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联纪元60年。

获悉斯托文明中,那位神圣决策者更具体的情况,

知道那位神圣决策者实际上是强人工智能,

对于人类文明来说,算是一个不好不坏的消息。

坏的方面,斯托文明的确是就以一个意志决定着整个文明的走向,

对于斯托文明自己来说,文明决策效率很高,

对于另一个和它接触的文明来说,就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了。

毕竟,一个意志决定整个文明的方向,

那这个文明决定和己方友好交流的决定做得很快,

反过来,突然决定要发起对己方文明的攻击的决定,做得也同样会很快。

好的方面,自然就是,虽然的确是一个意志决定整个文明,

但神圣决策者作为一个强人工智能,显然是不存在什么情绪,大方向的决策是比较稳定,比较可预期的。

只要确定和人类文明交流比对人类文明发起攻击更加有利,

它就肯定不会突然对人类文明动手。

而大概是因为获悉了斯托文明中,之前存在的最大疑问的答案,

两个文明接下来的交流和往来,明显更加顺畅了许多。

未知显然比已知更加令人恐惧,

在互相了解更加深入,并且两个文明并没有发生冲突必要的情况下,

双方文明的信任基础自然变得更牢靠了几分。

……

人联纪元61年。

在你来我往,两个文明的代表团分别到访了对方文明的星际城市之后,

接下来一段时间,

人类文明和斯托文明之间,再反复进行了几次面对面的会面。

会面时,邀请对方文明到访参观的范围,也都在逐渐放大。

到这一年时,人类文明首次邀请斯托文明代表团抵达了人类文明的母星,

斯托文明代表团也第一次在到访人类文明疆域时,在参观的间隙,

选择在人类文明提供的休息室内停歇,而不是返回斯托文明的飞船内。

秦裕,作为人类文明,人联负熵研究院的负责人,

也首次在地球上,与斯托文明代表团的负责人进行了会面。

斯托文明那位神圣决策者,以这位斯托文明代表团负责人作为信息传递的桥梁,

和秦裕,进行了短暂的对话。

或者说,斯托文明那位伟大科学家斯厄斯,以神圣决策者为载体,

跨越时间,让秦裕得以看到了。

某种程度上,

这才是两个文明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完整的面对面会面。

不过,就跟人类文明内的强人工智能一样,

斯托文明中那位神圣决策者,本身也是没有任何虚拟形象的。

本质上也就算是斯托文明内的算力集合体,

就和先前斯托文明自己阐述的那样,它同时存在于斯托文明所有地方,一直都在。

所以这次两个文明决策者之间的会面,更多也就是象征性的。

……

同样的,

在这一年,斯托文明也邀请人类文明代表团,抵达了他们迁徙中,舰队群的主体,那座行星堡垒内参观,

直径超过1500公里的行星堡垒内部,就完完全全像是一颗星球的表面,

内里分为多层,总共居住着斯托文明超过四十亿的人口。

斯托文明的研究核心机构,也就在这座行星堡垒内。

如果说在先前到访过的五百公里的小行星堡垒内部,还能够在视线极远处看到地面一点微微翘起,

那在这座斯托文明的核心行星堡垒内,脚下踩着的,就几乎就像是大地一样,平坦的往前延伸,已经感觉不到和星球表面有什么区别。

除了刻意营造出来的更多水系,斯托文明这座行星堡垒的环境,主要其实还是模拟他们的母星。

对于这座行星堡垒,在带领人类文明代表团参观时,

斯托文明还是很自豪的。

人类文明代表团的研究员们也的确是感受到震撼,

只能说,凭借人类文明目前的技术,要确实想要建造这种行星堡垒的话,

忽略掉一些材料问题,可能勉强可以尝试一下。

但要完成建造,不知道需要多少年。

因为这座行星堡垒实在是太大了,都快赶上月球了。

而且行星堡垒的内部使用空间,以及复杂度,可比单纯一个月球大多了。

“……斯托文明,也是在漫长的航行中,逐步完成了这座行星堡垒以及其他小规模星际堡垒的建造。”

……

而在双方文明这互相来回到访对方文明内更多区域的同时,

双方文明在理论领域,不再具象单纯理论领域,数学领域的交流,交换,以及合作研究也没有停过。

在面对面会面时,双方代表团中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就面对面交流,

在没有进行会面时,就继续通过电磁通信进行交流。

而对于双方文明来说,

双方过往,在各领域发展其实都积累了不少已有知识,

哪怕是此刻,只局限于理论层面的交流合作,

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够彻底完成的。

在理论物理,在数学领域,在进一步的天文学,化学等学科的理论领域,

随着互相交流的深入,依旧时不时双方文明就能够发现一些双方文明在同一领域研究情况,研究路径不同的地方,

能够找到对方研究方法在一些新领域的应用。

虽然每一次会面,双方文明的代表团不可能将所有相关领域的核心研究者都带上,

但在基于电磁信号的交流中,

人类文明这边,负熵研究院中,大部分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各学科研究员们都参与了,

斯托文明那边,情况也基本一样。

在这一段时间里,

人类文明负熵研究院内的研究员们,和斯托文明核心研究机构的研究者们,

互相之间,在交流过程中都异常亢奋。

时不时双方就能够在交流中,发现一些新的,未曾发现的东西,

怎么能够不兴奋呢,对于双方文明的研究员都一样,

这段时间就像是在不断被打开新世界大门似的,新的知识就像是喷发似的不断往外冒。

在木星到柯伊伯带外围,斯托文明星际舰队群所在位置之间的宇宙空间里,

这段时间,

双方交流往来,产生的电磁活动,都变得异常活跃了起来。

同时,

双方文明相关研究领域的研究员们,共同进行的一些理论研究合作,也一直在取得新的进展,

倒不是所有理论课题的合作研究都进展着很顺利,

许多时候,双方在合作研究时,都存在一些思维逻辑层面的障碍,

让研究进展的经常有些费力。

但这种障碍,在同样许多时候,也意味着双方思维上的差异,

意味着在同一样研究上,双方文明思路上的差异,

一定程度上,能够让双方文明推进同一个研究项目时,获得更多的可能性。

也是在这种理论层面的交流合作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情况下,

斯托文明和人类文明,两个文明之间终于决定,

进行第一次技术层面,具体技术的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