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廖勇的那点小惆怅不是什么大事,因为真正的大事正在发生。

2318年6月3日,这一天是廖勇正式服役一周年的纪念日,同时,也是联邦国防军开会,讨论正式设立北方星域平叛战区,以及平叛战区长官人选问题的日子。

在联邦国防军的体制内,战区是一个标准的战时机构。在和平时期,联邦国防军的架构实际上相当简单:联邦国防军总司令部-五大星域司令部-各星系分基地。这种架构模式的优点显而易见,理论上响应速度极快,权责划分清晰,总结起来就是管理简单。

但是,一旦进入到战时状态,那问题就截然不同了。这套框架过于垂直,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响应速度慢是难免的。如果突发事件规模不大,那还可以靠下级军官的个人主观能动性以及机动舰队这种快反部队来收拾一下,但是规模一大,下级军官手里的部队兜不住,那问题就大了。

就以这次叛乱而言,一开始人类帝国的攻势实际上并没多强。在那个时候,他们手里最大的倚仗除了那几发大气焚灭炸弹之外,就只有一艘泰坦。如果能早点调遣主力舰队过来,那么人类帝国这帮叛匪连做大的机会都没有。

常时架构的问题自然瞒不过总部的这帮人精,但是还是那句话,联邦几百年了,内部的既得利益群体盘根错节,想要改革,难度如同登天。

只不过,解决不了问题,就解决提出……啊呸,解决不了问题,那我们就绕开问题嘛。联邦的体量在这摆着,只要不是AI叛乱那种级别的超级内乱,别说联邦了,随便那个星区都能靠体量硬撑一阵子,让叛乱不至于过度扩大化。

而只要撑过初期,那么原本僵化的常时架构就能转移为更灵活的战时架构。

联邦的战时架构和常时架构比,变化幅度不算大,无非是直接在叛乱地区组建一个战区,之后由该战区统一协调指挥战区内所有的作战任务。

在指挥层级上,虽然战区司令只是个中将,依旧低于星域司令的上将衔。但是实际上,战区受国防军总司令部直接管辖,享有最高等级的补给优先级,并且在必要情况下,能直接要求其他星域支援。

并且,战区一旦设立,意味着在战区范围内的世界上,将直接进入战时状态。这意味着战区司令可不仅仅是个军事长官,而是战区范围内的军政长官。而且,战区司令不需要对战区所在星域的政府负责,而是直接向联邦政府负责。

之所以做出这种决定,原因也很简单,一旦战区设立在两个星域的交界处,如果该战区还是服从于星域司令部或者政府领导,那到时候两个星域之间往往就得扯上好一阵皮才行。设立战区最基础的目的是尽快结束作战,让受到波及的世界尽快开始重建工作,要是让两个星域的司令部和政府间扯皮,那未来作战任务还怎么开展?

因此,在经过种种权衡之下,最终,联邦政府和联邦国防军做出了决定,即将战区的等级拔高,一举使其凌驾在星域之上。只不过,军方还是留了个小心眼,保留了战区司令的人事任命权,只给议会方面留了两票意思一下。

当时正值AI叛乱结束,军方势力空前强大,要不是宪法搁那摆着,联邦可能就不是执行先军政治,而是直接摇身一变变成军政府了。因此当时的议会在这方面也只能是忍气吞声,两票就两票吧,总比没有强。结果等到现在议会压过军方了,这个制度也过去很久了。议会方面人员更迭速度快,政党之间的斗争又远比军政之间的冲突来的剧烈,早就把这茬给忘了。

只不过,战区司令的权利还是大的有点惊人,这也是为什么在决定设立新的战区,并且选择战区司令人选的时候,国防军方面要慎之又慎。人选的能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要给议会方面留下什么把柄。

“……因此,基于上述内容,我提议,在北方星域正式设立平叛战区,由该单位统一负责对自称人类帝国的叛军进行剿灭工作。”

布莱德发完言之后,看向了主持会议的布列科斯。布列科斯点了点头,在等了一分钟没人发言之后,他开口说:

“既然各位没有更好的意见,那么,现在就布莱德阁下的议题进行表决。”

随着与会的人按下表决器,很快这次表决的投票结果就出来了。结果没有出乎布莱德的预料,设立平叛战区的提议得到了全票通过。

“那么接下来,就平叛战区的司令官人选进行提名。”布列科斯接着说,“北方星域司令部德怀特上将提名了现北方星域联合舰队司令达米安·沃尔夫冈中将,布莱德阁下提名了现新维多利亚军政长官诺埃尔·林少将,各位还有什么人选吗?”

沉默片刻之后,一个声音突然响了起来。

“副议长拉姆斯菲尔德阁下提名了北方星域司令德怀特上将兼任平叛战区政务长官,由诺埃尔少将担任军事长官。”

这个提议一出,几个人都是一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