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随着清军抽调襄阳等地的清军北上中原,义军在鄂西方向上占据了优势,李希音于是集中了第三军、第四军、近卫军两个师和三个湖南守备师,对荆门发起全面进攻。

义军集结了火炮近千门,对荆门守军进行了全方位的压制,然后派遣工兵在炮火掩护下布置炸药,炸开城墙,义军发起全面的进攻,彼时自襄阳而来的一万多援兵驻足荆门城北20里,毫无作为,放任义军在两天之内攻克荆门。

李希音于是以三个湖南守备师镇守荆门,做出义军仍要北进的态势,做出义军要于荆门休整的假象,迷惑襄阳方向的清军。

同时,命令第三军、第四军和近卫军两个师,昼伏夜出,自荆门向东秘密挺进武汉北部,截断武汉清军之后勤,将清军五十万精兵合围,展开大决战。

彼时,第一军和南海水军在镇江等地与太平军鏖战正酣,第八军也与陈玉成对峙于安庆,为了保证武汉会战的顺利展开,李希音致电第八军,让她停止围攻安庆,撤回江西后以三个江西守备师和各地城防部队退守景德镇和长江要塞九江,自己则率领第八军前往黄冈,参与武汉会战。

同时,李希音电告第一军石蛮,让其在水军的帮助下将部队渡过长江,进取扬州、泰州等地,牵制淮河地区清军主力,使其无法全力驰援武汉战场。

这三股部队里,自荆门向东的兵团昼伏夜出,封锁消息,缓慢推进,驰援武汉的第八军也是悄无声息,只有第一军是明棋,需要大张旗鼓。

此时,第一军占据镇江半月有余,同样发挥了起义军的优势,不仅有第一军及南海水军八万精兵,更聚集了20余万民兵,使得太平军完全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石蛮在接到李希音号令后,就派遣使者与太平军议和,承诺将会撤到江北,归还镇江等地,但要求太平军停火,而太平军方面也急需停战,于是同意了,只不过在一直暗中调动兵力,准备等义军撤了一半再发起围攻。

石蛮于是一面与太平军议和,一面以第一军布置阻击阵地,同时以三万水军强行突破北岸清军阵地后,使用船只将镇江等地招揽来的民兵及家属千人编为一营,征集船只运送至北岸。

同时水军登陆后,分发自广东等地运送来的粮食招募快要饿死的流民,仅仅三天又增加了十万农民军,合计三十余万农民军,携带着比较简单的武器,朝着江苏、安徽等地扩散而去,在义军的带领下迅速占领扬州、泰州等地,并迅速扩张。

江苏巡抚、安徽巡抚等大为恐惧,上奏清廷称义军聚集百万之众,不可阻挡,于是停止向湖北战场输送兵员粮饷,以图自保,慌张的清廷甚至将一部从山东、北京地区支援湖北战场的兵力转到了江苏。

第一军所招收的农民军每到一地,必定增加数万人,一时之间横扫淮河,捷报频传。

李希音接到奏报后,却叹了一口气,对着众人说道:“扬州泰州之战,不知道有多少民兵惨死!城破之后,石蛮又能管住那些农民军吗?怕不是会有许多惨剧发生呢?”

事实上,清廷腐朽没落,义军也可以如太平天国一样随随便便就组起数十万的农民军,但是却一直没有那么做,原因有两个:

第一,像这样组建起来的农民军,数量足够恐怖,但战力却一般,开战之后常常是消耗无数士兵才能获取胜利,因此一直不被义军将领推崇。

第二,数以十万计的农民军军纪是相当的难以管理,稍不注意,纪律崩坏,沦为流寇。

所以义军向来是组建正规军团,每到一地,将流民分配土地,使其安定下来,战时普通百姓一般是做后勤,运输弹药粮食,选其精锐加入民兵组织,再从民兵里选拔加入守备师、城防营、治安部队等二线部队,再从二线部队选拔进入野战部队之中。

所以,在得知石蛮占领扬州、泰州后,李希音连发九封电报,严令石蛮停驻扬州,惩处在破城时骚扰百姓的民兵,厚葬牺牲的士卒,恢复城市的稳定,同时进行土地革命并组织开荒,将农民军化为农民,选其精英组建纪律严明的民兵和二线部队。

石蛮听令后,亲自赶到扬州进行整训,将农民军的事情给解决了。

就在石蛮纵横江淮,吸引了清军注意的时候,第八军秘密抵达黄岗,与第二军、第六军、第七军、第十军会师,此时位于武昌城南的义军野战部队达第二、第六、第七、第八、第十五个野战军,兵力达25万人上下。

几乎是同时,自荆门出发的护卫军第三军、第四军和近卫军两个师运动至武汉城北的云梦、黄安一线,自北对武汉之汉阳、汉口形成包围态势。

李希音又命令第八军自黄冈渡江北上,强攻麻城,加入江北兵团,实行对武汉地区清军的包围。

武汉守将曽格林沁大为恐惧,抽调兵力向北进攻,妄图打通武汉与南阳等地的练习,但都被义军击退,只能一面死守武汉、孝感等地,一面向恭亲王投降。

恰在此时,清军自襄阳和南阳出发的十余万清军抵达宜阳城西,占据洛宁,自山西而来的清军也自三门峡等渡口南下,驻扎于弘农,也是号称十万人,截断了义军之粮道;洛阳城也集中了自郑州、开封等地调来的士兵,加上四处抓捕的壮丁号称精兵20万,将杨金娥之第九军包围。

恰在此时,义军合围武汉的事情传来,曾国藩就亲自与杨金娥会谈,对她说道:“如今,你部下十万人在我手里,我的武汉在你手里,如果继续打下去,只会是两败俱伤,白白让太平天国捡了便宜,不如各自罢兵,改日再一争高下。

杨金娥闻言,哈哈大笑,嘲讽道:“就你们这些无能之辈,纵有精兵百万,又能拿我怎么样呢?我看你们还是早早投降,乖乖认罪伏法,尚且可以保留一条性命,不然实在是祸福难料啊!“

曾国藩闻言,有些恼怒:“我本良言相劝,你却不知好歹?你部士卒确实能征善战,但后路已经断绝,你的粮草还能坚持多久能,不出一个月,你们怕就是弹尽粮绝了,到时十万子弟因你而死,你又如何?”

“哼!那就不劳你操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