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岐大夫的悬壶故事 > 第133章 都市人的“通便陷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33章 都市人的“通便陷阱”

《岐仁堂医话:都市人的“通便陷阱”——从一杯隔夜茶说起》

一、梅雨季节的“肿胀困局”

2025年6月的申城,被连绵的梅雨困得喘不过气。cbd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映着铅灰色的天,许平仲盯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报表,只觉得眼皮沉得像灌了铅。五十七岁的他是一家投资公司的高管,西装革履下的身体却藏着难言之隐——从上周开始,他发现镜中的自己脸盘圆了一圈,眼睑像泡发的海绵,手指关节也肿得连婚戒都快摘不下来。更麻烦的是肚子,整天像揣着个鼓囊囊的热水袋,咕噜噜地叫,稍微吃点东西就胀得慌,大便却总是稀溏不成形,一天要跑好几趟厕所。

“许总,您脸色不太好啊?”助理端来咖啡时忍不住提醒。许平仲揉着太阳穴,苦笑一声:“老毛病了,最近下雨湿气重,估计又犯了。”他没说出口的是,这种“湿气重”的感觉,其实从年轻时就没断过。二十多岁在投行打拼,常年熬夜应酬,便秘成了家常便饭。不知从哪听来的“秘方”,说牵牛子泡水、大黄泡茶能“排毒养颜”,他便像喝下午茶似的,隔三差五就来上一杯。起初确实管用,可日子一长,便秘没好利索,反倒是这浮肿的毛病越来越顽固,尤其碰到阴雨天,简直像身体里住进了“晴雨表”。

撑到下班,许平仲实在受不了了。想起朋友推荐过的“岐仁堂”,就在老城区一条巷子里,据说坐诊的岐大夫看脾胃病很有一套。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拨通了预约电话。

二、岐仁堂里的“脉象玄机”

岐仁堂的木门推开时,一股淡淡的草药香混着雨水的潮气扑面而来。诊室里光线柔和,岐大夫正伏案书写,见许平仲进来,便起身让座。这位年近花甲的医师穿着素色棉麻长衫,手指修长,指甲修剪得干净整齐。

“许先生哪里不舒服?”岐大夫的声音像春雨般温润。

许平仲把症状细细说了一遍,末了补充:“我这便秘好多年了,年轻时候总吃点泻药,现在不敢吃了,可这肚子胀、大便稀,还有这脸肿腿肿的,真是烦透了。”

岐大夫点点头,示意他伸出左手。三根手指轻轻搭在寸口脉上,眼神专注。片刻后,又换了右手。“脉弦细而缓。”岐大夫自语道,“弦脉如按琴弦,主肝郁气滞;细脉如丝线,是正气不足;缓脉搏动迟缓,乃湿邪困脾啊。”

“岐大夫,您说的肝郁,是不是跟我工作压力大有关系?”许平仲连忙追问,“我这天天对着电脑,脑子转个不停,晚上也睡不踏实。”

“自然有关。”岐大夫倒了杯温热的大麦茶,“肝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就像春天的树苗,得舒展着长。您长期劳心伤神,肝气郁结,就像树苗被绳子捆住了,自然会影响全身气机。但更关键的,是您的脾胃被伤了根本啊。”

“脾胃?”许平仲一愣,“我是便秘才吃泻药的,怎么脾胃倒坏了?”

“这便是症结所在。”岐大夫指尖轻叩着桌面,“《脾胃论》里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就像咱们城市的供水供电系统,脾胃要是出了问题,全身脏腑都得‘停电缺水’。您年轻时候为了图一时痛快,长期用大黄、牵牛子这些苦寒泻下之品,就好比拿铁锹猛挖供水管道——当下是通了,可管道越挖越薄,津液气血漏得越来越多,脾胃的‘运化功能’就像生锈的水泵,再也打不起水了。”

三、被“泻药”偷走的后天之本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岐大夫起身推开窗,让新鲜空气飘进来。“您看这梅雨季,地面积水排不出去,就会到处湿漉漉的。人体也是一样,脾胃虚弱了,就像城市排水系统瘫痪,水湿津液代谢不掉,自然会往脸上、四肢跑,形成浮肿。大便溏稀、腹胀肠鸣,更是水湿困脾的明证——脾主运化水湿,现在它没力气干活了,水湿就像没关紧的水龙头,一直往下淌。”

许平仲听得入了神,想起自己这些年的习惯:为了减肥喝的“排毒茶”,应酬后吃的“通便胶囊”,甚至连熬夜时喝的咖啡,都带着点刺激肠道的作用。“岐大夫,我听说便秘毒素排不出去会致癌,难道这想法错了?”

