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妃问道:“陛下,您在前朝说,你同意子贵母死,只要后宫妃嫔为了儿子自愿赴死者,会立那个皇子为太子,此话是真是假?”
皇帝一愣,随后讽刺一笑:“甭管是真是假,淑妃难道自愿赴死,给三皇子夺嫡铺路?你跟了朕,朕可没有亏待过你,给你四妃之位,待遇堪比一品官员。你有皇子傍身,将来不管是领你到王府当老太妃,还是到封地养老,享受王太后的待遇,日子都能不错。”
刘淑妃苦笑:“陛下,妾是真心相问,请您正面作答,说话算话吗?”
皇帝来气,脱口而出:“当然算数,朕是一国之君,金口玉言,在朝堂上当众臣面说的,岂能开玩笑?”
刘淑妃道:“妾伺候陛下三十多年,也觉得陛下定然不是那种信口雌黄的小人,您说的话,是给天下人听的,不可能不算数。”
皇帝点头,这话他爱听,他不知道刘淑妃为什么非要弄清楚这句话。也不认为,一向温和懂事的刘淑妃会给拼了自己的性命,给身娇体弱的三皇子争太子之位。
三皇子从小身体不是很好,虽然经过太医们费尽心力地调养,也只是勉强正常生活。打小经常生病,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武艺就甭提了,基本功都练不成,跑个步直翻白眼,不过二里地就半天喘不过来气,蹲马步、倒立、举重都坚持不到一刻钟。
刘淑妃突然起身,对皇帝笑笑,拢拢已经花白的鬓发,那张有了皱纹的脸看着衰老,眼睛里的光彩仿似焕发了青春。她看中了太极殿一根大龙柱,猛然奔跑着一头撞了过去。
皇帝愣在当场,又一个女人在他面前一头撞死了。第一个是吴王妃林氏,第二个是韦七娘,第三个是刘淑妃。
皇帝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马总管也是惊呆了,为了争皇位,后宫真是有狠人啊。马总管心中一片混乱,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厉声喊人,让赶紧请太医。
等太医过来检查,刘淑妃进气少出气多,明显撞坏了脑子,肯定活不成了。皇帝看刘淑妃伸出一只染血的手,向他伸着,眼睛瞪得很大,仿佛有话要说。他一时心软,走了过去,握住那只手。
皇帝埋怨道:“傻子,藉儿非嫡非长,从小身体不好,根本不是照帝王培养的。当太子,要母家势力强硬,自己手段高明,还要狠,还要会平衡,能让众臣服气。太子之位,不是那么好登的,会成为众矢之的。”
刘淑妃面部肌肉抽搐,嘴唇哆嗦,用了最大的力气:“无论如何,希望陛下说话算话,莫让妾平白丢了性命。”
马总管马上吩咐人去静王府请三皇子夫妇来,毕竟是生身之母,后事还得儿子媳妇挑大头儿。皇后是后宫的主人,后妃的后事一般由她安排奚官局的人料理。可是刘淑妃是为了给儿子争皇位自戕的,犯了皇后的大忌,还会好好给她办后事才怪。
皇后坐在坤宁宫的偏殿,手上立着一只小麻雀,正叽叽喳喳呢。皇后面色深沉,不辨喜怒,微微抖动的嘴唇显示她内心极不平静。果然是咬人的狗不叫,刘淑妃脾气一向很好,温顺和善,跟后宫大多数人相处挺好,平日常来巴结她。
三皇子一向身体弱多病,成亲数年,一个正妃两个侧妃。目前有一个嫡子,一个嫡女,还有一个庶子,一个庶女。静王妃刘氏是三皇子的亲表妹,刘淑妃的娘家侄女,亲上加亲,两人感情还不错。
三皇子出身高贵,之前因为身体原因,对太子位不敢有想法。人有后了,自然要为孩子们打算,加上他媳妇刘氏的撺掇,竟然有了夺嫡之心。
刘淑妃有两个哥哥,一个弟弟,都借了刘淑妃和三皇子的光,官职还不错。刘大哥如今在太常寺当太常卿,正三品的高位了。刘二哥做了尚书右丞,虽只是个正四品,却是有实权的。刘小弟给静王当长史,也是从四品的位置了。
静王妃时常跟娘家三位大人叨叨,说只要干翻皇后嫡子,自家男人就可以试着夺嫡。都是皇子,母妃还是四妃的高位,凭什么不能争?
