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我早上没过去还真有点亏,我还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

阮玉也很高兴,大家都将饲养家禽放在心上,当养成是一种很有成就感和优越感的事情,这样以后再将更多的养殖任务下发下去,那就没什么难度了。

她准备明年就让大家养猪仔呢。

阮玉今天还有事情找马场长,她吃完饭后,就收拾收拾出了门,骑着自行车先去了趟养殖场。

去的时候赵志刚和叶明正开心地聊天呢,聊的就是今天早上在场部发生的事情。

追根究底,农户能有那样的成绩,那也是靠着他们俩的教学,作为老师,学生的成绩优秀,那他们肯定比谁都高兴,见阮玉过来,又跟她炫耀了一通。

阮玉也很替两人高兴,笑眯眯道:“你们俩好好干,到时候咱们就去县里市里开分场,让你们当领导。”

听说能被分配到县里市里当领导,可把赵志刚高兴坏了,喜滋滋地呲着大牙乐。

还是叶明相对来说冷静些,挠了挠脑袋,问正在逗猫的阮玉道:“市里咱就不敢想了,县里不是有养殖场吗?难道我们再开一家和他们竞争?”

他们一点都不怀疑阮玉有没有钱开,毕竟阮玉的背景他们并不知道,只知道她有钱,有了钱想要开养殖场,那不还是一句话的事情。

“你们俩觉得县里的养殖场怎么样?”阮玉反问道。

赵志刚比较直,他也没想那么多,就开口道:“还行吧,我听养殖场的师傅说,工资不怎么高,而且分摊到身上的活还多,唯一好的就是算正式工,不怕失业。”

“对,他说得没错,不过县里就这一家养殖场,他们的用工条件苛刻也算是情理之中。”叶明的想法比较中立。

阮玉点点头,又问了猪的情况。

多亏了老郑运来的那些烂菜叶子,猪这几天的伙食都丰富了不少,来这里比在县里养殖场的似乎,还胖了些。

“按照目前的身体水准,应该不久就能配上,不过那两头公猪的情况不太好,到时候如果配不上的话,我建议是把两头公猪卖了,我们再去重新挑一头。”

公猪也不知道是配种多了还是其他的问题,来这里以后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现在有时候还会呕吐,这让赵志刚和叶明有些头疼,毕竟有一头猪的价格还是挺贵的。

阮玉赞同两人的建议,让他们放心去养。

就在阮玉要走的时候,赵志刚忽然拉住她,一脸八卦地问:“场长,你跟江同志到底是啥关系呀,你都不知道,他中午拿着铝制饭盒过来,直接就扔梅姐跟前,让她给你带饭,那熟稔的样子,就好像你们是老夫老妻似的。”

阮玉人都麻了。

这江野,她只是睡了一觉而已,他就到处地给她捅娄子。

“就是单纯的同志关系,你们别瞎传败坏我名声。”阮玉无奈道。

赵志刚却啧了声,有些遗憾道:“为什么呀?我看江同志就特别不错,人长得高大帅气,还是军区里的副团长,你跟他好,那是妥妥的团长夫人,高嫁呀。”

“停!”

阮玉赶紧制止了赵志刚的说服,把他推了进去,“你可别瞎操心了,管好自己的事情吧。”

不给赵志刚说话的机会,阮玉直接骑着自行车就走了。

远离了养殖场,阮玉才总算是松了口气。

她一路晃晃悠悠地骑车到了场部,结果去到场长办公室的时候没人,她去问了王干事才知道,马场长和孙主任一早都去县里了,据说跟这一千块钱有关系。

阮玉猜测应该是去邀功的,邀功什么呢?自然不可能说自家威胁宁岗公社的事情,应该是想要让县里领导知道,现在的大荒地农场,和县里产量第一的宁岗公社可是兄弟帮扶关系。

“你找马场长有啥事儿?”

王干事今天难得清闲一些,在办公室里喝喝茶。

阮玉没跟王干事客气,就坐在他对面,也给自己端了一杯茶水品了品,又放了下去。

又苦又涩的,不怎么好喝。

“我想问马场长拨款,开荒,加大种植面积。”

原本王干事正一口水刚喝下去,因为阮玉的话,直接就给吐了出来,幸好他没有直接对着阮玉,而是转过头都吐到了地上去。

再转过来时,眼睛已经瞪得像铜铃。

“你疯啦!”

他虽然是大荒地农场的本地人,但也对大荒地农场一点自信都没有,特别是这一批说什么特别研制出来的化肥配方,王干事更是丁点信心都没有。

现在阮玉连农垦局免费的化肥都不用,偏偏自己买化肥用就算了,现在还要继续开垦土地,这不是浪费人力物力资源吗?

大荒地周围确实都是一大片一大片一望无际的荒地,但那都和眼下他们自己种植的土地一样,都是种不出来东西的贫瘠土地,从一开始劳改队那块地地就能看得出来。

他摇着头,很不看好地说:“你这话要是跟马场长说了,他保准不会同意的,这跟拿钱打水漂有什么区别呢?”

“但如果不这样做的话,等到养殖场加大规模以后,家禽饲料肯定不够就得去外面买,而从我们农场走出去的年轻人,迟早都要让他们回来的,但如果连温饱都得不到解决,他们能回来吗?”

阮玉的一席话,直接把王干事说沉默了。

是啊,走出他们农场的年轻人肯定要回来的,不然就靠着他们几个年轻人,就算是累到死都不可能把农场建设起来,农场的建设是需要人力和物力都要的。

而那些年纪大的老人,也迟早有一天会去世,不让年轻人回来,以后大荒的农场只会是一个荒废的农场。

这样想着,王干事的后背都忍不住发凉。

他比谁都希望大荒的农场能好好的,甚至是繁荣的,所以才这样义无反顾地协助阮玉,去搞建设。

“下一步的计划就是让那些年轻人回到家乡,跟我们一起建设家乡,王干事,你要相信我的话,就听我的。”

阮玉不是什么会乱说话的人,她既然说了,就说明她有自信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