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正式上市前三天,“膳时记”悦动新天地店内的气氛,比窗外的天气更加火热。
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期待又紧张的气息。
苏浩泽主持了晨会,布置了最后三天的冲刺任务。
他的声音沉稳,条理清晰,让团队有了主心骨。
他让金子明和周晓倩牵头,务必在两天内完成季节限定菜单的设计和印制。
“菜单不仅是价格表,更是第一道‘菜’,”苏浩泽重点强调,“图片要能勾起食欲,文字要讲清故事。重点突出‘时令’和‘匠心’,让顾客感受到我们的用心。”
金子明负责对接克尔·陈团队挑选最能体现菜品质感和意境的高清照片。
周晓倩则精心撰写了“苦尽甘来,荷香清夏”的文案,简述创作理念和养生功效。
同时,会员系统和社交媒体的预热宣传同步启动,主打“限量尝鲜”,吊足了胃口。
店长林紫川雷厉风行,当天下午就组织了全员专项培训。
她不仅要求员工熟记新品口味、功效,更重点演练了如何向顾客介绍。
“尤其是‘荷叶苦瓜蒸鸡片’,”林紫川示范道,“不能只说‘不苦’,要引导顾客去感受‘先清苦,后回甘’的层次感,就像人生,经历一点小挫折,才能尝到更大的甜头。这样介绍,菜就有故事了。”
她还安排了角色扮演,模拟各种顾客可能提出的问题,确保服务到位。
陈厨则一头扎进后厨,亲自检查新到货的苦瓜、荷叶品质,拿着小本子记录下每一批次的特征和最佳处理时间,并与供应商再次确认了未来一周的稳定供应和品质标准。
“味道不能变,这是根本。”
苏浩泽闻言点头:“辛苦您了,陈厨。”
艾米也沉浸在这种忙碌而有序的氛围中。
她利用自己的设计审美,在周晓倩初版菜单的基础上,对排版和字体提出了细微调整,让整体视觉更清爽、更有呼吸感,更符合夏季主题。
她还建议制作了一些小巧的、印有荷叶和苦瓜简笔画以及“苦尽甘来”字样的小书签,准备作为给点选新品顾客的小小纪念品。
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
看着自己参与创造的菜品和理念被如此精心地包装,准备推向市场,艾米内心充满了期待,也有一丝“自己的孩子要出门见人”般的不安。
新品上市第一天,周六,晴空万里。
还不到十一点,新店门口就已经有顾客在等候。
一位穿着朴素衬衫,约莫四十岁上下的男士独自前来。
他叫王磊,是附近写字楼的白领。
他之前是苏浩泽老城区那家苏氏小饭桌的常客,很喜欢那份实惠又充满锅气的老味道。
后来苏浩泽转型又开了一家苏氏私人菜馆,做宫廷菜。
他总觉得有些距离感,加上价格因素,一直没机会尝试。
这次看到新店开在单位附近,主打应季的清爽药膳,宣传语又很接地气,便决定来尝尝鲜。
他点了一份荷叶冬瓜薏米老鸭汤套餐。
汤端上来时,清澈的汤色、酥烂的鸭肉、透明的冬瓜,以及那股醇厚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清新香气,立刻吸引了他。
他舀起一勺汤,吹了吹气,送入口中。
那一刻,他愣住了。
鸭汤的甘醇瞬间包裹了味蕾,但紧接着那一缕若有若无的荷叶清香,像一阵凉爽的微风,拂去了汤品的厚重感。
这味道……有点像小时候奶奶在夏天用土灶瓦罐慢慢煨的老鸭汤,也是这么醇,但奶奶总会摘几片新鲜的荷叶垫在罐底,说这样清热解暑。
奶奶已经去世多年,那种带着荷叶清香,又充满关爱和耐心的老火汤的味道,他也多年未曾尝到了。
王磊静静地喝着汤,眼眶微微发热。
他没想到,在这家装修精致讲究的餐厅里,竟能寻回一份记忆深处充满烟火气的温暖。
结账时,他特意对服务员说:“汤很好喝,有家里的味道。请替我谢谢厨师。”
这一幕,被细心的林紫川注意到,她悄悄记下了这个反馈。
临近中午,一位熟悉的客人走了进来。她是艾米在华国结识的好友琳达,也是上次带着艾米来尝过膳时记的人。
今天是特意赶来支持姐妹的“大日子”。
她直接点了荷叶苦瓜蒸鸡片,并悄悄告诉服务员,少放点油盐,她最近正减肥。。
当菜品上桌,荷叶的清香扑鼻而来。
琳达好奇地夹起一片鸡肉,连同薄薄的苦瓜片一起送入口中。
她原本对苦瓜有些抗拒,但入口的瞬间,她惊讶地睁大了眼睛。
苦味极其轻微,更多的是荷叶的香和鸡肉的鲜,咀嚼之后,喉咙里才泛起一丝清苦,但很快就被一种舒适的甘甜取代,非常清爽!