又分析了其他皇子的情况,大皇子的母妃杨氏是罪人,自己还犯过杀父弑君的大罪,肯定没戏。二皇子所在的江家,只有江将军一个莽夫顶门立户,江贵妃生前不得宠,人还过世了,二皇子前朝后宫都没多少人脉。
接下来顺位者就该是三皇子,三皇子身体虽然不大好,可是有嫡子啊,实在不行了,将来传位给下一代,自己当太上皇。
刘家三位长辈也是利令智昏,觉得自家姑娘说的话有几分道理。不过,干翻嫡出八皇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皇后和王家保护得太好,无从下手。加上王家的亲朋好友也都十分能耐,想到这些,心中火热的念头也不免凉了半截。
万万没想到啊,机会来得这么快,庆王李常德提出了子贵母死的观点,竟然还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在朝堂上当众说出来。都说皇帝是九五之尊,说话自然一言九鼎,无可更改。
只要刘淑妃舍得一命,就把皇帝架到二架梁上,上不来也下不去。皇后高高在上,自然是舍不得死的,那么,立谁为太子就不好说了,帝后之间肯定会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三皇子想好了,后宫之中,子以母贵,母以子荣,皇帝厌恶了皇后,自然不会太喜欢八皇子。一个被皇帝厌弃的皇子,就算是嫡子,也不一定能当上太子?
东陈建国二百多年了,继位的也不都是嫡出皇子,好几个都是庶子上位后,给自己的母亲重新加封位份。刘家人跟刘淑妃商量此事时,她初时是不同意的,放着好好的日子不过,净是胡思乱想,想一出是一出。
帝后虽然暂时有矛盾,可是皇后羽翼丰满,手段高明,皇帝早晚会妥协。刘家虽然地位较前提高许多,可是跟皇后背后的势力相比,还是差太多了。再说了,儿子有几斤几两,她心中多少也是有数的。
可是三皇子夫妇跪在刘淑妃面前哀求,刘淑妃有点心软了。后来三皇子以死相逼,刘淑妃十分来气,当时气得心口痛。叫了太医来诊治,发现自己竟然有严重的心疾,这种病从胎里带来,很难治。年轻时生活优越,不怎么明显。上了年龄之后,发作频繁,随时可能挂掉。
三皇子到处找偏方,听江湖游医说吃人肉能医百病,又说吃心补心。突然毒计上心,转头竟然把两岁多的庶女杀了,心掏出来入药,肉蒸熟给母亲食用。刘淑妃知道了当时就气坏了,狠狠打了三皇子一记耳光,骂了是畜牲,连自己的亲生孩子也害。
三皇子冷笑道:“儿臣想让母妃死,争一争储位,母妃不肯;儿臣想让母妃活,治您的心疾,自然只能给您吃这个偏方了。要是吃了还不好,就再杀一个孩子,孩子杀光了,儿子自杀给您医病。儿孙们都死了,您就长长久久地活着,只要偶尔想起曾经有儿孙,儿孙们也死得其所了。”
刘淑妃当时气得口吐鲜血,人昏迷过去,经过太医大力抢救,总算保住了性命。她刚醒来,三皇子又把三岁多的庶子杀了,挖了心入药,肉蒸熟了给他母妃送来。刘淑妃又气得半死,再次吐血,召来太医,询问自己的病情。
太医面露难色,最后含糊其辞,心疾最是不稳定,万万不能动怒。淑妃娘娘在短时间内两次吐血,病情加重,加上年龄也不小了,还是心中有点准备吧。
刘淑妃重赏了给她瞧病的几位太医,又郑重嘱咐他们不得把她的病情说出去,否则三皇子和刘家肯定不能饶了他们。几个太医面面相觑,皇家人都心眼多,内里的事说不好。既然有好处拿,自然保密,权当不知道就是了。
王皇后手眼通天,她既有人手分布在皇宫各处,又有鸟兽帮她收集消息。刘淑妃病了的消息她自然知晓,不过,快六十岁人了,有点病痛也不稀奇。又不是什么亲生姐妹,后宫都是面子情,只讲利害,没那么多真情流转。
刘淑妃真是不幸,生了这么个缺德狠毒的儿子,三皇子做的事,杀儿女,剖心烹肉,逼迫亲娘赴死。简直让皇后身上一紧,这还是人吗?