“错得离谱。”岐大夫语气严肃起来,“《黄帝内经》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人体真正的‘排毒’,靠的是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气血津液,濡养全身脏腑,让各器官自己把废物代谢掉。您倒好,用泻药强行‘灌肠’,看似通了大便,实则是在掏空脾胃的底子。就像家里的垃圾要靠清洁工分类运走,您却非要放把火少了垃圾桶,短期看垃圾没了,长远看连清洁工都失业了,家里只会更脏。”

他指着桌上的《金匮要略》继续说道:“您看这脉,弦细而缓,弦脉独现,正是肝气乘脾的表现。《内经》说‘真脏脉见者死’,不是说您现在就危险,而是警示——当脾胃虚弱到无法制约肝气时,肝木就会像失控的推土机,反过来欺负虚弱的脾土。您现在还只是浮肿、便溏,要是再拖下去,恐怕五脏六腑都会受牵连。”

许平仲额头渗出冷汗,想起自己最近不仅消化差,还总觉得乏力怕冷,稍微动一动就气喘吁吁。“那我该怎么办?还能补回来吗?”

四、重建“脾胃王国”的四步方

岐大夫沉吟片刻,铺开宣纸准备开方。“治您的病,得分四步走:先祛湿,再健脾,后疏肝,最后固根本。就像修缮一条被洪水冲坏的堤坝,得先排水,再加固堤身,疏通河道,最后还要做好防护。”

第一步:祛湿利水,先撤“洪水”。

“您这全身浮肿,就像城里内涝,得先把积水排出去。用茯苓、猪苓、泽泻,这三味药是《伤寒论》五苓散的底子,能通利三焦水道,把皮肤下、肠道里的水湿从小便引出去。就像给城市排水系统打开闸门,让多余的水往该去的地方流。”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味薏苡仁:“这味药《神农本草经》说它‘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既能祛湿,又能健脾,还能通利关节,最适合您这种湿邪困阻导致的肢体沉重。”

第二步:健脾益气,重修“堤坝”。

“水排出去了,得赶紧加固脾胃这个‘堤坝’。用黄芪、党参、白术,这是《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的思路。黄芪就像堤坝的主结构,能大补元气,固表止汗;党参、白术好比砌墙的砖,健脾燥湿,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就像给排水系统换上更结实的管道,让它以后能正常工作。”

说到这里,岐大夫特意强调:“绝不能再用大黄、牵牛子这类‘伤堤’的药了。就像修水管时,不能再用劣质胶水,否则越修越漏。”

第三步:疏肝理气,疏通“河道”。

“您肝气郁结,就像河道被淤泥堵住了,得用点‘清淤’的药。木香、陈皮、柴胡,这三味药能疏肝解郁,调理气机。木香就像河道管理员,专门负责疏导气滞;陈皮能燥湿化痰,清理河道里的‘垃圾’;柴胡是疏肝的要药,《本草纲目》说它‘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能把郁结的肝气一点点散开,就像打开河道上的闸门,让气机顺畅流动。”

第四步:温阳固本,筑牢“根基”。

“最后得给脾胃‘加点暖气’,就像城市供暖系统,温度够了,水管才不会冻裂。用干姜、炙甘草,干姜性温,能温脾阳,驱散脾胃里的寒湿;炙甘草甘温,既能调和诸药,又能补益中气。这两味药搭配,就像给脾胃生了个小火炉,让它暖暖和和地工作。”

岐大夫写完方子,递给许平仲:“先吃七剂,每天一剂,文火煎煮,早晚温服。服药期间,忌生冷、油腻、辛辣,尤其不能再碰任何泻药。饮食以小米粥、南瓜、山药为主,这些都是健脾的好东西。”

五、从“通便茶”到“养生粥”的觉醒

许平仲拿着方子,心里像一块石头落了地。“岐大夫,我这病得多久能好?以后还会复发吗?”