“哇!这太神奇了!”她忍不住低声惊呼。
更让她惊喜的是,过了一会儿,艾米趁着工作间隙,兴奋地跑过来和她打招呼。
此时的艾米,穿着干净的围裙,头发利落地挽起,虽然额角带着细汗,但眼神明亮,充满自信。
“琳达!你真的来了!”艾米开心地说。
“艾米!这太不可思议了!这真的是你参与做的菜?”琳达指着桌上的菜,难以置信,“而且你中文说得更溜了!快告诉我,这苦瓜是怎么变得这么好吃的?”
艾米像个得到认可的孩子,兴奋地压低声音,用带着口音但流利了不少的中文解释道:“是陈师傅和苏总教的!要把苦瓜切得非常薄,然后用盐和冰处理一下,把大部分的苦味去掉,只留下一点点清苦和回甘。再用荷叶的香味包住鸡肉和苦瓜一起蒸,味道就融合在一起了……”
看着艾米如数家珍、充满热情地介绍着菜品,琳达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
她立刻拿出手机,拉着艾米以那盘漂亮的“荷叶苦瓜蒸鸡片”为背景,拍了好几张合影,并当场发到了朋友圈和海外社交媒体上,配文:“看我最好的姐妹艾米在神奇的‘膳时记’的蜕变!她不仅学会了做超棒的中国药膳,中文也突飞猛进!这道‘苦尽甘来’超级适合夏天,清爽又健康!强烈推荐!”
这条动态,为她的一众国内外朋友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引发了大量好奇和询问。
......
苏浩泽没有一直待在办公室,他一直在前厅和后厨之间巡视,观察顾客反应,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他注意到了琳达的到来,笑着走了过去,“艾米,看来你的朋友很满意。”
琳达抢着对苏浩泽说:“苏先生,太棒了!艾米在这里简直像变了个人!你们太厉害了!”
苏浩泽谦和地回应:“是艾米自己努力,也感谢您来支持。”
这种来自顾客和朋友的真实、积极的反馈,比任何数据都更有说服力。
这一幕被静静待在店里拍摄的克尔·陈记录了下来。
在他的镜头下有顾客品尝时惊喜的表情、=,有顾客陷入回忆的侧影,还有友人重逢的喜悦,以及老板与顾客间自然亲切的互动。
这些真实的瞬间,都是纪录片最宝贵的素材。
首日营业结束,统计结果令人振奋。
两款新品销量远超预期,晚市时段甚至提前售罄。
林紫川兴奋地向苏浩泽汇报,团队士气高昂。
艾米在忙碌的间隙,听到、看到顾客们真实的喜爱,那种参与创造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让她忘却了疲惫。
新品成功的喜悦还未散去,苏浩泽趁热打铁,在晚市结束后召集了核心团队,开会讨论十万元补贴的使用方案。
会议在二楼的茶室进行,周晓倩泡了一壶新到的碧螺春,茶香清雅,让讨论的氛围变得没有那么紧绷。
视频刚一接通,那头的赵明生就用力鼓起掌来,笑声爽朗:“兄弟们,咱们首战告捷!太漂亮了!”
