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王伦逆天改命称帝 > 第20章 闻焕章投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五月中旬,热浪裹挟着槐花的甜腻气息漫过汴梁城垣。当最后一缕残阳坠入外城角楼,暮色如同泼翻的墨砚,迅速浸染了整座都城。三千梁山好汉早已化整为零,或扮作汗流浃背的挑担商贩,扁担压得吱呀作响;或装作形容枯槁的流民,蓬头垢面混迹人群。他们随着熙熙攘攘的归家人潮,沿着朱雀大街鱼贯而入。城门守卫举着火把来回巡视,明灭不定的火光在众人头顶掠过,却无人察觉这些普通身影下,暗藏着随时出鞘的锋芒。

王伦将被汗水浸透的斗笠摘下,任由带着湿气的晚风拂过鬓角。他与许贯忠骑着马并肩而行,马蹄叩击青石板的声音,渐渐被汴水支流传来的芦苇荡声浪吞没。这片隐匿在河道旁的村落,宛如被芦苇织就的绿毯包裹的隐秘之地。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芦苇丛中,枯黄的旧叶与鲜嫩的新绿交织,在晚风中翻涌起伏,恰似层层叠叠的绿色波涛,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几座茅草屋错落分布在芦苇荡深处,烟囱中升起的袅袅炊烟,本该是一派宁静祥和的田园景象。然而屋檐下斜倚着的硬弩,泛着冰冷的金属光泽;每当木门开合,寒光便如毒蛇吐信般一闪而过。这些暗藏的杀机,将这座看似普通的村落,装点成一座蓄势待发的暗堡,仿佛随时都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在这寂静的夜色中蛰伏,等待着命运的召唤。

戌时三刻,急促的马蹄声如骤雨般劈开夜幕。朱贵翻身下马时,衣袍早已被汗水浸透,腰间佩刀还沾着半干的褐色血迹,在月光下泛着暗沉的光泽。他单膝重重跪地,声若洪钟:\"哥哥!\"王伦疾步上前,伸手握住他的手臂,指尖触到衣袍下渗血的伤口,温热的血透过布料,灼得掌心发烫:\"朱贵兄弟,你受伤了?\"

\"小伤不碍事!\"朱贵抹去嘴角溢出的血丝,眼中满是不甘与愧疚,\"今日未能拦住那高衙内,让他近身调戏林娘子,朱贵罪该万死!\"说着便要磕头请罪,却被王伦一把拦住。

王伦拍了拍他的后背,目光扫过他染血的衣襟:\"那厮诡计多端,岂是你一人能敌?快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朱贵咬牙切齿,拳头攥得咯吱作响:\"林冲发配沧州后,高衙内愈发张狂。今日他带着恶奴强闯张教头府邸,硬要林娘子跟他回府做妾。林娘子宁死不从,抄起剪刀便要自尽。那畜生竟伸手去抢剪刀,欲强拉林娘子上车!\"他顿了顿,语气中带着几分庆幸,\"幸好我一直暗中盯着,关键时刻掷出飞镖,惊走了高衙内。只是与他的护卫交手时,被砍了一刀......\"朱贵掀开衣角,露出腰间缠着的布条,殷红的血迹正缓缓渗出来。

\"这恶贼!\"王伦怒目圆睁,\"传令下去:加派人手,务必护好林娘子周全。\"

\"欺人太甚!\"王伦怒拍桌案,震得烛火剧烈摇晃。案上的汴梁城舆图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密密麻麻的红圈标记,\"传令下去:即刻联络城中乞丐、更夫,每坊设立暗哨。城门启闭时辰、守军换防路线,都要绘制成图!所有兄弟分散民居,没有我的手令,不许轻举妄动!\"他转向孙安、卞祥二人,目光如鹰隼般锐利,\"你二人各带二十精锐,星夜赶往野猪林。远远跟着林冲一行,切记不可暴露身份。等鲁智深护送林冲抵达沧州返程时,再亮明来意,就说林娘子性命攸关!\"

