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海棠春闹 > 第95章 及笄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晏宁故作羞赧低下了头,对自己的母亲晏夫人却也更加敬服。

昨日家里发生了那般大的事情,若是叫自己处在她那位置,今日哪里还有心思出来盘账?

且还同着秦夫人说说笑笑,好似无事发生一样,比之自己,果然是有大胸襟的人,是以才能成就了这般大的家业。

将账目盘点清楚,两位夫人又坐在一处说笑一会儿,晏夫人便带着晏宁告辞。

又带她走了几处铺子,从布匹成衣,到胭脂朱红,亦或是生药铺子,涉猎十分之广,叫晏宁不由啧啧称奇。

晏夫人淡然一笑,“这主母掌家,又哪是往那儿一坐便成的?何况当时我与你父亲成亲,已知他家境贫寒,他才高八斗,却为人木讷,不善生计,若我也安之若素,又哪里有你们兄妹三......又哪里有你们现在的好日子过?”

晏宁抿了唇,上前抱住晏夫人的胳膊,将脸靠在了上头,轻声道:“这些年,母亲一定很辛苦。”

她的声音就像晏夫人心头轻拂过的鹅毛,让人心中颤颤,素来硬气且骄傲的她,忽而鼻子一酸,喉头被什么东西堵住,竟说不出话来。

就连晏宁一路上悄悄掀开了车帘往外瞧热闹,她也没有说什么。

回到了家,下了马车,晏夫人才收整心情,朝着晏宁道:“这回只是每月底的小盘账,只不过知道生意进展如何,待到年底的大盘账,那才叫繁琐,恐怕一日也不一定能过得了一家店,若你受得苦,到时候我再带你去。”

晏宁连连点头,声音中都带了几分雀跃,“母亲能吃得苦,女儿又怎么好意思在家里躲懒,自是要陪着母亲一道去,也好多学些东西。”

晏夫人微笑点头,道她这一日也是累了,叫她就此直接回了湛露院歇着,过几日的及笄礼还有不少夫人过来,届时莫要失了礼。

晏宁一一应了,这才带了巧梅回去,因着巧梅跟在郑小姐身边曾学了认字管账,这次带她出去,也是叫她多多留意,日后也是自己的助力。

离了晏夫人眼前,巧梅连连叹息,“真真是瞧不出来,夫人竟似有通天的手段一般,置下这般大的家业,京城中却从未听人提起过。”

晏宁浅笑,道:“以我父亲的官位,若是闹得沸沸扬扬,只怕手里什么也保不下来。”

一句话说的,倒是勾起了巧梅的往事,她垂眸道:“若是当时郑夫人也像夫人这般善于谋算,也不至于没了上路的盘缠——”

话才出口,便觉失言,巧梅一脸惊恐瞥了晏宁一眼,急忙忙低下头,心里忖着该说些什么找补一下。

又听晏宁叹了口气道:“匹夫无罪,怀壁其罪,若那时郑夫人能置下一番家业,说不定郑大人连贬官的机会都不一定会有。”

巧梅听得心惊,她自来是官家小姐的贴身丫鬟,见识自然比之旁人要多上许多,听得晏宁一点拨,心里立时明朗。

“是奴婢着了相,还请二小姐勿要怪罪。”她诚恳地向晏宁请罪,晏宁“扑哧”笑了,道:“你请罪,不过是因着心念旧主,可是我还想寻了机会见一见郑三小姐,谢她为我送来这样一个机敏又伶俐的巧梅,你又何罪之有?”

巧梅闻言,原本忐忑不安的心陡然落了回去,抿嘴而笑。

两主仆自这日起,心又近了几分。

晏夫人这一向忙得脚不沾地,转眼寒冬将至,家里上上下下的冬衣要安排,晏宁的及笄礼也要举行。

虽然大家都知道,晏家的二小姐定给了靖国公府的世子,这回及笄礼请了靖国公夫人,她未来的婆婆做主宾,也算正式过了明路。

这一日,晏宁早早就被唤了起来,丫鬟婆子忙成一团。

正堂早已收拾完毕,香炉袅袅青烟上浮,画出蜿蜒的香线,空气中弥漫着松柏枝的清香。

晏大人带着晏谨立于堂前,迎接各位来贺的夫人。

让人讶异的是,做为正宾的靖国公夫人带来了一位小娘子,正是晏宁曾在姜玉蝶的添妆礼上见过的秦夫人的独女,时巧娘。

“听闻婶婶是来参加姐姐的及笄礼,我非吵着闹着要来,还望姐姐莫要嫌我冒昧。”

时巧娘拉着晏宁的手,苹果似的小脸上满是少女的青涩,一双大眼睛眨啊眨地看着她。

晏宁自来京城,所遇到的姜玉蝶和林映冬皆是温柔内敛的性子,似这种活泼外露的小娘子也第一回才见,瞧着满心的欢喜,哪里又肯嫌她。

她嘴角挂着浅笑,柔声道:“妹妹能来,是我的荣幸,哪里又要嫌你了,我欢喜还来不及哩。”

又因着她是时嘉的堂妹,自来有着三分亲近,一番话下来,两人已是十分熟稔。

待晏大人和晏谨立于堂前,迎众宾于正堂,及笄礼也要开始。

当日晏夫人本要与两姐妹一起办了及笄礼,只是晏敏行事实在叫她太过伤心,索性提也不提此事,便将她嫁了。

如今晏宁及笄,请的靖国公夫人为正宾,安定侯夫人为赞者,时巧娘临时替了华夫人充作有司,一应俱都安置得妥贴。

晏老太太笑眯眯地看着自己装扮一新,头挽高髻的小孙女儿,眼眶突然有些酸涩,抬手拭去,才发现早已变得湿润。

那个在乡野泥地里打滚儿,日日同村儿里的野小子打架,叫人家娘上门讨公道都不知多少回的假小子一样的小丫头,如今亭亭玉立地站在自己面前,一板一眼地行礼。

她心中感慨非常,自己的羽翼太过单薄,撑不起她日后翱翔的那一片天空,此后的路,终是要她自己走了。

晏夫人何尝心中没有些许异样,虽她才与这个女儿相处不到一年的功夫,先前嫌恶她粗鄙,又因着晏老太太与自己相处尴尬,对她也不甚亲热。

没想到却是这个日日担心她闯祸的女儿得了靖国公世子青眼,嫁入高门,还乖巧随自己学习经营之道。

若是几个月前,便是有人这般告诉她,她也是不肯相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