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半天资料,丁一一给出了方案:“我们先一步步来,制造防弹汽车需要装甲钢,如果只生产一辆的话,这个不难,至于以后批量生产,钢材不够的问题,以后再解决。”
“另外,就是防弹玻璃,我们拆卸的那辆防弹汽车所采用的玻璃,是由多层玻璃粘合在一起。
当被子弹击中时,外层玻璃会碎裂,但里面的胶片具有很大的粘性和韧性,能够吸收大部分能量,并牢牢抓住子弹碎片,防止其穿透内层玻璃伤害到汽车内部的人员。
即使被击碎,玻璃也不会散落,仍能保持一个整体,提供视野和后续防护。
这不仅涉及到玻璃的熔制、研磨、抛光、热弯、夹层等工艺,对粘合的胶水要求更高,必须要研发出这种胶水来,那么这就需要另外的工艺了。”
江才跟着分析:“别说我们这些门外汉,估计就是汽车厂的专家们也未必能解决胶水的问题,这就需要其他部门的人员了。”
“我看了资料,目前这项技术,汽车厂的专家确实还没有突破。”顿了下,她又道:“稍后我们和高师长、沈旅长沟通,让他们向上级申请,看能否协调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来制造出我们需要的胶水。”
毕竟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样效率更高。
江才又指了指手上的图纸:“关于轮胎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可以采用实心的橡胶轮胎,完全没有空气,根本不会被射穿,但行驶舒适性会差一些。”
丁一一点点头,这一点,汽车厂的资料也提及过一嘴,但防弹汽车生产出来毕竟是给那些重要人物坐的,如果舒适性不够,他们会愿意吗?
虽然生命更重要,但有时人就是会有侥幸心理,图那一时的舒适,而让自己陷入危险中。
另外,她还有个私心,防弹汽车生产出来,她是一定会要一辆的,虽然她的身份不能暴露,但她可以以沈明征的名义来要。
这车以后是自己坐的话,那么舒适性这个问题,就必须要考虑在内。
所以,她想到了一个办法:“除了用实心橡胶轮胎外,也可以采用支撑环轮胎,在轮胎内部装有一个坚硬的橡胶或金属环,即使轮胎外部的橡胶被子弹击穿漏气,但车辆仍然可以依靠这个硬环支撑,以一定的速度继续行驶。”
“采用这种轮胎,舒适性更好,只是工艺上,还要仔细琢磨一下。”
江才忍不住对丁一一竖了个大拇指:“001同志,你果然是这方面的专家,想出的每一个点子,都很有新意,并且可实施性很高。”
丁一一苦笑一声,不是她厉害,而是她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拥有先天性的优势。
江才得徒弟们也纷纷夸赞她。
丁一一连忙道:“我本就对汽车领域的知识懂的多一些,倒是你们,完全是跨行业研发,你们才是真的厉害。”
她不是恭维,而是实话。
这个年代虽然生产力落后,但有些人,是真的厉害,脑子特别好使。
就像江才等人,往往是一点就透,很多机器甚至只看一眼图纸,就明白原理。
在拆卸汽车的这十多天时间里,江才带领他的徒弟们,提出了很多新奇的点子。
丁一一虽然前世看过不少关于汽车的资料,但并没有详细到汽车的每个零部件都了解。
她只了解大致的发动机、电机、轮毂、轮胎等问题,对于再详细的,就不知道了。
所以这次研发,不止是她给江才等人指路,他们也给她指路,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提升。
现在其他问题解决了,剩下一个最难解决的,就是发动机。
普通发动机努努力,在汽车厂拿来的资料上可以看到目前进行的程度,只要他们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试验,就可以成功。
但大功率的发电机,就非常难了。
丁一一没有气馁,而是不断想办法提升发动机的马力。
按照前世学过的物理内容和她看过的相关资料,想要提升马力,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入手。
她纷纷讲出来,然后大家逐条讨论:
“第一:可以增大发动机的排量,通过增加气缸容积,让气缸可以吸入更多空气,提高汽油燃烧的效率。
第二:提高发动机的转速,但这种方式,对发动机内部零件的质量要求比较高,以现有的工业生产水平,恐怕很难实现。
第三:通过涡轮增压的方式来增大压力,也可以提高燃油效率。
第四:降低发动机进气的气体温度,这样可以吸入更多的气体,同样能提高汽油燃烧的效率。
第五:使用高能稳定的火花塞,降低点火系统的能量损耗,以此来提高马力。
第六:使用口径更大的排气管,也可以提高马力。”
这是她基于物理原理想出来的几个办法,但具体是否容易实现,就要靠江才等人来分析了。
因为他们对于国内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材料情况,比她了解的更透彻。
江才和他的徒弟们又补充了几条,然后大家逐一分析。
最后敲定了几条方案。
具体是否可行,需要不断尝试。
晚饭时,高卫民和沈明征一起来探望大家,对他们表达了敬意和上级对他们的重视,以及将来研发成功,会给他们什么样的荣誉。
丁一一听的心不在焉,在她看来,这行为,就是画饼。
她前世走过最长的路,就是领导的套路。
每当他们熬不动的时候,领导就开始给他们画大饼、打鸡血,甚至有段时间,每天给他们喝鸡汤,一天三大碗。
好在高卫民知道他们的时间很宝贵,并没有说很久。
他刚说完,丁一一就抛出了她的诉求:“首长,我们能否立功,得看你们这些首长是否给力。”
听到她开腔,高卫民就觉得准没好事,但不得不硬着头皮接她的话:“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