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汝阳的行程其实极其简单,三人化妆成客商,在汝阳城内行走,打探整体情况。
越在汝阳城内深入了解,越能知晓温达的好。汝阳治下,除了柳嘉言的人来搅和的时候闹得人人自危外,一切都是井然有序安居乐业的。但唯一不好的就是,汝阳不太能经得起折腾,一旦发生点意外,仅凭着汝阳城内的粮仓并不能很好地保障汝阳能安稳度过。因此,汝阳极度的重农抑商,许多商户做起来后也渐渐搬离了汝阳。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汝阳即使有发达的水系网络和高明的造船技术,也没有发展出适配的商业来。
白玥安看着这样一座平稳的小城,感受到了这里的岁月静好,也感受到了这里的经不起风浪。
“若是以后有机会的话,我倒是想在汝阳安家。挺好的一个地方,只是经不起风浪。”白玥安感慨着,萧瑾明轻轻搂过白玥安,“本王在这买座别院,日后有机会就陪安安来此小住。”
“那我可当真了。”白玥安俏皮地回着,日后有机会,她感觉就他们现在的情况看,这日后的机会怕不是两个人已经七老八十了。她才不信萧瑾明是那种打天下打一半,剩下一半让自己孩子来的人。
“本王不会对安安失言的。”萧瑾明郑重地许诺着,白玥安笑着点点头,“我知道。”
在汝阳几日微服私访下,萧瑾明对汝阳的发展已经很有想法了。正如薛元清所说,这里适合发展商业运输,适合构建大型的商业运输中转网络。唯一不好的就是汝阳地气太潮湿了,只能转运一些不太容易受潮的商品。
“或许,怎么解决潮湿的事情交给四弟。”
白玥安想着,既然徐文澜在这种事情上感兴趣,那让他研究去。对于白玥安这个想法,以及徐文澜这个免费的墨家学派的研究人,萧瑾明十分赞同。
在他们从汝阳启程回沧州前一晚上,温达前来拜访。
温达提出想一起去沧州看看,他虽不理解,但也听说了沧州如今很好,他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萧瑾明对于温达要一起去沧州看看表示很欢迎。他希望看见温达走出那套迂腐而陈旧的观念,去看看更多的变化,然后造福一方百姓。温达治下的安居乐业,萧瑾明很喜欢,他希望处处都能如此。
一行人走到沧州时,温达从马车上探出头来,单看沧州的城门及道路已经换了新的面貌。从前沧州的道路尘土飞扬,如今已经变得十分干净。路还是那样的路,只是在卫生管理上变得更为严格了。
入了城后,温达便从马车上下来,一点一点观察着沧州城的变化。温夫人陪同在其身侧,虽说她常在兄长的书信中得知沧州的变化。可当她亲眼所见时,依旧震撼。
沧州城的道路两旁摆满了统一样式的木头小车子,每一个车子上有一块板子,板子写明了这个摊子在卖的是什么东西。大家规规矩矩排成一列,就在道路两侧。
原本沧州的街道虽然宽敞,但人车马混行,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意外。如今已经分为了好几条道路,人行的,快马奔驰的,行走马车的等等。每一条路中间都用小型的路桩隔开,互相之间不侵犯。
城中有巡逻的衙役与金吾卫,他们负责维持城中的日常秩序,若是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找到这些巡逻的人,让他们帮你解决。
温达有些惊讶,沧州不过短短几个月的功夫,就大变了样子。
走到一处地方时,温达看见有一批衣着一模一样的人正在建造着房子。虽说用的还是那些常见的材料,但建造起来也比之前的房子要美观和坚固许多。
“这些是靖王府的工匠,在给百姓建房子。沧州有许多百姓的房子已经离倒塌不远了,靖王府出钱,招募工匠和建造的人来对这些房子进行重新修建。这些人来到沧州干活,赚来的工钱买些小零碎的,让沧州本地的人寻求到一份新的出路,所以就有了这样的小地摊。同时,因为建造房子,来了不少木材商人,他们的吃喝拉撒都在创造出新的需求和新的经济点。这样一点一点带动着,沧州的经济和城市也就运转起来了。同时,沧州也在不断地雇佣各类工人去生产制造各类东西,这些商人收购之后又卖往各地。一来二去的,沧州也就变得越来越有活力了。”白玥安给温达解释着如今沧州城内发生的一切事情,温达颇为惊讶,这些事情是他从前从未想过和见过的。
“温大人,沧州如今的粮草您也可以去看看。”白玥安让人带着温达去看看沧州的粮仓,在商队的努力下,如今沧州城的存粮足够支撑沧州与外界隔绝后三个月的运转。
有些时候,有些事情一旦步入了正轨,就会像上了发条一样停不下来。如今的沧州便是如此,若是让白玥安来评价,她或许会用前世教科书上的一句话来评价,“资本主义在沧州开始萌芽”。
与之带来的问题便是商人对于工人的压榨,这个事情已经初见端倪了。白玥安听徐文渊说了几回,她感觉这件事情要安排上日程了。相关的劳动法规应该开始制定,在一开始就树立起对应的意识。
如今的徐文泽早已忙得脚不沾地了。他作为如今沧州城内唯一一个擅长处理两国邦交的人,这些外国客商到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全被丢给了徐文泽来处理。
甚至包括了这些客商带来的各种出入境管理上的问题以及爆发出来的大大小小的矛盾。例如西域的客商对于餐食里有猪肉十分不接受,和老板吵了一架后非说老板在侮辱他。两边就此打了起来,衙门处理不了了,徐文渊干脆直接给徐文泽喊了过来,让这位走遍天下的徐大人来解决。
白玥安正在书房看看着如今沧州的变化,写着下一步沧州的治理方向时,云芷来报,说魏王妃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