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的初春,冻土在暖阳中渐渐苏醒,“和平道”旁的“九州兰”种子率先破土,嫩绿的芽尖顶着细碎的雪末,像一个个攥紧的小拳头,透着蓬勃的生机。林念棠蹲在兰草圃前,指尖轻轻拂过芽尖,身后传来一阵轻快的脚步声——是林承棠带着“晚棠堂”的小弟子们,捧着新修订的《棠心录》下册,兴奋地跑来。
“林统领!您看!这是我们和万邦的孩子们一起补充的《棠心录》,里面写了西域的玉石匠人怎么教南荒部族雕刻,东海的渔民怎么帮岛国绘制新航海图,还有北狄的牧民和漠北的农夫一起改良牧场的故事!”林承棠举起手中的线装书,书页间还夹着几片来自不同地域的兰草干花,有漠北的“跨疆兰”、岛国的“海晏兰”,还有南荒部族新培育的“丹霞兰”。
林念棠接过《棠心录》,指尖拂过孩子们稚嫩的字迹,心中满是暖意。翻开其中一页,上面画着一幅彩色插画——万邦的孩子手拉手站在“棠心枢纽”前,每个人手中都举着一朵不同品种的兰草,背景是蜿蜒的“和平道”与辽阔的海洋。“画得真好!”他笑着摸了摸林承棠的头,“我们把这本书送到万邦的学堂里,让每个孩子都知道,和平不仅是大人的事,更是他们这一代人要守护的传承。”
孩子们齐声应好,围着林念棠叽叽喳喳地讨论起接下来的计划——有的说要去南荒部族教孩子们种植“九州兰”,有的说要帮东海部族完善航海图上的机关预警标记,还有的说要把“晚棠堂”的简易机关术手册翻译成万邦语言,让更多人学会用智慧守护安宁。林念棠听着,眼中满是欣慰——年轻一代对和平的热忱,就是“棠泽”最好的延续。
三月中旬,万邦联合发起的“棠泽计划”正式启动。这个计划旨在将漠北三地的技术、文化与资源共享给更多邦国,从漠北的机关防御术、西域的玉石雕刻技艺,到江南的农耕技术、岛国的航海知识,再到南荒的草药种植、北疆的畜牧经验,都被纳入共享清单。林念棠作为计划的发起者之一,亲自带着“晚棠堂”的弟子和万邦使者,前往南荒部族开展第一期帮扶。
南荒部族的聚居地坐落在一片山谷中,此前因交通闭塞、技术落后,百姓们仍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当林念棠一行带着农耕工具、种子和技术手册抵达时,部族首领带着百姓们在山谷口迎接,手中捧着象征“信任”的丹霞花:“林统领,我们盼这一天盼了好久!听说你们能让土地长出更多粮食,还能教我们做能防野兽的机关,我们的孩子以后再也不用饿肚子、怕野兽了!”
