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恰春归 > 第100章 居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贵女们陆续做好了香起身,孙夫人携着两位夫人缓步走来。

左边穿宝蓝色褙子的夫人是擅长品香调香的徐夫人,右边穿天青色褙子的是季夫人。

“孙姐姐,今日这香会办得热闹,比去年多了几分新意。”徐夫人笑着道。

“不过是让姑娘们图个乐子,哪比得上您家里的珍藏。”孙夫人笑着引她们走到谢玉苏案前。

银炉中燃着的沉香混着茉莉,香气醇厚中带着清甜,确实是上好的调法。徐夫人拿起香匙舀了一点香粉,放在鼻尖轻嗅:“玉苏这孩子,调香越发沉稳了,沉香的燥气被茉莉压得正好,是个好法子。”

谢玉苏起身行礼,笑容舒展自信。

季夫人则走到穿粉色罗裙贵女的案前,笑着道:“这龙脑加得稍微多了一些,香味浓郁,却失了雅致。”

又点评了几个贵女做的香,三位夫人走到了姜瑶的香案边。

银炉上,刚做好的香丸正在文火中慢慢舒展,初闻时是紫苏的清冽,像山涧里的泉水漫过青石;再闻是合欢的柔婉,混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像春日里少女衣袖拂过花丛;末了,桂花的暖香缓缓渗出,把所有的清寒都烘得温润起来。

“这香……”孙夫人顿住脚步,眼中闪过惊喜,“用的是什么香材?竟有这般层次。”

姜瑶起身答道:“回夫人,只用了紫苏、合欢和桂花,加了一滴自家酿的桃花露。”

“没有用沉檀龙脑?”徐夫人走过来,深吸一口气,闭目品味片刻,又亲自舀了香粉细看,“这比例拿捏得太妙了!还真是难得。”

季夫人也点头附和:“这香带着股子无拘无束的鲜活,闻起来清爽宜人。”

“姜姑娘这调香的手艺,是谁教的?”徐夫人目光里满是欣赏。

“是我阿娘。”姜瑶垂眸道:“我阿娘常说调香不用求贵,只求顺心。”

“说得好!”徐夫人抚掌笑道,“你阿娘定是位通透人,只不知姑娘阿娘是哪家的夫人?”

姜瑶还没有说话,孙夫人便笑着道:“这是礼部姜大人庶出的二姑娘,徐夫人只知道姜二姑娘调香调的好,却不知道姜大姑娘更是出色,万花会上的牡丹园,便是姜大姑娘亲手布置。”

徐夫人一听,眼里的热切便慢慢散了,“这姜大人还真是有福气,女儿一个赛一个的好。”

三位夫人说着话离开了,剩下姜瑶站在那里一肚子气却没有办法发泄出来,只得讪讪坐了回去等着孙夫人宣布获得第一名的姑娘。

姜瑶有种预感,她今日与这第一名是失之交臂了。果然,孙夫人宣布谢玉书调的香更胜一筹,赢得了彩头。

姜瑶眼神暗了暗,刚想要起身去外面走走透透气,一双白皙纤细的手伸过来拉住她的手腕,“姜二姑娘,你调的香是真的好,我闻着比谢姑娘调的香还要好些。”

拉住她的是一个紫衣少女,容长脸,柳叶眉,高挺的鼻梁上散着四五粒雀斑,看着就可亲。

姜瑶心里一暖,笑着道:“这位姐姐怎么称呼?”

“我父亲是庆宁侯,我是庆宁侯府的二姑娘。”紫衣少女道。

“原来是罗二姑娘,”姜瑶笑着道:“恕我眼拙。”

罗静婉笑着道:“姑娘不常出来,认不出我也不奇怪,况且我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非要人一见面就认出来。”

姜瑶被罗静婉的风趣逗笑了起来,这一笑,两人之间便亲近了些。

罗静婉又道:“这里坐着也是干坐着,孙家的园子不错,刚才我去水榭那边看到许多锦鲤。不如我们去那边吹吹风,说说话,倒比在这里闷坐着有趣些。”

来参加聚会却融不进贵女的圈子本就有些尴尬,眼下有人主动搭讪,而且还是门第很高的庆宁侯家的二姑娘,姜瑶自然巴不得。

她笑着随罗静婉起身,一起往后面的水榭走去。

水榭边已经围坐着好几名贵女,见罗静婉和姜瑶过来,便笑着打招呼让一起过去坐。

虽然姜瑶是第一次来参加这样的雅集,但刚才的香会上,大家已经见识了她的本事,此时她又是跟着罗二姑娘一起过来,对她自然便多了几分亲近。

大家喂了一阵锦鲤,便坐在水榭中吃零嘴说闲话,“姜二姑娘,姜大姑娘园子布置得极好,不知你会不会布置园子?”

