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到最后一次,他被揍得后槽牙都掉了两颗,才不敢再出来作妖了。

靖武帝装模作样地把晔王和叶轻棠宣进宫训斥了几句,并且下了让他们禁足的圣旨后,就算给了交代。

三皇子敢怒不敢言,但随他而来的那些使臣就坐不住了。

说什么也不愿意咽下这口气,还扬言要传书回郢国都城,让国主派兵来讨伐大夏,逼着靖武帝处置那个无法无天,目中无人的晔王妃。

而这件事情的当事人听了,也不过是一声轻笑,“讨伐好啊?让他们来,我还怕他们没胆子来呢!”

但这封书信却始终没有送出去。

使臣说的那些,也不过是气话。

他们才战败,都逼得派最体面的皇子来朝进贡了,哪里有实力出兵讨伐大夏呢?

于是,蒙拓的伤养好之后,就灰溜溜地回了郢国。

迎接使臣的差事办得漂亮,靖武帝直接让霁王领了兵部尚书的职位,并且,将皇城五万禁卫军的统领之权也给了他。

这让大臣么私底下纷纷猜测,陛下是不是已经有了易储之心。

这件事情的当事人,太子,也是夙夜难安。

上朝时,从前一贯吹捧他的人,有很大一部分,已经悄悄挪到了霁王的阵营去了。

少了那种众星捧月的感觉,太子的脸面难免挂不住,但他又什么都不能做,做了,就会被冠上对陛下不满,嫉妒霁王掌了实权之疑。

他只能跑到皇后宫里去发牢骚。

“母后,近来朝堂上的动向已经变了,您怎么还能坐得住呢?难道您真的不怕父皇易储吗?”

杨皇后闭了闭眼睛,“易儿,你在本宫这里发牢骚没有用,你父皇此举,意在试探,试探你与霁王,谁更适合做未来的大夏之主。你要是能证明自己的实力,你父皇就不会动这心思,你只要不犯错,他就算要动,也得看看杨家和太子三师的意思……储君是一国之本,轻易不会动摇,但你若是自只会在这里发牢骚,那你就离跌下来不远了……”

太子听进去了。

但是却没有完全听进去。

他身后有杨家,霁王有什么?

他凭什么跳出来和他争!

但他不明白,靖武帝之所以要试探,正是因为他背后有杨家。

靖武十四年冬,冀州雪灾,太子自请赈灾。

带着千石粮食,十万两白银前往霁州,赈灾一个月,不仅毫无起色,反而引起了冀州暴乱,死伤无数。

后,太子被靖武帝召回,同时,让霁王带队出发前往冀州。

仅仅半个月的光景,灾情便慢慢平复下来。

霁王身体力行,穿着粗衣麻布,组织身强力壮的百姓协助官兵们修缮被大雪压垮的房屋,安顿好老人和孩子,组织年轻的妇人为灾民缝制棉衣分发给灾民。

每日命人熬制米粥,姜汤,制作馒头,大量收购鸡蛋,分发给百姓们,保证他们的身体所需。

还安排了一批大夫,每日为生病的百姓诊脉开方治病。

如此有条不紊,日复一日,万众一心,灾情很快得到了控制。

百姓们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生活。

离城的那一日,百姓们夹道欢送,眼含热泪。

霁王赈灾有功,风光回京。

太子却被冀州太守的一份弹劾奏折,被靖武帝一怒之下,下了禁足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