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林默站在工业部大楼前,整理了一下领口的风纪扣,深吸一口气后,迈着坚定的步伐走进了这座苏式建筑。

一进入大楼,宽敞明亮的走廊便映入眼帘,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明亮的光斑。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醒目的红色标语:“发展工业,建设祖国”,这八个大字仿佛在激励着每一个人。

林默抬手看了看手表,时针指向两点五十五分,距离会议开始还有五分钟。他加快脚步,朝着会议室走去。

会议室的门半开着,里面传出一阵嘈杂的讨论声。林默轻轻推开门,门轴发出轻微的“嘎吱”声,然而这声音却被室内的喧闹所掩盖。

当他走进会议室时,二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他,原本喧闹的讨论声瞬间戛然而止。

“林副局长来了。”工业部副部长陈志明从座位上站起身来,他梳着一丝不苟的背头,金丝眼镜后的目光温和而锐利。

陈志明微笑着对林默说:“正好要讨论各厂保卫科的人事安排问题,林副局长,你来得正是时候。”

林默面带微笑,向在座的每一个人点头示意,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会议室,最终停留在了第三排的娄振华身上。

娄振华正专注地低头记录着什么,他的灰白两鬓在明亮的灯光下泛着银光,仿佛岁月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迹。尽管他身上穿着的中山装已经洗得有些发白,但却被熨烫得笔挺,展现出他一贯的严谨和认真。

\"公私合营是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步骤。\"陈副部长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响起,他轻轻敲了敲手中的搪瓷茶杯,以引起大家的注意,\"今天我们主要讨论各厂领导班子的调整方案,特别是书记和厂长的任命问题。\"

随着陈副部长的话音落下,会议室里响起了一阵翻动文件的沙沙声,人们纷纷打开手中的资料,开始仔细阅读。

林默的注意力被生产司的马司长吸引住了,他注意到马司长微微皱起了眉头,似乎对某个问题有些担忧。与此同时,坐在娄振华身边的那位年轻秘书则挺直了腰板,显得格外精神。

就在这时,娄振华突然抬起头,他的声音洪亮而有力:\"我先表个态。\"他的话语打破了会议室里的短暂沉默,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

娄振华继续说道:\"娄氏轧钢厂坚决拥护党的政策,我个人完全服从组织安排。厂里八百二十七名职工的生计,比什么都重要。\"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责任感,让人不禁对他产生敬意。

他说这话时,那粗糙的手指仿佛有着自己的生命一般,轻轻地摩挲着桌面,发出细微的沙沙声。那手指的指关节处,还留着厚厚的老茧,显然是经过长时间的劳作而形成的。

林默的目光被这双手吸引住了,他突然想起梁局长曾经说过,这位资本家出身的厂长,尽管现在已经身居高位,但仍然会亲自下车间指导技术。

就在这时,陈副部长的脸上露出了赞许的神色,他说道:“娄厂长的觉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啊。其他厂有什么想法吗?”

第一机床厂的副厂长赵德柱有些紧张地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然后说道:“陈部长,我们厂那台苏联起重机刚安装不久,技术非常复杂,我觉得是不是可以让原技术科长老周……”

“老赵啊,”陈副部长微笑着打断了他的话,语气虽然温和,但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技术人才当然要重用,但领导权必须牢牢掌握在党手中。组织上考虑让鞍钢调来的张工程师担任技术副厂长,你觉得怎么样?”