这样一比,王院长夫妇也不算太差,长孙夫人个性强,又重男轻女,对女儿和两位庶子、庶女虽然不算好,也没想着把他们杀了去贿赂长辈。在儿女婚姻上,也没有过于算计。
皇后此时也猜出来三皇子的意图了,逼死母妃,利用皇帝的话,子贵母死,顺利登上太子之位。有些事不作不死,三皇子要逼死刘淑妃,她无所谓。三皇子那样的毒蛇,平日隐藏极好,谁也看不出来。真要到了关键时刻,八皇子根本就不是他的对手。
刘淑妃母子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她正好隔岸观火,两败俱伤最好。
皇后不动声色,开始收集证据,到最后,她肯定要把实情讲出来。证据包括太医给刘淑妃看病的医案,那个胡说八道的江湖游医,静王府的内线找到杀害两个孩子的凶器,静王两个孩子的遗骨。
甚至,皇后还做通了静王两个侧妃的思想工作,让她们到时候出面指证三皇子,保她们后半辈子生活无忧。静王害死的两个孩子是她们十月怀胎,拼了半条命生下来的子嗣,是她们以后的依靠。静王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能下死手,对她们这样的侧妃还能有什么真情?
三皇子夫妇一到太极殿,看到头破血流一命呜呼的刘淑妃,两个人先是一惊,然后心中暗喜。赶紧扑上去,嚎啕痛哭,那阵仗真有点惊天动地的意思。
马总管看得心里摇头叹气,在宫里二十多年,见过太多的尔虞我诈,他可不信,刘淑妃不跟儿子商量,直接跑到皇帝面前,没头没脑地一头碰死。要是皇帝肯兑现自己说过的话,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静王殿下。
皇后知道刘淑妃一头碰死了,心情十分复杂,都是当娘的,心中的苦不好为外人道。
自从打了八皇子,皇后每日下午都会过去,隔着门缝看一眼,却从来不面见儿子,更不会说嘘寒问暖的话。这孩子,从小娇生惯养过于任性,最会蹬鼻子上脸。她是一国之后,众人盯着呢,不能再让儿子当众给难堪了。
八皇子每日趴在床上,屁股痛,心情十分郁闷,有时也会想,自己是不是有些过分了。又想着,母后素来刚强,手段神鬼莫测,自己都挨打了,也不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对自己失望了?都说是天家无父子,在权势面前,顷刻间你死我活。
夜深人静时,八皇子趴在床上彻夜难眠,回想东陈三世皇时,传言女皇当昭仪时,亲手掐死了襁褓中的大女儿,只为嫁祸当时的皇后。后来为当上女皇,又杀了两个儿子,几个孙辈。当上女皇之后,为了安稳地位,更是杀了众多的宗亲。
八皇子想到那些血案,顿时身上一紧,脑子有些清醒,又万庆幸,母后只有自己一个儿子,舍不得下手。要是跟女皇当初一样,四子二女,杀一半还能剩下一半,自己这样不听话的孩子,早叫她放弃了。
刑罚是给外人看的,行刑者都手下留情,不敢真伤到皇子的根本。不过几日,八皇子伤情就大好了,可以正常起卧。他不过是皮外伤,很年轻,又有高明的太医用了最好的外伤药。
这天刚能坐起身来,要了纸笔默写了女皇次子写的一首诗: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二摘使瓜稀,三摘尤自可,摘绝抱蔓归。
等到天色大亮,白雪亲手熬好了胡萝卜鸡汤,端进来。八皇子喝着滚热的鸡汤,胃里一阵温暖,准备一会儿去给他母后问安。
忽然,他的近侍队长常维进见,把刘淑妃为了给儿子争位,在太极殿撞柱而亡的事情告知,把八皇子惊得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