“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岐大夫看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空,“您这病是日积月累伤了根本,想彻底好,得下一番慢功夫。就像一棵被虫蛀的大树,砍了虫子只是第一步,还得施肥、浇水,让它自己慢慢长新皮。只要您以后不再滥用泻药,按时吃饭,少熬夜,保持心情舒畅,脾胃功能会慢慢恢复的。”

他想起什么似的,又补充道:“现在很多年轻人跟您当年一样,为了减肥、美容,乱喝什么‘排毒茶’,其实那些茶里大多含有番泻叶、决明子之类的泻下药,短期喝着瘦了,其实是把脾胃的津液‘泻’出去了,时间长了,要么变成顽固性便秘,要么就像您这样,脾肾阳虚,水湿泛滥。《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反过来,泻药滥用,肠胃更伤啊!”

许平仲点点头,想起自己办公室抽屉里还没喝完的“网红减肥茶”,顿时觉得有些惭愧。“岐大夫,您说的对,我以前真是太无知了,拿身体当试验田。”

“也不怪您,现在广告吹得太神,老百姓分不清真假。”岐大夫叹了口气,“回去后,每天早上喝碗小米粥,里面可以加点炒白扁豆、芡实,都是健脾祛湿的。晚上泡泡脚,水里加点生姜、艾叶,温通气血。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吃饭,脾胃喜欢定时定量,最讨厌饥一顿饱一顿。”

离开岐仁堂时,雨已经停了,巷子里的青石板泛着水光。许平仲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感觉憋闷了许久的胸口舒展了不少。他掏出手机,删掉了购物车里的“通便胶囊”,下单了几斤有机小米和芡实。路过便利店时,看着冰柜里的冰镇饮料,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买了瓶温热的矿泉水。

六、岐大夫的“脾胃心经”:都市养生的守中之道

一周后,许平仲再来复诊时,浮肿已经消了大半,脸色也红润了些。“岐大夫,喝了您的药,肚子没那么胀了,大便也成型了,人也有力气了。”他语气里满是欣喜。

岐大夫诊过脉,微笑道:“脉弦象减轻,缓象渐退,是好兆头。但脾胃虚弱非一日之寒,还得继续调理。”他在原方基础上减了些利水的药,加了些当归、白芍,“肝藏血,脾统血,加这两味药,既能养肝血,又能柔肝体,让肝气更平和。”

看着许平仲连连称是,岐大夫忍不住多叮嘱了几句:“现代人养生,最大的误区就是‘求快’。便秘了想马上通便,肥胖了想立刻减肥,却忘了‘脾胃为后天之本’,就像盖房子要打地基,地基不牢,盖再高的楼也会晃。《难经》说‘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真正的养生,不在那些花里胡哨的补品,就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里。”

“就像我这岐仁堂,”他指了指墙上挂着的《脾胃论》节选,“李东垣先生当年治脾胃病,强调‘以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说白了就是用温和的方法,慢慢把脾胃的‘元气’养回来。就像对待家里的老人,得耐心哄着,顺着,不能急吼吼地催他干活。”

许平仲若有所思:“所以说,我以前吃泻药,就是逼着‘老人’干重活,把他累垮了。”

“正是如此。”岐大夫收起方子,“回去后继续喝药,再配合食疗,三个月为一个周期,争取把脾胃的‘底子’补回来。记住,以后再遇到便秘,千万别再用泻药了,可以试试摩腹、喝蜂蜜水,或者来找我开点润下的药,比如火麻仁、郁李仁,都是不伤脾胃的。”

送走许平仲,岐大夫望着窗外车水马龙的都市,轻轻叹了口气。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人们似乎忘了,身体的修复和生长,从来都是慢工出细活。就像梅雨季节的植物,需要阳光一点点晒干湿气,需要土壤慢慢输送养分,急不得,也躁不得。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守着这方小小的岐仁堂,像守护一株幼苗般,守护着都市人日渐虚弱的脾胃,让“后天之本”的智慧,在现代生活中重新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