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余朝阳的打诨逗乐并没影响典故的正常播放。

那空灵而慈祥的旁白女声再度响起。

“烈丈夫伍子胥趁乱逃出昭关,但假的终究是假的,反应过来的守卫很快驾车追赶上来。”

“而他的前方,竟是一望无际的滚滚江水,前有江河后有追兵,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烈丈夫伍子胥彻底陷入绝境。”

“家仇未报又陷死地,正在伍子胥陷入绝望之际,一个渔翁泛着木船朝他驶来。”

“如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伍子胥在最后一刻跳上这救命之船,他望着隔江对视的追兵,心中的复仇怒火在这一刻抵达巅峰。”

“历经长久荡漾后,伍子胥不等船只靠岸就急不可耐的跳了下去。”

旁白声一滞,船家立马叫住了惊慌失措的伍子胥。

“诶,请稍待,我要去村中取些食物。”

伍子胥重重一拜:“救命之恩牢记于心,日后定有后报。”

拱手道谢后伍子胥转身就走,老翁知道他是怕自己去告密拿赏,于是挥挥手不再勉强。

伍子胥则戒备的看着船家,皱眉道:“老伯,你我素不相识为何救我?”

“我以为你是位大丈夫,”转身的船家驻足,“大丈夫不应该死于奸小之手!”

见船家不图功名,不图金银,伍子胥深深为之触动,拿出从逃亡开始就一直佩戴的利剑,道:

“老伯,这把宝剑乃先王所赐,传到我家已历三世,这上边的七颗星星是七颗宝石价值百金,您收下…以谢救命之恩!”

望着近在咫尺的利刃,老伯眼里没有一丝贪婪,反倒将其推了回去:“楚王有令擒得伍子胥者,赐粟五万担,封爵上大夫。”

“老汉我不图万担之赏,大夫之封,反倒要图你这把百金之剑吗?”

“哈哈哈哈!”

老伯仰天长笑,伍子胥这才后知后觉,原来对方早就识破自己身份,眼神也直接从提防变成感激,径直双膝跪地:

“那我更应该感谢您了,还望老伯收下此剑,让子胥心中少些愧疚。”

伍子胥托着宝剑,重重往上一送。

老伯轻轻抚摸着宝剑,嘴角噙着轻笑道:“君子无剑不游啊,你一路上也需防身,逃命去罢。”

老伯不再多语,转身上船。

“既然老伯不肯收下宝剑,还请告知姓名,日后一定报答!”

此话一出,老伯顿时面露恼怒:“报答报答,你口中三番五次不离报答二字,真太小看老汉了!”

“既然如此,还请老伯告知姓名,日后你我重逢也好有个称谓啊。”

见伍子胥不再执着报答,老伯这才满意大笑,划着木船渐行渐远。

“要是你我真有重逢那天,我就叫你芦中人,你就叫我渔丈人。”

木船消失在视野,伍子胥朝着消失方向重重三拜,旋即又马不停蹄开始逃亡之路。

只是跑着跑着,顿感一阵天旋地转,肚皮干瘪如枯木。

他这才想起,自己已经数日未曾进食了。

此时的他,哪还有曾经意气风发模样,饥困交加,衣衫褴褛,比乞丐还乞丐。

突然,视线尽头出现一位在河边浣纱的女子,其竹筐内盛有饭食。

饥饿难耐的他遂上前乞食:“姑娘,可否赠与我些许吃食?”

浣纱女被这声音吓一跳,瞧见其模样后心生怜悯,故将全部饭食赠与伍子胥。

伍子胥眼睛发光,狼吞虎咽起来。

浣纱女的目光却是愈发疑惑,试探道:

“你…是伍子胥?”

狼吞虎咽的伍子胥当即一滞,泛着苦笑道:“不错,我正是被楚王通缉的伍子胥。”

“还请姑娘不要告密,日后…定有厚…”

伍子胥的声音越说越小,毫无底气可言。

日后厚报日后厚报!

逃亡途中他已经不知说过多少次后报了。

可现在依旧希望渺茫,他又何来底气之说。

谁料浣纱女在听到这话后却是面色一沉,恼羞道:“世人皆传你伍子胥乃大丈夫。”

“逃亡途中翻山越岭,饥寒交迫仍不改复仇之志,可从未听过你向他人请求不要告密。”

“怎地,莫非看我是女人家,心中无鸿鹄之志否,你在羞辱我的人格!!”

“那今日,我就自证清白与信义,让你这位所谓的大丈夫知晓……女人同样也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浣纱女面色一狠,当即抱石投河自尽。

浣纱女的果断与勇敢,大大超乎了伍子胥的想象,他怔怔看着眼前一幕,甚至于第一时间忘记了救人。

直到翻腾的浪花消失,他这才后知后觉,肝肠寸断:“不!”

“伍子胥啊伍子胥,你到底在做什么!!”

画面在伍子胥双膝跪地仰天长啸中定格。

那熟悉而空灵慈祥的旁白声却是再度响起。

“伍子胥目睹女子投水,悲恸不已,咬破手指在石上血书——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这行血书既代表伍子胥的愧疚,亦为未来报恩的承诺。”

“待伍子胥大仇得报后重返溧水河边,欲报恩却不知女子姓名与住所。”

“只得将一千两黄金投入女子当年自尽之处。”

“伍子胥千金报德的行为,使千金成为信义与恩情的象征,浣纱女也因以死明志的贞烈形象名流千古!”

画面再次定格,取而代之的是四枚龙飞凤舞的鎏金大字。

【千金报德!】

大字渐渐消失,最终化作一张卡牌飞进【成就】功能中。

也正因一位位素不相识的丈夫相助,伍子胥这才顺利抵达吴国姑苏。

他那颠沛流离,且充满血与泪的复仇大计,也在这里缓缓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