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羽按下发送键,这时阳光刚从云层缝隙中钻出来,洒在市局大楼前的台阶上,像是给台阶铺上一层金色薄纱。他没回头看唐婧,却清晰感觉到她的呼吸变得又急又重,胸脯随着呼吸剧烈起伏。

他俩心里都清楚,这封邮件一旦被接收,整个城市就要天翻地覆了。

果然,不到两小时,网络就炸了锅。

调查报告内容被多家媒体转载,那一个个标题,像一把把利刃,扎得人眼睛生疼:

《“Ω计划”真相大白:心理模型背后竟是巨额贪污黑洞》

《五年隐秘项目资金去向成谜,多名官员深陷其中》

《一封匿名举报信掀起风暴:真相究竟被谁捂住了嘴?》

社交媒体上,转发和评论像汹涌的潮水般涌来。民众愤怒极了,脸涨得通红,纷纷要求彻查此事。有人贴出涉事官员照片,手指用力戳着屏幕;有人翻出他们过往发言截图,嘴里骂骂咧咧;还有人开始自发整理时间线,眉头紧皱,试图还原整个事件全貌。

然而,就在舆论热度不断攀升的时候,反击悄无声息地开始了。

先是几家主流媒体突然撤下相关报道,给出的理由是“内容有疑问,需要进一步核实”。接着,一些自媒体账号发布所谓“内部人士爆料”,声称那些证据都是断章取义,甚至抛出“境外势力介入”的阴谋论。

更让人不安的是,有几位最初愿意站出来说话的证人,突然改了口,眼神闪躲,否认自己曾经作证,还说“记错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唐婧坐在电脑前,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新闻,眉头拧成了麻花。

“他们在抹掉痕迹。”她压低声音,声音里透着焦虑,“而且速度很快。”

林羽站在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来往的人群,表情冷静得可怕,脸上没有一丝波澜。

“不是抹痕迹,是反扑。”他冷冷地说,“他们知道自己暴露了,现在就是想把我们打压下去。”

“咋回击?”唐婧急切地问。

林羽沉默了几秒,才慢慢开口:“用他们的办法,反过来对付他们。”

第二天一早,林羽抱着一份新资料走进省纪委办公室。这份资料是他一夜没睡整理出来的,里面有所有涉事账户的资金流动路径,纸张被他的手捏得有些褶皱;有关键证人的证词录音备份,磁带盒上还留着他熬夜留下的指纹;还有那位退休研究员提供的关于“Ω计划”真正用途的书面陈述,字迹在灯光下显得格外清晰。

“这是补充材料。”他对接待人员说,语气坚定,“请一定交给专案组负责人。”

对方接过文件袋,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嘴巴动了动,却没说出话来。

“我知道你们压力大。”林羽语气平静,“但你们得明白,这不是普通的调查。它牵扯到的,不只是几个贪官,而是整个系统的信任危机。”

接待人员没说话,只是重重地点了点头。

与此同时,唐婧也没闲着。

她联系了几位还在犹豫的记者,安排了一场小型发布会。会上,她拿出部分原始账目扫描件,纸张在投影仪灯光下泛着白光;播放了证人证词的音频片段,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还详细解释了资金如何通过层层空壳公司最终流入私人账户,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投影幕布上的图表。

“这不是猜测。”她目光坚定,“这是我们掌握的实实在在的证据。”

现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有记者猛地站起来提问:“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证据会不会被认为是非法获取的?”

唐婧直直地盯着提问者的眼睛,斩钉截铁地回答:“要是你知道真相,却因为害怕闭嘴,那你才是真正的帮凶。”

这句话在网络上迅速传开,成了当天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但就在舆论势头正猛的时候,局势又变了。

一个自称“知情人士”的网友,在某社交平台发了一篇长文,说林羽和唐婧揭露的内容“全是漏洞”,还指出其中几处时间点有矛盾,还附上所谓“专家分析”。

这篇文章很快上了热搜,评论区立马分成两派。一派坚持说这是政府腐败的铁证,言辞激烈;另一派则怀疑调查团队的动机和证据的真实性,语气充满质疑。

林羽看到这篇帖子时,正埋头审阅最新的银行流水记录,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

他看完后,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嘲讽的冷笑:“真拙劣。”

“你看出问题了?”唐婧凑过来问。

“那当然。”林羽手指着屏幕上的几点,眼神锐利,“第一,这位‘专家’提到的时间点,我们原始报告里根本没有,说明他看的是被改过的版本;第二,他的分析逻辑完全不符合实际金融操作流程,明显是故意误导。”

“所以……是他们搞的鬼?”

“没错。”林羽点点头,“他们在搅浑水,让公众对这事产生怀疑,好为后面洗白做准备。”

唐婧咬了咬嘴唇,嘴唇都被咬出了一道红印:“那我们现在咋办?”

林羽站起身,走到窗边,双手抱在胸前,目光落在远处一座高楼上。

“既然他们想玩,那我们就陪他们玩到底。”

当晚,林羽和唐婧拉上一位曾在国家审计署任职的专家,一夜没合眼,制作了一份长达三十页的回应报告。这份报告一条一条反驳了“专家分析”里的错误,纸张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批注;还附上完整的资金流转图谱,线条错综复杂;以及证人证词的原始录音文件,光盘在灯光下闪烁着光芒。

报告一发布,立刻引发新一轮讨论。

这次,连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网友也开始重新思考这件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这场舆论战背后,藏着比表面更深的利益纠葛。

与此同时,警方终于行动起来。

根据林羽提供的线索,调查组冲进三家涉事企业进行突击搜查。办公室里一片混乱,文件散落一地,警察们忙碌地查封大量纸质账本和电子数据。同时,两名失联的关键证人也被找到,他们一脸惊恐,原来被人以“旅游”名义带出本市,差点就被送去国外。

消息传出去,舆论彻底炸开了。

民众愤怒到了极点,脸气得发紫,强烈要求立刻逮捕涉事官员。网络上到处是支持林羽和唐婧的声音,有人发起联名信,一笔一划认真地签名;有人制作短视频,声情并茂地讲述“Ω计划”背后的黑暗历史;还有人在街头举着牌子抗议,牌子在风中呼呼作响,要求公开审理此案。

压力,前所未有地压在那些想掩盖真相的人身上。

但就在所有人都觉得胜利就在眼前时,林羽接到一个陌生电话。

“林先生。”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的男声,“你的行为,已经触碰到不该碰的东西了。”

林羽紧紧握住手机,指关节都泛白了,声音依旧沉稳:“你是谁?”

“不重要。”对方停顿了一下,“我只是提醒你,有些事情,不是你想查就能查清楚的。”

“我不怕威胁。”林羽淡淡地说。

“我不是威胁你。”那人语气没变,“我只是告诉你一个事实——你以为你在伸张正义,其实你只是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林羽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轻轻笑了一声:“如果我是棋子,那你呢?”

电话那头安静了片刻,随后传来“嘟嘟”的挂断声。

林羽放下手机,望着窗外漆黑的夜色,眼神深邃得像一口古井。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唐婧走过来,轻轻碰了碰他的胳膊,轻声问:“是谁?”

“一个老朋友。”林羽简单地回答。

她没再追问,只是静静地站在他身边,和他一起望着窗外闪烁的灯火。

风吹过窗帘,窗帘轻轻飘动,带来一丝凉意。

林羽突然开口:“你说,如果我们输了,会怎样?”

唐婧想了想,声音很轻:“那就说明,这个社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林羽笑了笑,但没再说话。

因为他清楚,不管输赢,他们都停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