他的兴奋瞬间感染了所有人,茶室里也响起一片笑声和应和。
苏浩泽笑着端起茶杯:“头炮打得响,离不开各位的辛苦。不过,庆功酒咱们留到晚上,现在趁热打铁,简单复盘一下,看看接下来怎么走得更稳。”
他率先切入正题,语气沉稳了许多:“我初步想了三个方向。第一是升级‘风物共生’体验角。现在的照片墙挺好,但我们可以让它‘活’起来。比如加装触摸屏,直接展示南山坡地、青石镇这些核心产地的实时风貌,把农户的故事、食材生长的延时摄影放上去,让‘溯源’变得看得见、摸得着,更有冲击力。
第二,考虑对南山山药、特定苦瓜这类优质食材进行部分成本补贴。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我们适当让利,既保持价格竞争力,也是回馈顾客、巩固口碑。第三,我想设立一个‘时令食材研发基金’,把这次的成功经验固化下来,鼓励团队持续做应季创新。”
“设备升级是好事,客人能更直观地感受我们的用心。”陈厨接过话茬,手指轻轻点着桌面,“但万变不离其宗,食材才是源头。我有个想法,这笔钱里,能不能支持我们后厨多往外跑跑?多去找找像赵老伯那样藏在深山里的小产区、小农户。找到好根子,才能长出好苗子,这是做出好菜的根本。”
就在大家围绕着硬件、食材和资金这些务实层面深入讨论时,坐在一旁的艾米微微蹙眉,像是捕捉到了什么。
她犹豫片刻,还是举了举手,声音不大却清晰:“苏总,赵总,陈师傅……我有个不太一样的想法,不知道对不对……”见大家都鼓励地看向她,她深吸一口气,思路也流畅起来:“除了让客人‘看到’和‘了解’,我们是不是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甚至‘带走’一点什么?‘体验’不应该只停留在信息和味觉上,能不能也包含视觉和触觉的记忆?”
她眼睛亮了起来,继续描述脑海中的图景:“比如,我们定制一套带有‘膳时记’气质、符合四季节气美学的餐具?夏天用青荷色的碗盛汤,秋天用暖杏色的盘装菜……或者,设计一些小巧精致的餐垫、书签,上面印着当季食材的插画和养生小贴士,作为给客人的小礼物。让他们不仅用舌头记住味道,也能用眼睛和双手,带走一份属于这个季节、这道菜的独特记忆。”
这席话像是一缕新风,瞬间吹散了略显技术化的讨论氛围。
苏浩泽眼里露出赞许:“艾米这个角度提得特别好!品牌体验确实是立体的,这种视觉和触觉的愉悦,能极大增强顾客的认同感。”
视频里的赵明生也连连点头:“妙啊!这种文创思路成本可控,但情感链接和传播价值很高,我完全赞成!”
思路一经打开,后续的讨论便水到渠成。
大家最终共识,将资金重点投向体验升级、食材溯源、产品创新以及品牌文化深化四个维度,并初步规划了预算。
会议尾声,苏浩泽环顾全场,语气坚定而温暖:“方向越来越清晰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既能脚踏实地抓产品,又能抬头看路做体验。继续保持这股劲头,接下来,一起加油!”
会议结束后,人群渐渐散去,艾米却磨蹭到了最后。
她见苏浩泽正独自收拾着茶具,便走上前,轻声唤了句:“苏总。”
苏浩泽回头,见她神情有些不同往常,便放下手中的杯子,温和地问:“怎么了,艾米?是对刚才的讨论还有什么想法?”
“不是的,”艾米摇了摇头,双手不自觉地交握在一起,露出了一个既感激又有些不舍的微笑,“我是想告诉您,我在膳时记的这段学习,到今天……就正式结束了。”
苏浩泽微微一怔,随即恍然。
他想起艾米初来时的情况——她本是海外设计师,来天海市短期游学,因对中华饮食文化有浓厚兴趣,通过朋友介绍来到“膳时记”,说是要“沉浸式体验”一段时间,再将这里的见闻带回她自己的圈子。当时说好,大约就是一个月的光景。
时光飞逝,这段特别的缘分竟已到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