林默的注意力被陈副部长的话吸引了过去,但他的余光却瞥见娄振华在笔记本上快速地画了个起重机的简图,旁边还标注着几个俄文术语。

这让林默心中一动,他想起了档案里提到的一件事——娄振华曾经自费去苏联考察过重工业。

会议已经进行到了中途,关于人事安排的讨论也愈发激烈起来。在一片嘈杂声中,林默站起身来,借口去倒水,慢慢地走到了娄振华的身后。

他的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了娄振华的笔记本上,只见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个车间主任的特长和家庭情况。林默心中暗自惊讶,这位娄厂长对下属的了解竟然如此深入。

就在这时,娄振华像是感觉到了什么,突然转过头来,与林默的目光交汇。他的眼角微微上扬,原本紧绷的皱纹也舒展开来,露出了一丝笑容。

“林局长对轧钢工艺感兴趣?”娄振华的声音带着些许调侃。

林默心中一紧,但表面上却镇定自若,微笑着回答道:“听说娄厂长的轧钢厂发明了‘三班倒’工作法,效果非常显着,我想过来取取经。”

娄振华笑了笑,合上笔记本,从内兜里掏出一个铁皮烟盒。他轻轻打开烟盒,里面整齐地排列着香烟,旁边还夹着一张泛黄的照片。

林默的目光被那张照片吸引住了,照片上的娄振华站在伟人像前,胸前别着一朵大红花,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当讨论转到保卫科调整时,陈副部长特别强调:“这次从部队转业的同志都是政治过硬、技术过硬的骨干,各厂要配合好交接工作。”他的语气严肃而坚定,似乎对这次调整充满了信心和期望。

娄振华立刻响应道:“我们厂保卫科现有四十人,已经整理好详细档案,随时配合组织安排。”他的声音洪亮,透露出一种积极的态度。说完,他迅速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材料,展示给大家看,“这是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和技术特长,希望能对交接工作有所帮助。”

林默接过传阅的材料,仔细翻阅着。他惊讶地发现,这份档案竟然如此详尽,甚至连门卫老李的侄子参军的事情都记录在案。这种细致程度,让他不禁对娄振华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刮目相看。要知道,很多国营厂在这方面都难以做到如此周全。

散会后,林默在走廊上快步追上娄振华,喊了一声:“娄厂长,关于明天第一机床厂的起重机检修……”

娄振华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笑着说:“哦,那个啊。”他似乎对这个问题有些印象,“他们厂长老赵找我借两个懂俄文的技术员。我想了想,就让厂里最好的八级工王师傅去了,他以前在老大哥那培训过,应该没问题。”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突然,一个身着蓝色工装裤的瘦高个青年如疾风般快步走来。他步伐矫健,身姿挺拔,仿佛经过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而他左眉上的那道疤痕,在灯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明显,给人一种冷峻而坚毅的感觉。

林默定睛一看,心中立刻涌起一股熟悉感。他立刻意识到,眼前这个青年正是梁局长特别提到的那位侦查员——刘阳。

刘阳走到娄振华面前,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娄厂长,王师傅让我来取起重机图纸。”

娄振华见状,脸上露出热情的笑容,他连忙伸出手,紧紧握住刘阳的手,说道:“你就是部队派来的技术员吧?王师傅对你可是赞不绝口啊,说你俄文说得特别好!”

说罢,娄振华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中迅速抽出一卷图纸,递给刘阳,接着说道:“这是苏联原厂图纸的抄本,上面有我做的中文标注,你拿回去仔细研究一下。”

林默的目光落在那卷图纸上,他注意到图纸的边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甚至连每个螺栓的规格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这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让他对这位红色资本家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就在这时,陈副部长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林局长,来一下我办公室。”

陈副部长的办公室比梁局长的小,但书架上整齐排列的《列宁全集》和墙上挂着的鞍钢高炉照片,都显示着主人务实的工作作风。

“坐。”陈副部长微笑着站起身来,亲自为林默倒了一杯热气腾腾的茶水,然后轻轻地放在他面前的茶几上,“梁局长在电话里已经跟我详细讲过了,你们分局负责的安保工作非常重要,尤其是那台老大哥的起重机,更是重中之重啊!”

林默感激地看了陈副部长一眼,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正准备喝上一口,却突然发现杯底印着一行字:“1949年东北工业战线先进工作者”。

林默放下茶杯,目光转向陈副部长,只见他正若有所思地看着自己。突然,陈副部长开口问道:“娄振华这个人,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