林念棠接过丹霞花,郑重地说:“这些都是万邦共同的智慧,我们来,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把南荒的土地变肥沃,把家园建得更安全,让‘棠泽’滋润每一个角落。”
接下来的一个月,林念棠和弟子们忙着教南荒百姓改良土壤、种植高产作物;“晚棠堂”的工匠们则带着部族青年搭建机关围栏,用北狄的精铁和西域的磁铁制作简易预警装置,只要有野兽靠近,装置就会发出清脆的铃声;江南的农技师们手把手教大家制作堆肥、修建灌溉水渠,还带来了适合南荒气候的蔬菜种子。
林承棠则带着部族的孩子们,在山谷里开辟了一片“棠泽兰圃”,种下从万邦收集来的兰草种子。每天清晨,他都会和孩子们一起给兰草浇水、除草,还会给他们讲林晚棠的故事,讲“和平道”上的商队,讲“棠心枢纽”里的万邦展品。“等兰草开花了,我们就把花送给万邦的朋友,告诉他们,南荒也有和平的花了!”林承棠的话语,让孩子们眼中满是期待。
四月中旬,南荒部族的第一批作物迎来丰收。金黄的麦子压弯了穗子,翠绿的蔬菜挂满了藤蔓,百姓们捧着饱满的麦粒,激动得热泪盈眶:“以前我们种的麦子,一亩地只能收两袋,现在能收五袋!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愁粮食了!”机关围栏也发挥了作用,几次有野猪靠近山谷,都被预警装置及时发现,部族青年们靠着简易的机关陷阱,轻松将野猪驱离。
离开南荒前,部族首领带着百姓们在“棠泽兰圃”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棠泽润南荒,同心共安康”十个大字。首领还将一包丹霞花种子交给林念棠:“这是我们南荒最珍贵的花种,麻烦您带给万邦的朋友,让他们知道,南荒的花也能开遍山海,南荒的心意也能和大家连在一起。”
返回漠北的途中,林念棠收到了来自万邦的消息——西域的玉石匠人帮北疆部族打造了能储存牧草的机关粮仓,解决了北疆冬季缺草的问题;岛国的航海家带着东海部族的渔民开辟了新的远洋航线,捕获的海鲜能通过“和平道”快速运往漠北、江南;北狄的牧民则教会了西极部族制作耐寒的羊毛衣物,让西极的百姓能安稳度过寒冬。每一条消息,都透着“棠泽”带来的生机与希望。
五月初,林念棠回到漠北。他第一时间来到“棠心纪念馆”,将南荒的丹霞花种子、《棠心录》下册,还有万邦传来的捷报,一一陈列在展柜里。萧砚礼和苏清月早已在纪念馆等候,看到林念棠,萧砚礼笑着说:“念棠,‘棠泽计划’的第一站就这么成功,以后万邦的联系会更紧密,‘山海永同春’的愿景,很快就能实现了。”
苏清月从怀中掏出一本新的《兰谱》,递给林念棠:“这是我们和万邦的花农一起修订的,里面增加了丹霞兰、西极雪兰、北疆牧兰的培育方法,现在,万邦的兰草都能在不同的土地上生长了。”
林念棠接过《兰谱》,指尖拂过书页上的兰草插图,心中满是坚定。他知道,“棠泽计划”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多的邦国需要帮助,还有更多的智慧需要共享,还有更多的和平故事需要书写。
六月中旬,“棠心枢纽”举办了第一届“棠泽成果展”。万邦的使者带着各自的成果前来参展——南荒的高产麦粒、西域的玉石机关、北狄的羊毛衣物、岛国的航海图、东海的海鲜干货……展厅里人头攒动,百姓们围着展品,听使者们讲述“棠泽”带来的变化,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成果展的最后一天,林念棠站在“棠心枢纽”的了望塔上,望着万邦百姓欢聚的景象,手中捧着那枚“棠韵永流”的玉佩,轻声说道:“林姐姐,‘棠泽’已经滋润了南荒,滋润了北疆,滋润了万邦的每一个角落。你当年想要的‘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如今不仅实现了,还在不断延伸。我会继续带着你的精神,带着万邦的期望,让‘棠泽’永远滋润万代,让山海永远同春。”
风掠过草原,带着兰草的清香和麦浪的气息,“和平道”上的商队络绎不绝,“棠心枢纽”的铜铃声清脆悦耳,“棠泽兰圃”里的兰草正茁壮成长。林承棠带着万邦的孩子们,在了望塔下唱起了新编的《棠泽谣》:“棠泽润万代,兰花开满崖;山海同春在,和平永不衰……”
歌声回荡在漠北的天空,与“万国信号网”的传讯声、“和平道”的驼铃声、纪念馆的钟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了一曲关于共享、传承与永恒的歌谣。林念棠知道,《千面惊鸿录》的故事或许会画上句号,但林晚棠的精神、“棠泽润万代”的信念、“山海永同春”的盛景,会像漠北的草原一样,生生不息;像“和平道”旁的兰草一样,年年绽放;像“棠心枢纽”的基石一样,永远稳固,成为万代传颂的和平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