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子全建立在那个证人看到被告跟随在受害人身后走过的证言上,其他就是被告自己的口供。一审就判定被告是杀人凶手,把所有相似案子都扣在他头上,判了死刑。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其实被告在法庭上就翻供了,声称是被逼招供的。一审后被告家属提出了上诉,还找了我刚进入的律所做代理。我研究生时就主攻刑法,便被分派了这个案子,大概当时律所负责人不看好这个案子能翻转,只是让新人锻炼锻炼。
“我在翻阅案件卷宗后发现证人对被告的描述有正面,对受害人则只有背影。走访证人后进一步确认证人根本没看到受害人或者说走在被告前面的女性的正脸,他其实根本无法确认走在被告前面的穿流行红色外套的女性是不是受害人!他仅仅是根据衣服和身材体形猜测那是新闻中的受害者。我还做了测试,流行的红外套穿在相似身材的女性身上,除了熟人,从背影根本无法分辨。
“我替被告上诉,二审时认为证人的证词并不能确认被告当时是在跟踪受害者,所以推翻了一审判决。
“那时候监控还没有现在这么全,警方办案主要依靠口供,证人的和被告的口供。其实口供是最不可靠的,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记忆都不准确,还经常会进行利己的修正。”
大家听罗娟讲完才透了口气,议论纷纷。
万琳琳说:“我看过漂亮国的一个律师剧,有一集也是说证人只根据衣服辨认嫌犯,其实根本没看清嫌犯长什么样,换个人穿同样的衣服,证人就认错了。”
“对,那个剧我也看了。”周满月也说,“那是警察故意的。他们先认定了嫌犯,再给证人看照片,只给嫌犯的照片是穿着证人看到的外套,等证人记熟了嫌犯的脸后,才让证人去辨认嫌犯。”
“还有呢?你不是说有两个翻案的么,还有一个案子呢?再讲讲。”石柳喜欢听这种真实案例的故事。
“还有一个案子难度就更大了,也没这么戏剧性,最后的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也是我出来搞自己的纯女性律所的原因。
“十四、五前年吧,我在行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也成了律所的资浅合伙人。接了一个案子,委托人是个年轻姑娘,他男朋友被控酒后开车,撞人致死,肇事逃逸。一审时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虽有事后自首情节,仍判了十五年有期。那个女孩找到我,要我帮被告上诉,她坚称案发时间段被告和她在一起,不可能肇事。但办案警方和检方认为她的证词不可信,没有采纳。甚至连被告自己也否认女孩的证词,所以一审时辩护律师根本没有让女孩出庭作证。
“但我总觉得女孩子不太可能牺牲自己的名誉去作伪证。就多方调查,发现被告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业务员,同时还是老板的兼职司机,老板应酬喝酒后,经常由被告开车。
我就感到奇怪:业务员不应该是替老板挡酒么?哪有不喝酒替老板开车的?委托人说被告和她一起外出时滴酒不沾。这就更奇怪了!我怀疑被告可能根本不能喝酒。就去找被告的家人调查,意外的发现被告父母搬新家了,住上了别墅,开起了小轿车。对于被告能不能喝酒,被告的父母的叙述混乱不清,前后矛盾。最后我还是在被告的大学同学那儿得到一个证词:被告酒精过敏,喝酒就会全身起红斑,呼吸困难,严重时会失去意识。所以,被告根本不存在酒驾的可能性。
“我当时心里就升起一个词:收钱顶罪!剩下的就是调查被告父母买房买车的钱是哪里来的。一查就发现被告父母的新房根本就是被告老板开发的别墅区,房款根本就是公司内部平账,被告父母一分钱没付。
“这时真相就呼之欲出了。我再调查那个房地产老板,发现他那晚和情人在一起。我推测俩人喝了酒,撞了人,逃逸后找被告顶罪,显然是花了大价钱的。
“我代表的是那个女孩儿,不是他男朋友,无权代表被告上诉,被告的父母也拒绝委托我代表他们提出上诉。女孩和我一起去监狱做被告的工作,开始被告还死活不肯同意上诉,坚持说女孩把时间记错了。最后女孩说自己怀孕了,不想孩子一出生就有个杀人犯父亲,更不希望带着孩子去监狱探监。这才说服被告翻供,提出上诉。
“上级法院于是把案子发回重审。原一审法院虽然推翻了原判决,仍然以做伪证,干扰司法的罪名判了被告三年有期。”
“那后来呢?”
“是啊后来他们俩怎么样了?”大家纷纷追问。
“没有后来,那女孩撒了谎,她没怀孕。房地产老板被判了刑,被告的父母也被从别墅里赶了出去。被告自己还要蹲三年监狱,女孩也和他断绝了关系。这就是我说的这个案子最后不尽如人意的原因。”
“为什么呀!费了那么大劲帮他打赢了官司,又分手?”周满月不甘心的说。
“是啊!为什么啊?”大家都不能接受这个结局。
“唉!女孩也是对男朋友失望了啊!”罗娟轻叹一声,“最初那女孩子要为男朋友上诉,是坚定的认为他是被冤枉的,后来当知道他是贪钱,替人顶罪,不免对男朋友十分失望,认为他竟然能为了钱把自己卖掉,做人的底线太低。自己都可以卖,女朋友可不可以卖?老婆孩子可不可以?不能多想,越想越觉得这种男人不可靠,就分手了。
“这个案子没有获胜者,我虽然打赢了官司,却因为被告人父母恼火我打赢了官司,却使他们失去了房子和房地产老板答应给的后续余款 ,所以声称他们没有雇我,拒绝支付律师费。被告在蹲监狱,那女孩也财力有限。律所合伙人对我也不太满意,认为我花费那么多,最终除了自己得了虚名,律所一无所得!我就放弃了年终分红,辞职出来筹办自己的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