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震天的锣鼓和铁皮喇叭洪亮的宣告声,如同春雷炸响,穿透了四合院雨后潮湿的静寂,也瞬间撕碎了连日来盘踞在每个人心头的阴霾。

“街坊邻居们注意啦!天大的好消息!市里从河北、天津调的大批救济粮,已经装上车啦!今晚就到!咱们四九城自己的储备粮仓也打开啦!粮食有的是!粮店供应马上恢复!大家莫要慌!莫要去黑市上当!政府保证人人有饭吃!”

那声音在胡同里回荡,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和力量,像滚烫的烙铁,烫平了人们脸上愁苦的褶皱。四合院里,原本被暴雨和粮食危机双重打击的低沉气氛,如同被投入滚水的冰块,瞬间蒸腾起难以置信的惊喜和灼热的期盼。

“听见没?听见没?!” 后院的二大妈第一个冲出屋门,声音激动得发颤,脸上还带着昨夜抢修屋顶沾染的泥灰,“救济粮!今晚就到!储备粮也开了!政府开仓了!” 她挥舞着手臂,像是要拥抱那声音传来的方向。

“我就说!我就说新社会了,政府哪能真看着咱们饿肚子!” 前院孙家男人猛地一拍大腿,脸上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昨夜他家漏得最惨,囤的几十斤棒子面泡了汤,此刻眼圈还有些红,“这要是没粮……黑市那价,真能要了老命啊!”

“黑市?呸!” 后院西厢房门口,许大茂叉着腰,对着胡同方向啐了一口,昨夜他新做的中山装被漏下的泥水毁了大半,正憋着一肚子火,“那帮缺德带冒烟的玩意儿,这下看他们还怎么蹦跶!公安局通告都说了,逮着就往死里整!”

压抑许久的担忧和恐慌,在这一刻找到了宣泄的出口。院子里,门槛边,窗户后,一张张疲惫却骤然鲜活起来的面孔探出来,议论声、感慨声、夹杂着对黑市粮贩的咒骂,汇聚成一股充满烟火气的喧腾热浪。昨夜暴雨留下的狼藉——湿漉漉的衣物被褥、低洼处浑浊的积水、空气中未散的土腥味儿——仿佛都被这宣告声带来的巨大希望冲刷得淡了。

秦淮茹倚在贾家门框上,听着外面震天的锣鼓和邻居们劫后余生般的议论,脸上却没有多少喜色,只有一种更深沉的忧虑。她默默转身回屋,轻轻掩上门,隔绝了部分喧嚣。屋内光线有些暗,贾东旭蹲在墙角,对着地上一个湿漉漉的布袋发呆。袋子底部颜色深了一大块,散发出一种令人心头发沉的、混合着霉变和土腥的潮气。

“东旭……” 秦淮茹声音干涩地唤了一声。

贾东旭没回头,只是用脚烦躁地踢了踢那袋子,声音闷闷的:“……完了,都泡透了。底下全霉了。” 他抓了一把,摊在手心,棒子面边缘已经发黑变软,一股淡淡的、令人作呕的酸腐味弥漫开来。

秦淮茹的心猛地一沉。这袋浸水发霉的粮食,是家里大半的口粮。黑市那天价,他们如何负担得起?“粮……今晚真能到?”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目光投向窗外,仿佛想穿透墙壁,看到那传说中的救济粮车。

贾东旭烦躁地站起身,将手里的霉糊甩在地上,在狭小的屋里来回踱步:“说是今晚到!谁知道呢?那么大个城,运到咱们这儿得啥时候?粮店开门又得啥时候?这霉的……” 他恨恨地看了一眼地上的袋子。

“扔了可惜,吃了怕是要命!妈的!” 他狠狠捶了一下土炕的边缘。秦淮茹咬着嘴唇,没再说话,只是默默拿过扫帚,清理地上的污迹,动作有些僵硬。那袋散发着不祥气息的霉粮,像一块冰冷的巨石,沉沉地压在他们心头。外面锣鼓喧天的希望,此刻显得那么遥远而不确定。

