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马场长在孙主任说完话后,也气喘吁吁地跟了过来,一边大喘气,一边比画着手势,上气不接下气的模样,把阮玉都给吓坏了。

她赶紧让孙主任去给马场长顺顺气。

“您二位都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跟个年轻人似的,一定要多注意点身体昂。”

阮玉无奈地朝马场长和孙主任说道,马场长年纪更大,跑一会儿嘴唇都白了,孙主任要稍微好一点,但也就是好一点点而已。

缓了好一会儿,马场长才总算是缓过来,这个时候,其他闻讯赶来的人,知道是他们的阮副主任带来的收割机,也都围了过来,想听听到底怎么回事。

正好趁着这个机会,也不需要用大喇叭广播了。

阮玉从车里拿出,在交流会台上的时候,手里拿着那两个大红牌牌,这些都是荣耀,她准备摆在自己办公室里天天看着的,所以特地给背了回来,现在就派上了用场。

她举起大红牌牌,笑着大声道:“我们农场在全国农业交流大会上,获得了第一名的殊荣,这台收割机就是第一名的奖励,另外还有两万块钱的发展基金,和京市农业总局的技术支持,技术员应该不久就会来咱们农场了。”

农户们识字的,都伸着脖子去看那牌牌上的字。

而不识字的,听到阮玉的话,都跟着开心地惊呼起来。

他们不知道什么技术不技术的,也不懂,只听到农场得了第一名,两万块钱和一台收割机,农场里大部分人,连收割机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呢!

趁着这个机会,阮玉也跟大家科普了收割机的用途。

当知道有了收割机以后,可以不用在下地,一点点地去动手割麦子,这个大大的机器就能够自己收麦子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坏了。

阮玉抬起手,示意所有人安静下来。

“开收割机的师傅会在咱们农场住三天,想要学习开收割机的人,明天早上来我这里报名,要求18岁以上三十五岁以下,初中学历,咱们大荒地农场初中学习班毕业的也算,男女都可以报名!”

最后一句话,让现场的很多女人都欢呼起来。

刻板印象中,这样的大东西,只有男人才能开,所以在听到招开收割机的师傅时候,她们就没有抱希望,现在阮玉说男女不限,不少人都心动了。

这个时候,不管是什么司机,只要是司机就是个紧俏的职业。

让农场的农户们高兴了,两个领导也是乐得合不拢嘴。

一开始让阮玉过去,纯属是因为,他们俩都觉得这一趟不过就是个机会,过去也是陪跑的,再加上他们两个年纪大了,农场种植方面的事情,他们懒得去我学习,于是就让阮玉跟梅亚琴过去。

却不想,她们俩给农场带来这么的荣耀。

当那两万块钱的存单递给马场长的时候,那上面的数字让马场长人都恍惚了一下,差点以为这是做梦。

这可是两万块钱啊,他自从来到这里之后,就没见过这么大数额的发展基金,有了这笔钱,大荒地农场的建设又能再上一个高度!

所以,存单只在马场长和孙主任的手里过了眼,然后就重新落到了阮玉的手里。

“我跟孙主任都很信任你的工作能力,也相信对于农场的规划,你心里已经有了打算,这笔钱就是你帮着挣回来的,现在我把它交给你,至于怎么用它,都交给你来决定。”

阮玉简直是受宠若惊。

她也没推辞,双手将那存单重新拿回到手里,认真道:“您放心,我一定会用这笔钱,好好搞建设!”

正好,也省得她在想办法从马场长手里套了,对于大荒地农场后面的建设,阮玉确实是有打算的。

将哈市的师傅安排好,农场的大小伙子主动帮阮玉和梅亚琴提行李,一帮人把她俩送回到老知青点,一路上都喜气洋洋的。

看着大家都特别开心的模样,阮玉觉得这一路的舟车劳顿都值得了。

她转了转有些酸疼的肩膀,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开玩笑的语气朝梅亚琴道:“梅姐,咱俩你主内我主外,搭配得多好,以后咱们一起升官发财当干部。”

梅亚琴摆了摆手:“当干部就算了,我嘴欠容易得罪人,你去当干部,我就研究研究怎么种地就行。”

“梅姐,我有个想法,就是不知道你同意不同意。”阮玉话锋一转,有些犹豫道。

“说来听听。”

“我想在大荒地农场盖个研究基地,专门研究种子化肥,原本去之前我还在犹豫,但现在有了农业交流大会第一名的头衔,以后研究出来的种子化肥,出售渠道应该不成问题,就是不知道梅姐你和梅爷爷都同不同意。”

阮玉也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深思熟虑。

大荒地农场的地理位置很不好,商业是基本不考虑的,唯一的特点就是地广人稀,很适合搞农业种植发展。

现成的农业天才就在他们大荒的农场,现在还有她的爷爷辅助,阮玉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最主要的是,按照她的记忆十年后梅亚琴会死,她得让梅姐的路和原来不一样才行。

成立研究基地以后,不仅能让梅亚琴能够有施展拳脚的机会,也能让大荒的农场再次创收,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等明年她上了大学后,没有意外的话,应该也会就读和农业相关的专业。

阮玉一双眸子期待的看着梅亚琴。

梅亚琴却是有些犹豫。

半晌,才叹了口气道:“小阮,不是我不想答应你,只是我爷爷的身体在这里摆着,大荒地农场很好,可医疗条件不行,要是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去大城市生活,至少能保证及时就医。”

梅亚琴的顾虑确实也是现在最大的问题。

听了她的话,阮玉也不由得思考起这个问题。

不只是梅见舟,她来到农场后才发现,整个农场连个赤脚医生都没有,生病了基本上都是硬抗,看病也只能去最近的平息县城里,医疗条件约等于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