姜瑶笑着道:“姐姐外祖擅长治园,她恐怕也是得益于从小培养,才有现在的成就。我没有学过,怎么会治园子那一套。”

“姜二姑娘不要太谦虚。你从小跟姜大姑娘一起长大,怎么也能学个一二。”

“是啊,姜二姑娘给我们讲讲治园子都要注意些什么?别的不说,等我们回去后好歹学着布置布置自己的园子,也让人赏心悦目一些。”

众人七嘴八舌,围着姜瑶,不是说调香的事,反而问起治园来。

毕竟姜梨一个姑娘家,治的园子居然得到太后和皇上的赞赏,对于这些养在深闺的姑娘来说,无异于痴人说梦。

姜梨让她们看到,闺阁女子并不一定只有琴棋书画调香雅集,也可以和男子一样治园布景。

姜瑶尬笑道:“我与姐姐并没有在一处长大,因此她会的我并不会,我会的,她也不擅长。你们若是问我调香的事,我或许还能说得出一二,但若是问我治园,便是一问三不知了。”

罗静婉笑着替姜瑶解围,“既然姜二姑娘这样说了,大家就别为难她了。说点其他的吧。”

众贵女便纷纷转了话题。有说调香的,有说诗词的,也有说哪里成衣好看的,好不热闹。

等大家自然而然转到眉州建榷场的话题时,就听见坐在对面的李姑娘忽然叹了口气:“说起来,前几日我兄长从眉州回来,竟遇到劫匪拦路。”

这话一出,水榭里顿时安静了几分。其中一位穿水绿色襦裙姑娘抚着胸口道:“真的假的?怎么会有劫匪?”

姜瑶端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忽然轻声道:“说起劫匪,我倒想起一件事,前些日子我姐姐也遇见过。”

“姜大姑娘?”罗静婉有些惊讶,“她怎么会遇到劫匪?”

姜瑶放下茶盏,语气带着些后怕:“当时姐姐从平阳去云溪,路上便遇到劫匪。”

罗静婉深深看了她一眼。

一个姑娘家,就算真的遇到劫匪,只怕也没有人会当众说出来,姜二姑娘倒是有些意思,看着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张口就将姐姐遇到劫匪的事情说了出来。

估计不出明日,平阳贵女圈子就要传遍了。

“天哪!”李姑娘拍了拍胸口,“那后来呢?没出事吧?”

“万幸是没出事。”姜瑶抬起头,语气诚恳,“这事我也就在这里说说,大家日后出门可不敢大意了。”

李小姐咋舌:“幸亏姜大姑娘运气好,若是运气差些,指不定就......”

她余下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是大家都听出了她话中的意思。众贵女神态各异,只有几个真心胆子小的,脸色有些发白。

罗静婉皱眉道:“这事关系到姜大姑娘清誉,大家听听也就算了,可不许胡说。”

众人赶紧点头称是,俱是表示不会将这事说出去。

从孙家回来的路上,碧桃忍了又忍,还是没有忍住,“姑娘,大姑娘的事,你今日不该说。”

姜瑶停住脚,眸光幽深的望着碧桃,“我说什么话,几时轮到你多嘴了?”

“婢子不是多嘴,婢子只是一心为着姑娘。”碧桃轻声道:“姜大姑娘性子刚强,当初连大公子都被他堵在巷子里狠狠教训了一顿。”

姜瑶终于恢复了点理智,想着若是姜梨知道她在后面毁她清誉,怕是不会饶她。

“那怎么办?”她心中有些后怕,“横竖我现在不出门就是,难道她还会冲到家里来打我一顿不成。”

碧桃看她略微有些模样,心里叹了口气,“姑娘自然也不用害怕,就算大姑娘知道这事是你说的,她也不会到姜家大闹,只是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少出门就是了。”

