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将穿越进行到底 > 第71章 我们的默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婆婆笑了,她明白了,张廷玉的自保是不仅在保护他自己,还在保护那些远远智慧不如他的家人。张廷玉烧毁的,表面上是他和他父亲张英的一生很多重要的经历和贡献,实际上,他烧毁的更是一堆又一堆的祸端。

我看了看婆婆:“今天还去黄崖关吗?”

婆婆笑着说道:“以我们今天的体力消耗,恐怕还是明天去比较妥当。”

我笑了:“那下午安排去大船上看看?”

“行。”婆婆答应了,“去吹吹海风,挺好的。”

我们的默契,超出了我的想象。

一起去吃午餐,范璞这次没有之前那么拘谨,吃得比较多。我很开心看到了范璞的变化。

也许,范璞已经渐渐开始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人的一生,必须靠自己。在之后,就需要去解决一个问题,从组建小家庭开始组建自己的小团队。

组建小家庭的时候,一定要找那个与自己有共同人生理想的人,至少是彼此托举、彼此成就的状态的人。

婆婆和我之间的默契,也许就在于,我们都认可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自己的人生需要自己把握,在把握自己的人生时,首先要把握的事情是小家庭。

是的,因为这一点清楚了,婆婆自然明白,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我是会和言承世一起努力的,是会相互照料着对方,努力前行的。

离开纪念馆之后,范璞稍微反常地说话比较少,而在一段时间说话比较少之后,她的眼睛里,明显多了几分光泽。

真希望我这一次和婆婆的聊天,真的无意中点燃了范璞的人生。嗯,我是这么希望的,到底范璞能做到多少,就是她自己的事情了。

我很好奇,言承世是不是故意选择了一位研究生来给我们当地陪?是不是故意让这位地陪成为我的教育实践对象?

不过,这种事没有必要打扰言承世的思维了。他现在在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不容我们那么打扰。

如果说北京师范大学给了我什么,大约就是给了我一个远远超越自身的思维,胸怀和视野。这个思维和胸怀、视野,有一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课程和与老师接触所得,更多应该还是来自几个号与言承世聊天所得。

我笑了,没有想到,言承世当了我十余年的人生导师。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和言承世相处的时候,好像并没有那么多磕磕绊绊,似乎一切都比较顺理成章地推动着了。也许,我们的认知和我们的默契,早在我们十几年如一日的相互交流和碰撞中形成了相对一致的思维模式。

曾经有人说江冬秀和胡适两个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越来越相似。我想想,也许其中也有很多认知上交流碰撞的结果吧?

无论江冬秀与胡适两个人认知上有多少差异,江冬秀在有一点上,绝对是让很多女子汗颜。那就是,江冬秀虽然自己没有什么认知水平,但她很看重胡适的学习,也很扞卫胡适的生活。她的人生,几乎都扑在了相夫教子这些事情上,给胡适解决了大量切实的困难。

我很坦诚地承认,江冬秀为胡适做的,我做不到那么好。不过,反过来看胡适对江冬秀,我也发现了一些趣事,那就是,胡适比很多当时的名人,对他们的糟糠之妻要好了很多很多倍。

我不知道是胡适和江冬秀两人,到底是谁影响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