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连两日,难得的平静笼罩着秦家村,仿佛前些时日的刀光剑影都已被厚厚的积雪掩埋。
后天就是大年三十,秦明正忙着做最后的布置。
现如今的秦家村,家家张灯结彩,一片红火喧腾,将这寒冬腊月点染得生机勃勃。
临近中午的时候,秦明来到了村口,迎接他岳丈范今。
其实早在几日前,范娘就已经领着人要把她的父亲接过来,然而老头子暂时不肯走,说要和同乡参加一个雅集,无奈之下,范娘只能独自回来。
而昨天下午的时候,范娘再次过去的时候,这老头执意要女儿先把他的书搬过去,他还要留宿一夜才会过来。
当时范娘回来的时候,足足雇了四辆马车才把范今的书全部运来,总计一千多册,把秦家村的人看了个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年头纸张很贵,且印刷术不成熟,基本都是书局手工抄写的,价格很贵,一本就需要几百文钱,这几乎等同于一石米的价格!
不过范今的藏书很多都是他借来原书,自己誊抄的,还有一部分是秦明发达后给他的银子买的,否则的话,就算他不吃不喝,这几十年也绝对不可能有如此多的藏书。
只是看到这些书,秦明越发的心疼自己妻子范娘,倘若这老东西不是如此的痴迷买书,范娘也不至于吃了这么多年的苦。
虽然秦明对他的这个老丈人没什么好印象,只是看在媳妇的面上,才会如此大方的资助他。
“爹来了!”
随着远处道路上一辆青布骡车缓缓驶近,站在村口翘首以盼的范娘欣喜地低呼一声。
“见过岳丈大人!”
秦明这个时候也快步走了过去,从脸上挤出几分笑容招呼道。
车门掀开,一个穿着洗得发白青色棉袍、身材干瘦却腰背挺直的老者走了下来,此人正是范今。
他年逾五旬,面容清癯,蓄着几缕花白的长须,眼神里透着读书人特有的清亮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执拗。
见到秦明,他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抬手轻轻拍了拍秦明的肩膀:“贤婿免礼。一路有劳挂心了。”
秦明他早就应承我了,您往后就安心留在咱们秦家村。活儿我都给您安排好了,就帮村里核核账目、记记工分、写写文书。您要是想买书啊……”
她瞥了秦明一眼,笑意更深,“只管开口,家里有钱!”
“是啊爹,以后你缺钱花就从直接从家里拿,想买多少书就买多少书。”
秦明很豪气的说道。
“那可不成,让我做事可以,但工钱是要说好的……”
范今轻抚胡须,说道:“我之前给城中誊抄范本,一月两钱银子,就按这个工钱给就行。”
“爸,咱们都是一家人,用不着这样……”秦明连忙说道。
秦明总感觉给自己老丈人发工资有些不合适,毕竟都是一家人。
“此言差矣。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闺女跟着你,是她前世修来的福分,如今日子红火,我心甚慰。但我这做父亲的,却不能倚老卖老,坏了规矩。”
他目光转向秦明,带着几分诚恳和清高,“再者,先前你资助我购置书籍的款项,虽说是你一片心意,但老夫心中不安。这工钱拿到手,我会慢慢积攒,一点一点还给你。”
“好吧。”
“另外,既然咱们定了主雇名分,私下里,你叫我岳丈无妨。但在外人面前,尤其是在这坞堡公事之上,你须得称我为‘范账房’或‘范先生’,不可乱了上下尊卑……”
“行,就按你说的来。”
秦明笑着点点头。
无论如何,这老丈人总归是个读过书的体面人,做任何事情都是有规矩的。
“老夫上次来时,不过半载之前,此地尚是破屋茅舍、荒草丛生的贫瘠小村,怎地……短短半年光景,竟变得如此堂皇气派?”
他虽知自家女婿今非昔比,却万万没料到能发达到如此地步,这坞堡规模,已隐隐有小城气象!
“这都是秦明挣下的家产,他组织人进山狩猎,还联合商号做生意……爹,我领你去先去我家的织坊看看。”
“对,你领你爹在村里好好转转,让咱爹了解下这里的情况。”
秦明也附和了一句。
随后,三人一起进入了村子。
如同刘姥姥进入了大观园,只是刚进入村子,范今的眼睛就直了。
偌大的演武场中,几十个汉子冰天雪地下赤裸着上身修炼武艺,几十斤石锁在人群中抛来抛去。
医庐里面熬着草药,浓浓的药味在空气中飘散。
织坊的纺车声嘎吱嘎吱响个不停,偶尔有妇人的谈笑声传出。
至于酒坊,皮匠坊和铁匠坊也是忙得热火朝天,比起县城,似乎还要热闹一些。
秦明也趁着这个机会,向众人介绍自己的岳父,并当众宣布他为本村的账房先生,从今日起,范今会接手女儿范娘的工作,负责每天人员的工分,以及产品的统计工作,并让秦怀忠担任范今的助手。
而进入坞堡之后,范今更加的吃惊。
坞堡里很多都是仓库,里面堆放了大量的粮食,布匹和武器,尤其是那些武器,是足以武装数百人队伍的。
好在范今知道如今秦明是本县的都头,否则的话,他第一时间就要报官了。
最终,范娘领着范今来到坞堡内专门为他准备的居所。
一间宽敞明亮、陈设雅致的书房。四面墙壁通顶的书架上,已整整齐齐码放着他那上千册宝贝书籍。
书房的布置堪称“奢华”,书案、太师椅、多宝格书架、素雅的屏风,竟全是用上好的红木打造,由巧匠精心雕琢而成,沉稳厚重,气度俨然。
书房隔壁便是卧房,床铺上铺着的崭新被褥,用的是细棉布面,里面絮着松软的新棉,针脚细密,一看便是女儿范娘亲手缝制。
看着这窗明几净、书卷盈室,甚至比城里一些富户书房还要讲究的“新家”,范今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儒生,眼圈不由得微微泛红,轻轻抚摸着光滑的书案,喃喃道:“好……好啊……”
喝了杯茶,休息片刻,很快,范今就开始在书房里‘办公’。
让秦明感到惊喜的是,范今让他知道了什么‘术业有专攻’。
一把算盘,一堆账本,原先范娘需要挑灯熬夜很久才能算清的账目,在范今这里就是云淡风轻一般。
待到晚饭时分,范今已经将过去几个月的账目核心数据初步梳理核对完毕,条理清晰。
更让秦明惊喜的是,晚饭过后,范今并未休息,而是回到书房,点起明亮的油灯,开始将那些核算好的数据重新整理誊抄。
而且范今书写的字迹要比范娘好太多了,字迹清晰工整,仿佛是印上去的一般,这让秦明感到非常的兴奋。
长久以来,他的秦家村,他一手拉扯起来的民壮团,成员尽皆是些操刀弄棒、能打能拼的好汉,却偏偏缺少那识文断字、能拨拉算盘、能写会画的人才。
范娘虽有识字算账的本事,但毕竟能力有限,事杂繁多,常常力不从心。
如今,这位看似迂腐、实则身怀真才实学的老丈人范今的到来,终于填补了他团队中最关键的短板。
而随着老丈人范今这次的加入,秦明的团队也终于有了可堪重用的‘文臣’,这对他将来无论是做生意,还是管理村子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