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班,江宁回了住处换了衣服,拿了两瓶水果罐头、桃酥和绿豆糕装好,还有笔记本和今晚具体要问的那两本杂志。
骑上自行车,穿过厂区,到了方荣家所在的巷子口停下,江宁看了下表——六点二十,还得等几分钟了,靠在斑驳的砖墙上看着远方的夕阳发着呆。
不知道沈越在干嘛?脑海中突然就浮现出那张英俊的脸,好像突然有点想他了,江宁莫名就笑了起来。
转过头看了几眼在巷子里玩耍的孩子们,又想起昨天照相的事,对啊,照片还没洗的。
还得找个时间去照相馆把照片洗出来才行,不过这个点估计都关门了,想到这里,江宁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
不知道沈越他吃饭了没有……
几分钟后,不远处传来自行车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是方荣带着他媳妇王立萍回来了,自行车在他面前停下,方荣朝他笑了笑:“江宁,走吧。”
王立萍也从后座下来,笑道:“江同志,等久了吧?真是不好意思。”
“没事,就几分钟的事。”江宁笑着站直身子,推着自行车跟在他们旁边。
三人沿着巷子慢慢走着,王立萍突然问道:“江同志,我听我家小方说,你有对象了?是真的吗?”眼睛亮晶晶的,带着探究的神色。
江宁一脸温和的胡说八道:“真的啊,明年她可能就会过来这边了,到时候介绍你们认识。”
王立萍叹了口气,看来杨倩茹是真没希望了,还是笑着回应道:“行啊,到时候说不定还能成为好朋友呢。”
进了巷子中段就到了方荣家,他父母也刚回来,正坐在客厅里喝水呢,见他们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叔叔、阿姨好,来打扰你们了,昨天去市里,买了点糕点,一点小心意。”江宁微微欠身,将手里的礼物递过去。
方母脸有点圆,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哎哟,来就来还带什么东西,快坐快坐,我们前几天还念叨你呢。”
笑着把东西接了过去,“听小荣说,在车间就数你俩关系最铁,是不?这孩子打小就腼腆,不爱说话,平时多亏你多照看他了,真是谢谢!”
江宁在沙发上坐下,腰背挺直,笑的一脸真诚:“阿姨您客气了。方哥人实在,我们都乐意跟他交朋友。”
“好孩子。”方母慈爱的看着他,把王立萍倒给他的水,接了过来,放在他面前:“那你坐会儿,就当自己家一样,你们聊着,我去做饭了。”
说着就站起身来,旁边的王立萍也跟着一起去了厨房,方荣把削好的苹果切成小块,递了一瓣给他,“吃点苹果。”
“谢谢。”江宁接过,看向旁边的方父,语气恭敬:“叔叔,打扰您了。这段时间我一直在看您借给我的资料,有些问题没搞懂,想请教下您。”
方父闻言,欣喜的说道:“这有什么打扰的,走,咱们去楼上书房说。“作为厂里的老技术员,他就喜欢这样勤学好问的年轻人。
江宁提着那包书,跟着两父子一起上了二楼的书房,房间不大,一眼望去,靠墙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最多的还是那机械类的,桌上还摊开着几张未完成的图纸。
江宁没有贸然四处打量,抬了个高板凳坐在一旁,方父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语气温和的问道:“那些书看得怎么样了?”
“杂志都看完了,但有些地方没太明白。您的笔记只看完了一半,有些内容在那台机器上试了下。
琢磨出点东西,但还是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得向您请教。”说着把那两本杂志还有笔记本拿了出来。
方父拿起笔记本,仔细翻看了几眼,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笔记上工整的列出了问题,每个问题下面,有自己简单的推测和想法,还有些是对实验结果的疑惑。
能看的出来是有认真思考的,而且还挺有悟性,一些想法已经跳出了常规思维,越看越欣赏,忍不住抬头多看了江宁两眼。
这个长相出众的年轻人,他是知道的,厂里那些女同志经常私下议论,连他们这些搞技术的老学究都有所耳闻,但没想到,不仅外表出众,做事也踏实认真。
而且自己儿子也曾说过,江宁是他进厂后交到的第一个真心朋友,特别是上次小荣结婚,不仅帮忙挡酒,还不喧宾夺主,性格好靠谱,方父对江宁的印象又好了几分。
他拿起桌上的一张空白草稿纸,用铅笔在纸上利落地画出一个简图,“来,咱们先从这个问题讲起,你看这个传动装置......”
他的速度很快,极其老练的几笔就勾勒出一个精密的结构示意图,连每个齿轮的齿数都标注得很清楚,江宁凑近了些,盯着图纸看。
“这里用的不是常规的直齿轮,而是斜齿轮。”方父的铅笔在上面点了点,声音放慢了些,“知道为什么吗?”
江宁思索了片刻,又看了看面前的图片,眼睛突然一亮:“是为了减小噪音?那台老式收割机,它的变速箱......”
“没错!”方父脸上露出赞许的笑容,“那台收割机,你别看是从苏联引进的技术,但当时为了降低成本,用了65年的......”
方父讲解时,时不时就会停下来观察江宁有没有跟的上,让他欣慰的是,小伙子基础不错,有些问题提着甚至直指设计中的关键难点,很有悟性。
“这个问题提得好。”方父放下铅笔,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很多刚入行的技术员都意识不到这个细节的重要性。”
说着突然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重的工具书,已经翘起边,应该是经常翻阅的,翻到某一页,指着上面的示意图说:“这个设计思路,在咱们厂新研发的播种机上就用到了。”接着继续讲解。
江宁凑近,认真看了看,听是听懂了,但他还是快速的记下了几个要点,以前上专业课就这样,灵光一闪听懂了,过几天又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