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的闪光灯如潮水般此起彼伏,快门声密集得像骤雨打在窗上。苏伟坐在长桌中央,深灰色西装熨帖得没有一丝褶皱,指尖有节奏地轻叩着面前的话筒底座,金属碰撞声在嘈杂中竟显得格外清晰。等场内渐渐安静下来,他才缓缓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放大后带着一种沉稳的穿透力:“首先,必须感谢我的球员们——这轮系列赛,从首战的胶着到最后一场的爆发,每个人的球衣都湿透了无数次,替补席上的伙计们哪怕只上三分钟,也拼得像要打满全场。尤其是年轻球员,克拉克森那记突破后的折叠上篮,还有塞斯在底角连续命中三分时的冷静,他们让我看到了这支队伍骨子里的韧性,那种落后时不慌、领先时不飘的劲儿,比赢球更可贵。”
第一排的记者立刻举起手,话筒被递过去时还带着轻微的颤音:“苏指导,4:0横扫确实令人震撼,您觉得关键是什么?赛前有预料到这样的结果吗?”
苏伟笑了笑,身体微微前倾,手肘撑在桌面上,姿态亲和却不失气场:“预料真谈不上。马刺是支可敬的对手,波波维奇教练的战术布置一直是联盟标杆,光是研究他们的挡拆战术我们就花了整整一周。我们能赢,说穿了就靠‘不犯错’——进攻端控制失误,场均只有8.7次,这在季后赛很不容易;防守端贴得紧,让他们的核心球员每次出手都得额外多运两次球,消耗掉那零点几秒的节奏。”他顿了顿,指尖在桌面上画了个圈,“当然,运气也站了队,比如塞斯最后那场的压哨三分,那球弧线再偏一厘米就出界了,换个场馆、换个角度,可能就进不了。”
右侧的记者将问题转向字母哥,递话筒的手越过桌面时差点碰到咖啡杯:“作为球队核心,您觉得这轮系列赛自己发挥到了多少成?”
字母哥攥了攥话筒线,指节泛白——他习惯用这种方式缓解紧张。“七成吧。”声音比平时低了些,却很坦诚,“第四场有三次传球太急了,明明队友已经跑出空位,我却非要强行攻框,差点被断。”他抬眼时正好对上苏伟的目光,后者微微点头,他才继续说,“不过赢球最重要,个人数据就是个数字,就算拿三双,输了比赛也没用。”
轮到克拉克森时,后排的记者特意提高了音量,语气里带着打趣:“最后那场扣篮后对着马刺替补席扬下巴,是故意的吧?看慢镜头您那眼神可够‘凶’的。”
克拉克森闻言挠了挠头,耳尖瞬间红了,露出孩子气的笑:“那会儿真是脑子一热……扣完篮落地时,肾上腺素直往上冲,就下意识扬了下下巴。”他顿了顿,语气诚恳了些,“赛后特意找吉诺比利先生道了歉,他拍着我肩膀说‘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别让冲劲盖过尊重’,前辈就是前辈,格局是真的大。”
现场哄笑起来,苏伟适时抬手压了压气氛,掌心朝下轻轻按了按:“好了,最后一个问题,那位穿蓝衬衫的先生。”
“接下来不管对阵勇士还是火箭,准备怎么打?有没有针对性的策略?”
苏伟的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从左到右,缓慢而坚定,语气沉稳下来:“不管对手是谁,我们还是那套——做好自己。篮球的本质就是攻防,进攻端把战术跑明白,防守端把人盯到位,把这些基础打扎实了,谁来都一样。”他站起身,身后的字母哥和克拉克森也跟着起身,椅腿摩擦地面发出整齐的声响,“谢谢大家,发布会结束。”
闪光灯再次亮起,连成一片刺眼的白光,映着他们走向后台的背影。苏伟走在中间,左手边的字母哥正低声说着什么,引得他偏头轻笑;右手边的克拉克森则蹦蹦跳跳地比划着扣篮的动作,三个人的影子被灯光拉得很长,仿佛已经照亮了下一段征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