这世上传得最快的就是流言,特别是含有别人密辛的流言。

姜梨被劫匪劫持的话到第二日便传到了姜衡耳中。

“姜大人,虽说薛氏与你和离,姜大姑娘跟着去了薛家。但她怎么说也是你的女儿,若是闺誉有损,你的面子上也不好看不是吗?”孙郎中苦口婆心的劝道。

“我与你做了多年同僚,才将这事告诉你。若是那不相干的,只会偷偷看你的笑话。“

姜衡面色脸上有些挂不住,捻了捻胡须解释道:“小女确实遇到过劫匪,但并没有被劫持。更何况劫匪还被车行的护卫拿下了,不信你可以去问平安车行的掌柜。”

“我自然是相信的,可是别人又信不信?况且这些话传着传着就不一样了,”孙郎中摇了摇头,意味深长道:“你我都是有女儿的人家,最怕的就是她们清誉有损。姜大人,这女子风头太盛未必是好事啊!”

姜衡心里暗骂那将这事说出去的杂碎。

这事过了这么久,始作俑者轩儿也早已不在人世,这事便已经了断。如今又被人翻出来,恐怕是故意要坏皎皎的名声。

他心里虽然气恨,但也知道这事不仅不能怪孙郎中,还要对孙郎中的坦言相告表示感谢。

姜衡也确实极其真诚的感谢了孙郎中一番,才走了出来。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孙郎中其实说的没错,女子风头太盛不是好事。虽然皎皎得了太后和皇上的赞誉,她也确实有能耐,但只可惜,她不是男儿身。

姜衡犹豫来犹豫去,背着手便出了官署。

松烟觑着他的脸色,大气都不敢出,一直跟着他过了清风桥,才发现他决然是往薛家老宅的方向去了。

薛明珠昨日刚从姑复进了一批面料回来,今日难得歇息半日,没有去铺子。

夏缃才端了一碗绿豆汤递给她,就见守门的王婆子匆匆进来,“夫人,姜大人来了,说要见你。”

薛明珠眉尖微蹙,将还没来得及喝的绿豆汤放在桌上,“他来做什么?”

自她与姜衡和离,便不打算与姜衡再有来往,如今他突然上门,怕是没好事。

“也没有说,只是脸色看着不太好。”

薛明珠起身拉了拉衣袖,往外厅走来。

姜衡在厅里正背着手踱来踱去,瞥见薛明珠进来,他愣了愣。

在姜家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认真看过薛明珠,众人都说薛明珠长得好,但他却从来没有觉得她哪里长得好。或许是今日不同往时,他再看薛明珠时,只觉得她姿容端庄,一身紫衣衬得她气度端华。

更难得的是,她那张脸不仅光洁如玉,那双眼睛亦是十分明亮,一看就比在姜家时过得更好。

姜衡情绪有些复杂,若是薛明珠母子离开姜家过得越来越差,他心里定然暗暗高兴,但越过越好,却有些让他难以接受。

毕竟,没有了承安伯府的护佑,薛氏就不应该过得如此滋润。

他使劲咳了一声,外强中干道:“明珠,皎皎一个姑娘家,日后便不要让她去抛头露面了。”

薛明珠从容的在他对面坐下,“姜大人今日上门,就为了说这事?”

她的淡然让姜衡莫名感到被忽视的愤怒,他指着门外,大声道:“你知不知道,如今平阳的人都在议论皎皎遇到劫匪的事?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整天在外抛头露面,才被人如此议论!”

薛明珠抬起眼皮,眸光深沉,“劫匪之事,不是姜瑾轩做的吗?怎么你反倒怪起皎皎?”

“可她是个姑娘。”姜衡冷笑,“姑娘家便该安安分分在家学女红、调香料,非要去治园子,建花圃,如今惹出这等流言,你让我这张老脸往哪搁?”

“说来说去,你还是为了你自己。”薛明珠讥讽道:“你放心,皎皎如今已不是姜家的人,别人如何议论,统统跟你无关。”

“我是她父亲!”姜衡拔高声音,“我是为了她好!你现在就去告诉她,把那劳什子花圃拆了,在家好好呆着,什么时候流言散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不可能。”薛明珠斩钉截铁,“花圃是皎皎的心血,谁也别想动。至于流言,更是无稽之谈。”

“我倒想问问你,你既然是皎皎的父亲,从始至终你不去为皎皎讨回公道,却处处只知道为难女儿,究竟是何居心?”

“还是你天生就只是个懦夫,连自己的女儿都护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