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虽如此,但是陆骁可是没放弃。

有了爸妈看着孩子,他当然是拉着媳妇儿抓紧造人。

他算是看出来了,儿子哪里有闺女贴心。

看着战友家的小闺女,他可是羡慕死了。

陆承安还不知道,自己在爸妈这里已经成了‘弃子’。

到了京城,进了军属小学,陆承安可真成了撒了欢的野马。

西北那会儿他虽然也皮实,但多少还有点初来乍到的腼腆。

可在京城这大院里,周围都是差不多背景的孩子。

一个个胆子大、主意正,天不怕地不怕的。

陆承安几乎是瞬间就融入了进去,并且迅速成为了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

说话腔调最先变。

“干嘛呢”、“瞅你咋地”、“倍儿棒”

这些京片子张口就来,说得比普通话还溜。

以前在西北,放学了就是回家写作业,或者帮爷爷奶奶干点零碎活儿。

现在可好,一放学,书包往家一扔,人就没影儿了。

不是跟着大院里的孩子爬树掏鸟窝,就是去操场上踢球疯跑,常常弄得一身泥土汗津津地回来。

苏棠看着头疼。

以前那个虽然也调皮但还算白净腼腆的儿子,现在皮肤晒得黝黑,嗓门大了不止一倍。

做事风风火火,像个窜天猴似的。

她忍不住跟陆骁抱怨:“你看看你儿子,都快成小土匪了!这京城的水土是不是太养豪气了?”

陆骁倒是看得开,一边看着报纸一边笑:“男孩子嘛,这样挺好!说明他适应得快,没受欺负。”

“在大院里就得这样,扭扭捏捏的反而吃不开。你看他现在多活泛,见了叔叔阿姨都知道大声问好了,这叫大气。”

话虽这么说,但陆承安偶尔也大气过头了。

有一次,他为啥事儿跟大院另一个年纪稍大的孩子起了争执。

两人谁也不服谁,最后竟然约着单挑。

就在大院后面的小空地上,两人摆开架势,还没动几下手呢,就被巡逻的警卫员给拎着了。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

陆骁被领导委婉地提点了两句,面子上下不来。

那天晚上,陆承安结结实实挨了人生中第一顿竹笋炒肉。

被陆骁用皮带抽了屁股。

陆骁一边打一边训:“老子送你来京城是让你读书学本事的,不是让你来当小霸王的!”

“跟战友兄弟要团结,有问题找老师找家长,谁教你自己动手解决的?能耐了你!”

陆承安咬着牙没哭出声,但眼泪花花在眼眶里转。

他知道自己错了,就是倔劲儿和觉得认怂丢面儿的京城小爷脾气让他硬撑着。

晚上,苏棠一边给他红肿的屁股上药,一边心疼得直抽气,但嘴上还是教育他。

“承安,爸爸打你是不对,但你先想想,你做的事对不对?你是大孩子了,得讲道理,不能蛮干。”

陆承安把脸埋在枕头里,闷闷地嗯了一声。

这次教训之后,陆承安确实收敛了不少。

他的聪明劲儿和领导力没用在打架上,而是用在了别处。

组织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学习、踢比赛当队长指挥得有模有样、甚至还能帮着老师维持纪律。

虽然性格还是那么虎实豪爽,但也开始明白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懂得了责任和分寸。

陆骁和苏棠看着儿子的变化。

虽然偶尔还是为他那过于外放的性格头疼,但也欣慰地看到,他们的儿子逐渐有了点小小男子汉的模样。

随着承安的渐渐长大,他也没了之前这种冒冒失失的性格。

上初中那年,苏棠怀孕了,陆骁说这是个妹妹。

承安可小心谨慎了,每天早上上学时,都要给苏棠泡好奶粉再走。

陆爸陆妈这些年,身体渐渐不行,陆骁就不让他们回沪上了。

顺带手的,还把苏爸苏妈也接来了。

一家子住在这里,得亏苏棠之前投资,赚了点小钱,又有两家父母的帮衬,买了个二层小楼。

倒是住的开,最主要是热闹。

老人可以依偎着孩子,孩子也乐意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十月怀胎,苏棠的确按照陆骁最期盼的,生了个闺女。

可把陆骁乐坏了,抱着闺女都不撒手。

苏棠给女儿起名叫承欢,陆承欢。

陆骁很喜欢这个名字,天天欢欢,欢欢的叫着。

就连王欣欣得知消息,也从西北邮寄来了不少土特产。

她前两年,刚生了对龙凤胎,被孩子绊住了脚,不然高低要来京城的。

陆承欢的出生,让陆承安有了当哥哥的体验。

什么换尿布,喂奶粉,抱孩子出去玩,全都是他在做。

陆承安照顾起妹妹来,比谁都上心。

每天放学回家,书包还没放稳,先奔到欢欢的小摇篮边,轻轻戳戳妹妹软乎乎的脸蛋。

看她眯着眼睛笑出小酒窝,才肯去写作业。

有次苏棠忙着做饭,没注意欢欢醒了,小家伙瘪着嘴要哭。

陆承安听见动静,扔下手里的习题册就跑过来,把提前学的儿歌哼得有模有样。

那是他特意跟外婆学的《拔萝卜》,跑调的调子竟真把欢欢哄得咯咯笑。

苏棠从厨房探出头,看着大儿子笨拙又认真的模样,无奈笑了下。

陆骁更是把女儿奴三个字刻进了骨子里。

进门先找欢欢,军装都没来得及换,就把闺女抱在怀里,用胡茬轻轻蹭她的小下巴。

嘴里念叨着欢欢乖,爸爸给你带了小玩意儿。

他出差去外地,别人带的是公文包,他包里塞的全是给欢欢的小裙子、拨浪鼓。

连战友打趣他现在不像带兵的,倒像个逛集市的奶爸。

他也不恼,笑着说我闺女就得宠着。

两家老人凑在一起,更是把欢欢当成了掌心宝。

陆妈每天早上起来,准给欢欢熬小米粥,熬得黏糊糊的,再用勺子碾成泥。

苏妈则喜欢给欢欢做小棉袄,针脚缝得细密,还在衣角绣上小小的梅花。

有时候两位老太太会为欢欢今天穿哪件衣服拌嘴,陆爸和苏爸就坐在一旁笑。

有次陆爸感冒了,怕传染给欢欢,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欢欢隔着门咿呀叫,陆爸急得在屋里转圈,最后戴着口罩,远远地看孙女一眼才放心。

日子一天天过,欢欢渐渐长到了会爬的年纪。

她不像承安小时候那样调皮,倒是喜欢跟在哥哥身后,陆承安写作业,她就坐在旁边的爬爬垫上,拿着玩具积木搭小房子。

陆承安去院子里打球,她就坐在小推车里,小手挥舞着加油。

有次陆承安和同学约着去图书馆,临走前反复跟苏棠交代,说得比苏棠这个当妈的还细致。

行吧,看出来了,这小子以后,也准是个女儿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