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龙啸克什米尔 > 第194章 机舱温度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巴基斯坦萨戈达空军基地的机库内,电子战专家林雪正在检查即将升空的Ec-130电子战飞机。她的指尖划过驾驶舱内布满灰尘的温度计,红色的液柱在50摄氏度刻度线上微微颤动。这架经过特殊改装的飞机将执行对阴影区域的高空电磁侦察任务,机身上新安装的七组相控阵天线在烈日下闪烁着金属光泽。\"所有系统最终检查完毕。\"林雪对着通讯器说道,同时观察着战术平板上显示的十七项关键参数。她注意到3号电子对抗吊舱的散热效率比标准值低了7.3%,这可能是极端高温导致的性能衰减。机械师递来的检测报告证实了她的猜测:冷却液沸点因持续高温已上升至117摄氏度,接近安全阈值。当飞机爬升至7300米高度时,驾驶舱内的温度计突然剧烈抖动。林雪立即调出全机温度分布图,发现位于机腹的电子战设备舱温度正在以每分钟0.73度的速度攀升。她的耳机里传来飞行员紧张的呼吸声:\"右侧引擎进气温度达到警戒值,我们可能遭遇了异常高温气流。\"战术屏幕上,代表电磁强度的波形突然变得紊乱。林雪快速切换着十七个监测频道,发现所有接收器都在捕捉同一种异常信号——组持续173毫秒的脉冲波,其频率正好是地下设施机械振动波的十倍谐频。她立即启动信号分析程序,同时命令后舱技术员检查散热系统。\"不是设备故障。\"材料专家杜雨薇少校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分析结果,\"大气中的带电粒子浓度异常,这会导致电子设备产生额外热量。\"她的数据显示,当前空域的离子密度是标准值的7.3倍,这种环境会显着加速电子元件的老化。航空参谋徐天野少校的预警突然切入通讯频道:\"注意高度保持!你们正下方出现强烈上升气流。\"话音刚落,飞机就遭遇了剧烈颠簸。林雪死死抓住操作台,看着温度计的红色液柱突破60摄氏度刻度线。更糟的是,主控计算机开始频繁报错——高温已经影响了核心运算模块的稳定性。\"启动应急冷却程序。\"林雪输入了一组十七位的安全代码。机舱底部传来液压系统运作的嗡鸣,三组备用散热器同时启动。战术屏幕上的温度曲线出现短暂回落,但很快又以更陡峭的角度回升。她注意到一个诡异现象:温度波动与地下设施传来的电磁脉冲完全同步,每次脉冲都能使机舱温度精确上升0.73摄氏度。\"这不是自然现象。\"林雪调出频谱分析图,上面清晰显示着人为调制的特征频率。她立即接通基地指挥部:\"请求启动'铁翼'协议第17条,确认遭受定向能武器攻击。\"就在这时,驾驶舱响起刺耳的警报声——温度计指针撞上了70摄氏度的限位器,发出金属变形的呻吟。杜雨薇的实时监测数据带来了更坏消息:机载复合材料开始出现微观结构变化,某些关键部位的应力集中系数已达安全极限的73%。林雪快速评估着剩余选择:继续任务将面临机体解体的风险,但若现在返航,就会错过捕捉地下设施激活瞬间的关键数据。\"坚持十七分钟。\"她对着机组人员下令,同时启动了终极应对方案——关闭所有非必要系统,将剩余电力集中供给核心侦察设备。飞机在灼热气浪中剧烈震颤,就像暴风雨中的一叶扁舟。战术屏幕上的数据流开始出现断裂,但林雪仍能从破碎的信息中拼凑出可怕的事实:地下设施正在释放某种能改变局部气候的电磁场。当温度计指针突破80摄氏度时,奇迹般的变化发生了。机载电脑突然捕捉到一组全新的信号特征——这是地下设施核心模块启动时必然产生的电磁指纹。林雪立即启动全频段记录,同时将数据实时回传基地。就在数据传输到73%时,整个机舱照明系统突然熄灭,只剩下应急电源维持着最基本的仪器运转。\"我们拿到了。\"林雪在黑暗中轻声说道。她的战术平板突然接收到一组加密指令——基地命令立即撤离该空域。飞机转向时,林雪最后看了一眼温度计,液柱仍固执地停留在危险区域。她不知道的是,在7300米下的地面上,阴影区域的轮廓正在发生微妙变化,就像某种巨型生物睁开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