阎埠贵此刻也站在自家堂屋中央,对着桌上摊开的一个瓦罐,眉头拧成了疙瘩。罐子里是他家昨夜抢救出来的半罐白面,原本雪白细腻,如今也未能幸免,表层明显受潮结块,颜色变得灰暗,仔细闻,也隐隐有股潮闷气。他心疼得直抽冷气,手指捻起一点结块的面粉,指尖传来的湿黏感让他心都凉了半截。

“唉……” 他长长叹了口气,摘下眼镜用力擦了擦,“这精贵东西……算是糟践了!白花花的银子啊!” 他精于算计一辈子,最看不得这种无妄之灾带来的损失。政府放粮的消息让他松了口气,但看着这半罐受潮的细粮,想到接下来还得凭粮本去买平价粮,虽然饿不死,可这平白无故的损失,还是像钝刀子割肉一样难受。他小心翼翼地把瓦罐盖好,放到通风的窗台上,嘴里念念叨叨:“得晒晒,兴许还能救回来一点……掺着粗粮吃……”

而豆爱国这边,已经带着分局的精锐,亲自押送着昨夜查获的所有粮食,在警车开道下,浩浩荡荡送往区粮食局中心仓库。沿途所见,街面气氛焕然一新。粮店外排队的秩序井然,人们脸上带着久违的踏实。巡逻的民警和臂戴红袖箍的街道积极分子精神抖擞。那些阴暗角落里的黑市,仿佛被这浩荡的官粮洪流冲刷得无影无踪。

在戒备森严的粮库门口,工作人员紧张有序地清点、登记、入库。看着一袋袋粮食被搬进代表着国家储备和政府调配的厚重库门,豆爱国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踏实感。那批好粮的来历之谜,在官方雷霆万钧的救灾洪流面前,已显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和其他粮食一样,都将通过正规渠道,送到最需要的市民手中。

“豆科长,太感谢了!这批粮真是及时雨!” 粮食局负责人紧握豆爱国的手,“正好能补充我们马上开始的集中投放!打击黑市,你们立了头功!”

豆爱国笑了笑,目光坚定:“分内之事!运输线安全,我们分局会像钉子一样钉死在那里!”

当天下午,第一批从丰台货站转运而来的河北玉米面、天津高粱米,就在严密护卫下,安全抵达东四区中心粮库,并迅速分配到了区内几个重点粮店。同时,市属粮库开仓放出的第一批储备大米、白面。

消息像长了翅膀,在院子里盘旋。傍晚时分,更确切的消息传来:第一批新粮,已经运抵东四区中心粮库!正在紧急分装,预计明天一早,胡同口的国营粮店就能开门售粮!凭粮本,平价供应!

整个四合院再次沸腾起来。虽然粮店还没开门,但明天一早这四个字,如同黑暗尽头终于亮起的确切曙光。

“走!去粮店门口看看情况!” 孙家男人按捺不住,拔腿就往外跑。

“对对!看看有没有动静,心里踏实!” 老李家媳妇也赶紧跟上。

连阎埠贵,也忍不住推了推眼镜,迈着小碎步加入了涌向胡同口的人流。秦淮茹和贾东旭对视一眼,也默默地跟了出去。他们需要靠近那希望的中心,哪怕只是看着紧闭的店门,心里也能多一分底气。

胡同口的国营粮店门前,早已是人头攒动。崭新的牌子已经挂了出来,在暮色中格外醒目:“新粮到店,保障供应,凭本购买,秩序井然!”

店门依旧紧闭着,但门口停着的几辆盖着油布的大车,以及空气中隐约飘散出的、属于新鲜谷物的、干燥而纯净的清香,就是最强的定心丸。人们踮着脚,伸长脖子,试图从那油布的缝隙或者窗户的边角窥探里面的情形,议论声充满了期待。

“闻见没?新粮的味儿!真香!”

“明天一早!天一亮就来排队!说啥也得先把粮买上!”

“这下好了,心里这块石头总算能落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