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戳中了婆家的软肋,婆婆脸都白了,拉着赵巧芳丈夫的胳膊,急忙道,“儿子,你可能他们,他们竟然讹人啊,我就说他们家不是好东西吧!”
男人站在中间,左右为难,看着赵巧芳红肿的眼睛,又看看爹妈的态度,嘴唇动了动,“爹、娘,三百块确实太多了,我们家拿不出来……能不能少点?”
“一分都不能少。”赵会计知道男人是在喊他,寸步不让,“拿不出钱?拿不出就别离婚,让巧芳还住你们家,吃你们家的,喝你们家的,不再给你们家干活,直到你们拿到钱为止!”
婆婆急得跳脚,“你这是耍无赖!我们家可养不起闲人。”
“养不起?当初娶媳妇的时候咋不说养不起?”赵会计梗着脖子,“我女儿在你们家当牛做马三年,现在你们想一脚传开,没那么容易,要么给钱,要么就拖着,你们自己选。”
赵会计瞥了他们一眼,“没有三百块钱,那就拿三百块钱的东西抵扣,猪啊鸡啊粮食都行,我不挑剔,但是这补偿我一定会坚持要!”
婆婆看着赵会计油盐不进的样子,又看看周围邻居的眼神,知道今天不出血是不行,她咬着牙从怀里掏出个布包,抖着手打开,里面是几张皱皱巴巴的钱,“我们家就这些了,一共五十块,多一份都没有。”
赵会计瞥了眼那布包,一把夺了过来,塞到赵巧芳手里,“拿着,这是你应得的。”
赵巧芳捏着那沓钱,手指微微颤抖,眼睛再次泛红,她还以为是她爹娘想要趁着离婚的时候狠狠地坑一笔呢,没想到竟然是为她讨回公道。
她的爹娘虽然不太会教育孩子,但是却对他们很好。
“剩下的用物资抵扣,我现在就跟你们去拿,拿回来了我就带巧芳去离婚。”
之后赵会计叫了几个人,去男方家拿足够抵扣二百五块钱的物资,东西都拿好了后,才带着大家去村部找村长盖章。
这个时候还不流行领结婚证,大家都是直接结婚,找村里开一个证明,证明已结婚,离婚的时候也是这样。
去村部盖章的路上,前婆婆一路上脸拉得老长,嘴里还不停地咒骂着,没想到离婚竟然损失这么大,但她不能让赵大勇牵连了全家。
村长盖完章,前婆婆像是松了口气,拉着儿子就走,连头都没回,都没让刚离婚的两个人说一句道别的话。
赵巧芳捏着那张决定她婚姻的薄薄的一张纸,站在村部的门口,看着前夫一家离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三年的婚姻,最后竟落得这样一场闹剧。
赵会计拍了拍她的肩膀,“走,爹带你回家,以后咱不靠别人,自己好好过日子。”
夕阳下,父女俩并肩而行的影子被拉得很长。
-
李春华家今年没有种第二季的水稻,所以他们家现在没有什么农活要干!
该采摘的蔬菜都已经采摘了,枝头上只剩下小的,还要过几天才能采摘。
李春华虽然没有种水稻,但是她却改种了土豆、红薯、玉米和南瓜,土豆采收了之后,她便又种上一茬南瓜。
虽然干玉米粒储存的时间更长,可是玉米的亩产太少了,所以她选择种产量更高的南瓜。
这天早上,吃了早饭后,李春华带着大家来到地里。
“老四,你带着老五、老六去翻红薯藤。”来到红薯地里,李春华吩咐道。
之后李春华则带着李春意和老三一起去棉花地里干活,老五和老六的个子不够高,不适合进棉花地,不然那脸都能被棉花枝条给划烂!
大家戴着草帽,在地里认真的干活。
干了一会儿,季春生也过来了,李春华便带着他去了南瓜地,两个人单独在南瓜地里干活。
李春华教季春生摘南瓜尖、南瓜梗和南瓜花,至于南瓜,现在还没有怎么黄,摘下来保存不了多长时间。
不过李春华还是先摘了两个泛着点黄色的南瓜,打算中午做一道炒南瓜吃,炒南瓜软糯香甜,也十分好吃。
李春华将南瓜放到一边,便和季春生一起采收,李春生好奇的问道,“大姐,你采摘这么多南瓜尖,能吃得完吗?”
“吃不完就留着晚上再吃啊,多吃一点,就可以节省一点粮食啊!”李春华笑着解释道。
这个季节能吃的东西太多,所以李春华就缩减了大家的主食,现在主要就吃这些东西。
因为从今年下半年开始,以后就是村里分粮食了,分到的粮食都还不够混个水饱的。
烈日当空,没一会儿大家就开始热了起来,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但李春华并没有让大家回家歇着,而是让大家继续干活,“你们赶紧把棉花的侧枝掐完,等一下我们到河边去玩。”
大家听了这话,手里的活计都快了些。
终于熬到了日头正中,地里的活计告一段落,李春华领着大家往河边走去,远远就听见哗啦啦的水声和笑闹声。
到了河边浅水区,老五、老六脱了鞋就往水里蹦,溅起的水花打湿了裤脚,乐得直嚷嚷。
老三则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坐下,把脚泡在水里,长长舒了口气。
李春华刚想找个树荫歇着,就看见不远处的河边上,李红娟和裴沐晨也在玩水呢!
而裴沐晨似乎还在怪李春华在他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没有去裴家看望他,心中有气,对上李春华的视线还冷哼了一声,便偏开了视线。
李春华冷笑一声,她都不知道这个裴沐晨是怎么好意思的,他可是顶替了老七,在李家过了这么多年的好日子,而老七却在裴家过了那么多年的苦日子。
他没有丝毫愧疚之情,反而还责怪大家不去看他。
他又不是李家人,大家为什么要去看他?
“春意,你们在这里玩注意安全啊!要是发现水的颜色变得脏了浑浊了,就赶紧上岸。”李春华叮嘱道。
其实她上辈子年纪大了之后,每年夏天都有新闻说有孩子、学生溺水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