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龙啸克什米尔 > 第112章 飞行员头盔里的杂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2章 飞行员头盔里的杂音

巴基斯坦空军上尉卡西姆的\"枭龙\"战机在克什米尔实控线上空突然剧烈震颤。他的头盔耳机里爆发出刺耳的电子杂音,平视显示器上跳动着不规则的波形图。当卡西姆切换至备用频道时,竟听到段清晰的印地语通话——这是印度空军地勤人员检查\"阵风\"战机的对话,但诡异的是,对话中提到的机尾编号对应的是架早在三个月前就已退役的战机。伊斯兰堡联合指挥中心内,周剑锋中校的战术终端突然收到警报。他调出电子战频谱图,发现卡西姆战机所处空域正被17.5千赫的异常电磁波覆盖——这个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的频率,正是周剑锋去年为中巴联演设计的\"电子围栏\"测试参数。更令人不安的是,干扰源定位显示信号来自印度某电子战基地,而该基地使用的正是周剑锋三年前参与评估的某型干扰机改进方案。\"不是普通干扰。\"周剑锋迅速调出卡西姆的头盔记录数据。声纹分析显示,杂音中隐藏着以摩尔斯电码发送的数字序列,经解码后得到的坐标,竟指向中国专家在国防大学使用的某个教学案例中的假想目标位置。技术少校阿兹拉将头盔录音导入量子计算机。当音频频谱旋转至特定相位时,隐藏的数据层突然显现——组以斐波那契数列排列的脉冲信号,经解码后竟是段印度空军加密通信协议的片段。周剑锋立即比对去年缴获的印军通信手册,发现这段协议使用的加密方式,与他两年前提出的\"动态跳频\"理论存在82%的相似度。在电磁屏蔽室内,周剑锋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卡西姆的头盔电路。他在通信模块背面发现纳米级刻痕,这些看似随机的划痕在紫外线下组成了微型电路图——正是中巴联合研发的某型数据链系统的简化版。更令人震惊的是,图纸角落用原子力显微镜才能观测到的标记,是中国专家独创的电子战符号系统变体。当技术团队尝试修复损坏的存储芯片时,备用电源突然启动。全息投影仪在空中构建出三维图像——某型雷达的波束成形图,其扫描方式与中国专家《现代电子战》专着中描述的\"多普勒欺骗\"战术完全吻合,而图像背景里模糊的坐标点,精确对应着当前克什米尔争议区的热点地带。深夜的技术分析室,周剑锋将头盔数据与边境监测记录叠加。分析软件突然报警:印度电子战部队使用的干扰模式,与中国专家四年前设计的\"红蓝对抗\"演习剧本存在惊人的相似性。特别是每17秒一次的频率跳变,误差不超过0.03秒——这个精确到毫秒级的战术节奏,只在周剑锋的私人训练笔记中有过记载。阿兹拉少校突然发现,杂音中隐藏的次级信号携带了组校验码。经查证,这些代码的生成算法与巴军最新升级的通信系统相同,但校验序列却使用了中国专家在国防科技大学任教时的教员编号作为初始向量——这个编号从未在任何公开文件中出现。当团队尝试逆向解析信号源时,量子计算机突然显示十七层动态防火墙。最后一道验证界面竟要求输入中国专家某篇未发表论文中的关键公式。更诡异的是,系统在三次错误尝试后自动显示正确答案——这个公式只在三年前某次闭门研讨会上演示过。周剑锋亲自检查第二架出现异常的战机。在专业设备的扫描下,他们在航空电子舱发现异常的金属沉积物。质谱分析显示,这些微粒的合金成分与中巴联合研发的隐身涂层一致,但同位素特征却指向印度某稀有金属矿。当用液氮冷却通信模块时,电路板上突然显现出荧光标记。紫外线照射下,这些标记组成了电子战态势图——正是中国专家设计的\"高原对抗\"演习中使用过的频率分配方案。而接通9V电压后,隐藏线路显示出组坐标,指向中印边境某处周剑锋从未公开提及的雷达盲区。返程途中,周剑锋的卫星终端收到加密信息。解密后的音频里,印度某电子战指挥官正在讨论\"回音壁计划\",背景音中能清晰听到与飞行员头盔相同的干扰波形。而信号分析显示,这段录音使用的编码方式,竟与中国专家为巴军设计的某型加密电台存在技术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