瑁又在刘表面前构陷刘琦“结交江湖术士,行为诡异”时,石韬立刻建议刘备,以新野“剿灭了一股流窜盗匪,缴获些许财物”为由,挑选几件不起眼但精致的古玩玉器,派使者“敬献”给刘表“赏玩”。

刘表收到礼物,心情愉悦,对蔡瑁关于刘琦的谗言自然就听不进去了。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化解,让刘琦对刘备的“能量”更加信服和依赖。

同时,在石韬的授意下,刘琦开始在刘表面前,以“无意间听说”、“道听途说”的方式,巧妙地为刘备和新野说好话:“父亲,儿听闻新野屯田颇有成效,流民渐安,此乃刘皇叔善政之功,亦是父亲慧眼识人、安置得当之果。”

“张允将军报说新野军容整肃,关张二将练兵有方。北境有刘皇叔这等忠勇之臣镇守,父亲可高枕无忧矣。”

“南阳郡府报称新野索要粮秣,儿私下算过,其数目合理,皆用于安民养兵,刘皇叔并未中饱私囊,实乃清廉。”

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言语,如同涓涓细流,不断冲刷着刘表心中对刘备的疑虑和蔡瑁、蒯越刻意抹黑的印象。刘表对刘备的观感,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善。对于南阳郡府和张允对刘备的刁难,刘表也开始偶尔过问,甚至训斥张允“不得掣肘,当以大局为重”。

而刘备方面,则通过石韬,向刘琦传递着“定心丸”和“行动指南”:

强调自身力量的增长(如屯田丰收、新募士卒训练有成),增强刘琦的信心。

教导刘琦隐忍之道,如何在刘表面前表现孝道、谦恭、不问政事,如何应对蔡夫人的刁难和蔡瑁的试探。

暗示可暗中接触邓义、刘先等较为中立的官员,表达善意,但绝不主动拉拢,以免打草惊蛇。

最重要的一点:耐心等待!积蓄力量!静待时变!

刘琦严格执行着刘备和石韬的指示。他在襄阳变得更加低调,每日除了读书,便是侍奉汤药,陪伴父亲,对继母蔡夫人更是恭敬有加,对弟弟刘琮也表现得兄友弟恭。他仿佛完全沉浸在学问之中,对权力之争毫无兴趣。这种“无害”的姿态,让蔡瑁、蒯越等人放松了些许警惕,认为这个懦弱的长公子已经认命。

一场无声的结盟,就这样在襄阳的繁华表象之下,在新野的默默耕耘之中,在鹿门山的云雾缭绕之间,悄然缔结。

刘备,这位寄居新野的“客将”,通过大公子刘琦这条隐秘的纽带,终于将自己的触角,深深地探入了荆州权力核心的腹地。刘琦获得了一线生机和强大的外援,刘备则撕开了蔡瑁、蒯越集团铁幕的一道缝隙,为自己和新野争取到了宝贵的喘息与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