待众人领命匆匆离去,王伦与许贯忠换上华丽的锦缎长袍,摇身一变,扮作富态的行商模样。他们沿着汴河支流,在周边村落辗转打听了整整三日。这日黄昏,终于在一处名为古城村的地方停下脚步。村口,一棵古老的槐树如撑开的巨伞,枝叶间漏下的夕阳余晖,将树下嬉戏的孩童镀上一层金边,清脆的欢笑声随风飘来。穿过两旁桃李树成荫的小径,一座竹篱环绕的小院映入眼帘。院内,一位头戴逍遥巾、身着素雅皂布直裰的中年文士,正手持书卷,教几个孩童念书。此人面容清癯,目若朗星,举手投足间散发着超凡脱俗的气质,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神情,都似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王伦整了整衣襟,与许贯忠对视一眼,眼中均闪过一丝期待,随即上前长揖及地:\"敢问先生可是闻焕章闻先生?\"文士闻声放下书卷,目光如炬,在二人身上仔细打量片刻,方才开口:\"正是在下。二位是?\"

\"在下王伦,乃八百里水泊梁山寨主。这位是我梁山军师许贯忠。久闻先生大名,今日特来叨扰,还望先生勿怪。\"

闻焕章神色微变,手中的戒尺不自觉地轻轻敲了敲案几,上下打量二人一番后,道:\"原来是梁山好汉!失敬失敬!只是二位大驾光临这乡野之地,不知有何见教?\"说着,便将二人热情地请进堂屋。屋内陈设简朴却整洁,墙上挂着几幅意境深远的字画,其中《流民图》上百姓的疾苦神情跃然纸上,与之相对的《耕织图》又描绘着安居乐业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案头堆满了经史典籍,角落里还放着几卷未完成的策论,处处彰显着主人的学识与抱负。

宾主落座后,王伦没有丝毫客套,开门见山:\"以先生经天纬地之才、学富五车之识,为何甘心在这乡野之地教书育人,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闻焕章闻言,望向窗外随风摇曳的桃李树,良久,苦笑着摇了摇头,却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转向许贯忠:\"早闻许先生深晓天下地理,是人人称赞的'活地图',且精通契丹、女真、党项、吐蕃、蒙古等多国语言,智谋超群。没想到如今也在梁山辅佐王寨主,实在令人意外。\"

许贯忠连忙起身,恭敬地拱手行礼,言辞恳切:\"不瞒先生,当初王伦哥哥亲自前往我的草庐相邀。起初,我也心存疑虑,毕竟这隐居生活虽平淡,却也自在。可寨主与我促膝长谈,将当下大宋的困境一一剖析。朝堂之上,蔡京、王黼等‘六贼’结党营私,卖官鬻爵,为了一己私利谎报军情,对百姓强征暴敛,致使民不聊生;吏治混乱,‘不抑兼并’的政策纵容土地豪强肆意妄为,‘括田所’更是打着清查荒田的幌子,疯狂掠夺百姓的土地,再加上繁重的税赋,逼得无数人家破人亡;对外呢,一味地向辽、西夏屈辱求和,不仅每年要送去大量的岁币,还导致‘三冗’问题愈发严重,军队战斗力低下,燕云十六州沦陷百年仍未收复,尚武精神也渐渐消亡。\"

他顿了顿,情绪愈发激动,声音也不自觉提高:\"哥哥高呼‘反贪官、反暴政、反分裂’,直言如此下去大宋必亡。这番见解,鞭辟入里,振聋发聩,让我深感震撼。我虽一介书生,却也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此乱世,若只图个人安逸,实在有愧于心。所以,我决意追随哥哥,一同为重塑这朗朗乾坤而努力!\"

闻焕章听得双目发亮,手中茶盏不觉握紧:\"好一个'三反'!如此雄韬伟略,莫怪许先生甘愿出山。\"

闻焕章手指轻轻摩挲着案上的《青苗法》残卷,忽然起身推开窗户。夕阳的余晖洒在远处的田野上,几个农夫正荷锄而归。\"实不相瞒,某也曾想过入朝为官,造福百姓。\"他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可这些年目睹官场腐败,百姓疾苦,早已心灰意冷。今日得见二位,方知世上还有这样的仁义之师!\"说罢,他整衣正冠,向王伦深深一揖,\"焕章愿追随哥哥,共图大业!\"

暮色渐浓,归鸟掠过芦苇荡。一场足以撼动大宋根基的风暴,正在这看似宁静的小村庄里,悄然积蓄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