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陶庵丛谈》云:孔子圣诞,相传八月二十七日。忌辰,二月十一日。其枝干鲜有知者。按:孔子八字为庚戌、乙酉、庚子、甲申,周正十月也。
【译文】:
《陶庵丛谈》记载:孔子的诞辰,相传是八月二十七日。
孔子的忌辰,是二月十一日。
他的生辰八字干支,很少有人知道。
据考证:孔子的八字是庚戌、乙酉、庚子、甲申,这是按照周朝历法的十月推算的。
【注释】:
1、《陶庵丛谈》:清代张潮编纂的笔记体着作,收录历代奇闻轶事、典章制度等内容。
2、圣诞:此处指古代圣贤的诞辰,并非基督教的“圣诞节”,特指孔子的生日。
3、忌辰:指逝者去世的纪念日,此处即孔子去世的日期。
4、枝干:文中特指生辰八字的干支组合,“干”为天干(甲乙丙丁等),“支”为地支(子丑寅卯等)。
5、八字:传统命理学术语,指一个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对应的四组天干地支,共八个字,用于推算命运。
6、庚戌、乙酉、庚子、甲申:分别为孔子生辰八字的年柱、月柱、日柱、时柱,每组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
7、周正:指周朝的历法,以农历十月为岁首(正月),与后世以正月为岁首的夏历不同。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该内容核心围绕孔子的诞辰、忌辰及生辰八字展开,引用《陶庵丛谈》的记载并补充考证信息,同时明确相关术语内涵,具体详细内容如下:
一、文献来源与核心信息载体
内容以清代张潮编纂的笔记体着作《陶庵丛谈》为文献依据,该书以收录历代奇闻轶事、典章制度等为特色,此处引用其关于孔子关键日期及命理信息的记载,为内容提供了史料参考基础。
二、孔子的关键日期记载
1. 诞辰:相传为八月二十七日,此处“圣诞”并非基督教相关节日,而是特指古代圣贤孔子的生日,是传统社会中纪念孔子的重要时间节点。
2. 忌辰:明确为二月十一日,即孔子去世的纪念日,是后世缅怀孔子的重要日期。
三、孔子的生辰八字相关信息
1. 知晓度:孔子生辰八字的干支组合(即“枝干”,“干”为天干、“支”为地支),在当时很少有人知晓,体现了该信息的稀缺性。
2. 具体八字:经考证,孔子的八字为庚戌(年柱)、乙酉(月柱)、庚子(日柱)、甲申(时柱),每组由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组成,共八个字,符合传统命理学“八字”的基本构成。
3. 历法说明:该八字是按照“周正”(周朝历法)推算的,周朝以农历十月为岁首(正月),与后世普遍采用的以正月为岁首的夏历不同,这一历法差异是理解该八字推算逻辑的关键。
四、核心价值与信息意义
这段内容既记录了传统社会中孔子诞辰、忌辰的流传说法,填补了“孔子八字鲜为人知”的信息空白,又通过明确历法背景和术语定义,让读者清晰理解相关命理信息的来源与内涵,是兼具史料记载和文化常识普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