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 第11章 婚礼前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时光飞逝,王伦的婚期也越来越近。这日,王伦闲暇之余,下山来到东山酒店旁边的粥棚。只见粥棚外人头攒动,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男女老少们衣衫褴褛,脸上满是疲惫与饥饿。这个粥棚已经开了一年多了,人数不仅没减少,反而越来越多。王伦看着这场景,心中满是感慨,河北那边既是辽宋前线,战火纷飞,百姓不得安宁;又是李彦圈地的重灾区,百姓被搜刮得倾家荡产,只能靠这一碗粥勉强续命,当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离开粥棚,王伦来到临渊居。这里依旧热闹非凡,酒香四溢,食客们的谈笑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王伦轻车熟路地来到后厨,找到正忙得热火朝天的朱富。

“朱富兄弟,喜宴的餐食问题准备得如何了?”王伦问道。

朱富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哥哥放心!我已经把菜谱里的菜式都反复钻研、练习了好几遍,婚宴的餐食保证没问题!到时候,我定要让大伙吃得尽兴,也让嫂嫂满意!”

王伦笑着拍了拍朱富的肩膀:“有你在,我便放心了。辛苦你多费些心思,务必把婚宴办得热热闹闹的。”

告别朱富后,王伦回到梁山。此时的山寨,在众人的努力下,早已焕然一新。许贯忠也在为即将到来的学院开学忙碌着,书院已经建了起来,白墙灰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王伦与许贯中商讨起教材来。

“先教一些开蒙的书,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让孩子们打好基础。再加入历史,讲述从古至今的兴衰更替,让他们明白朝代更迭的道理。”王伦说道,“对了,算学也至关重要。我岳父罗世昌算账极为厉害,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才知道他的本事,已请他过来暂时教授数学。”心里打定主意如果若日后神算子蒋敬上山,一定要让他和我岳父比上一比。

许贯忠点头赞同:“哥哥所言极是。如今离九月开学还有差不多3个多月,教材的准备是重中之重,还需尽快落实。”

王伦沉思片刻,叫来宋万:“你去流民里问问,是否有会制作纸和活字印刷的人。如今书院即将开学,教材的印刷离不开这两样手艺。”

没想到,还真有这样的能人。那会活字印刷的人名叫程墨,他家世代在河北做活字印刷,原本日子过得不错。谁知李彦到处圈地,不仅把他家的田地全部夺走,还砸了他的活字印刷作坊。再加上辽宋边境摩擦不断,战火纷飞,程墨无奈之下,只能带着家人离开家乡,最近才辗转来到梁山泊附近。而那造纸的人名叫沈白,原本在一个纸作坊做工。后来,朱勔为了给宋徽宗运送花石纲,强征纸作坊的工人和物资,不仅不给工钱,还对工人非打即骂。沈白不愿忍受这般欺压,便离开了作坊,一路漂泊,也来到了梁山附近。

王伦大喜过望,立刻将程墨和沈白请来,与他们一同探讨如何改进活字印刷和造纸工艺。他凭借着残留的一些后世知识,提出了许多建议。比如,让程墨尝试用金属制作活字,提高活字的耐用性和印刷清晰度;建议苏纸调整造纸原料的配比,改进蒸煮和晾晒的方法,以提高纸张的质量和产量。同时,王伦让宋万去购买相关的材料,全力支持两人的工作。

看着程墨和沈白投入工作,王伦心中感慨万千。这流民之中,当真是卧虎藏龙!他又立刻叫来杜迁,吩咐道:“你去流民里仔细挑选,不管是郎中、铁匠,还是其他各种匠人,都不能让他们的手艺埋没了。另外,给他们多一份口粮,让大家安心留在山寨。”

杜迁领命而去。不久后,好消息不断传来,流民中的能人纷纷被发掘出来,有经验丰富的郎中,能治各种疑难杂症;有手艺精湛的铁匠,打造的兵器锋利无比……众人对王伦感恩戴德,发誓要为梁山效力。

王伦大婚的请柬也像雪花一样飘向各处。在沧州横海郡的柴进,收到请柬后,笑着对家人说:“王伦兄弟大婚,如此喜事,我定当准时赴宴,还要送上一份厚礼!”在东京的朱贵兄弟,看着请柬,心中满是欢喜与期待,恨不得立刻赶回梁山。在江陵城的李助、袁朗等兄弟,接到请柬后,豪情满怀,开始准备行装,准备一同前往梁山庆贺。在东溪村的晁盖和吴用,也决定前往梁山,与兄弟们一同热闹一番。王伦思虑再三,还是给宋江、雷横和朱仝也送去了请柬。此外,他让广惠修书一封,派人送往少林寺,请广惠的师傅前来参加婚礼。

时间一天天过去,婚期越来越近。山寨上下都沉浸在喜庆的氛围中,众人都在为婚礼忙碌着。然而,就在这时,这天早上,朱贵的密信先到了。信中说,十几日前,少华山的土匪们去了史家庄,史进绑了一个头领,另外两个头领去史家庄要人,后来双方冰释前嫌,相见恨晚。王伦一看,这和原着的情节差不多,但他深知这世道变幻莫测,也不能保证李吉这猎户会不会又搞出什么幺蛾子。

王伦正准备吩咐下去,让手下紧盯李吉,却突然听到一声惊呼:“不好了!夫人晕倒了!”

王伦一听,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心中猛地一紧,来不及多想,立刻朝着后寨罗韵的房间跑去。一路上,他的脑海中不断闪过与罗韵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满是担忧和自责。

跑到罗韵房间,只见安道全正在床边把脉,罗韵面色苍白地躺在床上,双眼紧闭,毫无生气。王伦心急如焚,冲上前抓住安道全的手臂,声音颤抖地问道:“安兄弟,韵儿她怎么样了?”

安道全眉头紧皱,沉声道:“依我看,是厥症。只是具体病因,还需再仔细诊断。”

就在这时,罗韵的父亲罗世昌红着眼眶走了过来,声音哽咽:“都怪我,最近韵儿为了婚礼的服饰,日夜操劳,一针一线都要亲自过问;还要帮我整理教材,常常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今天早上,她又没吃早饭就开始忙活,我……我真是糊涂啊!”

王伦一听,心中顿时明白,这不就是后世所说的低血糖吗!他立刻大喊:“快!拿甜的东西来!糖水、蜜饯都行!”

不一会儿,喽啰端来一碗浓稠的糖水。王伦小心翼翼地将罗韵扶起,轻轻拨开她的嘴唇,一勺一勺地喂她喝下。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王伦紧张地盯着罗韵的脸,心中默默祈祷。

过了好一会儿,罗韵终于悠悠转醒,虚弱地唤了一声:“伦哥……”

王伦紧紧握住她的手,眼中泛起泪光,愧疚地说道:“是我不好,没照顾好你。你放心,以后我定会好好陪着你,不让你这么辛苦了。”

出了房间,王伦将安道全拉到一旁,结合后世的经验,详细地向他讲述低血糖的症状、成因和应对方法。安道全越听越惊讶,看向王伦的目光中满是敬佩:“哥哥,您简直无所不知,安某佩服!有了这些知识,日后遇到类似病症,我也能更好地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