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美玲知道黄玉珍把蜜薯都买了,忍不住震惊。
章亮那有多少蜜薯她还是知道的。
六亩地的蜜薯,一亩地三千多将近四千斤,之前费劲巴力地折腾出去一些,现在手里大概是两万斤。
黄玉珍说道:“有人见蜜薯有市场,想从我手里批发蜜薯。”
“黄姐你这也太厉害了。”
丈夫那边遇到了困难,她当媳妇的哪有不担心的,杨美玲觉得自己能认识李家人真是幸运,文杰弟弟不仅救了她的孩子,黄姐还帮丈夫解决了这么大的难题。
蜜薯卖不出去,可不仅仅是研究课题的问题,还事关研究经费。
黄玉珍是赚钱的,又不是白忙活,一点不居功,“章亮中出来的东西有价值,只不过之前没人发现。”
烤红薯这玩意也不分冬夏,冬天可能买得稍微好一点,但夏天销量也不会差到哪去。
当然了,再爱吃的人也不可能天天吃,随着时间后移,肯定不如现在火爆,但肯定也是赚的。
再说,土豆回生,红薯不回生,这玩意的用处太多了,可以变着花样的做东西,肯定不会砸在手里。
章亮才是最激动的那个。
“姐,多亏了你帮忙,本来我今年都要放弃种这个蜜薯了。”
马上就要播种了,他一直在取舍之间挣扎,毕竟花了好几年心血研究改良的,但种出来的东西不被大众接受,就等于没有价值。
“是金子就会发光,你种的蜜薯现在不说万众瞩目,也算广为人知了吧,现在你可以放心继续研究了。”
章亮很是兴奋,“没错,今年我会尝试继续改良口感和产量,争取有一个质的提升!”
…
因为蜜薯而感到兴奋的人不止章亮,赵大哥和吴淑英也是受益者。
两人得知蜜薯是农科院出来的,心道自己也是占上老五那死小子的光了。
烤红薯的受欢迎的程度超乎了两人的想象,一炉卖完下一炉根本接不上流,有等不及的,干脆去黄玉珍那里买生的回去自己烤。
章亮只要黄玉珍六分钱一斤,除了赵大爷和吴淑英进货是成本价,她散卖生蜜薯一毛八,批发给别人都是一毛五。
看着利润不高,但量大。她还是赚的,不白折腾。
赵大爷在玩具店门口蹲点卖,平均一天卖出两百多斤蜜薯,刨除木炭的费用,一个星期能赚三百多块钱。吴淑英移动卖货,赚得更多些。
章亮不羡慕他们赚多少,他只知道他的课题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再也不用被同事嘲笑排挤,找院长批经费的时候,也不用舔着脸死缠烂打了。
他已经打算好,要再申请一些田地,这回看谁还抢他的!
章亮的同事听说烤红薯的传奇故事,都羡慕得不行,求到章亮头上,问他们的红薯能不能拿出去,跟蜜薯搭配着卖。
章亮找到黄玉珍说这事儿,还挺不好意思的。
“我们农科院还有其他品种的红薯,味道口感都非常不错,不过这事儿,姐你自己拿主意,千万别因为我在中间牵线就勉强同意。”
黄玉珍让章亮把样品拿过来尝了,随后就答应了这个请求。
章亮都乐屁了。
同事在他这里得到好处了,回头有人跟他抢地抢经费的时候,就得替他说话,也终于不用一个人累死累活撅屁股在地里拔草了,好歹能借来几个拿人手短的!
唉,太现实了!人与人之间一点温情都没有!全是干货!
章亮同事听说这好事都乐疯了!
别看他们天天被人喊着教授教授,好像多高大上似的,天天为了经费急头白脸。
种出来的东西不会卖,价钱贴在地皮上都没人要,天天倒贴。
现在他们只要把东西给黄玉珍,等着拿钱就行了。
黄玉珍自己满意,几个教授也满意得不行。
“要不领导说,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呢!咱们天天在这里老大难,到了人家那里,直接变现了。”
经费宽松了,带动整个农科院的气氛都好起来了。
院领导还特批了几个研究院,时不时地去关心一下李家的吃鸡计划。
…
这么一忙活就到了三月底。
眼看天气越来越暖和,老太太也有心情捯饬自己了,撺掇黄玉珍跟自己去烫头。
黄晓盈一听要烫头,立刻也要跟着去,她也想烫烫,三嫂孟秋喜结婚时候烫的那一头大波浪,她羡慕了很久了。
王楚红前几个月的业绩都冲破了一百大关,眼看都奔着二百去了,决定提升一下自己的形象,也要跟着去。
撺掇来撺掇去,一家子就把理发店被包场了,而且全场由李老太太买单。
黄玉珍头发过肩,之前一直在后脑勺挽个嘎达揪,这会儿烫了个小波浪,符合年纪又十分洋气。
李和平嘴上不说,闷不吭声的操心,头发都花白了,重新染黑之后剪短了些,整个人年轻了十岁不止。
老太太头发早就全白了,烫了窦明珠同款羊毛卷,气质碾压同龄老太。
王楚红和黄晓盈都烫的齐腰大波浪,效果出奇的好,化上妆,简直美出天际。
一大帮人就属这两人最出彩。
王楚红现在主要走冷漠御姐风,男人高攀不起的那一挂。
黄晓盈则可盐可甜,斩男又斩女。
这两人往店里一站,营业额呼呼的往上飙,身上穿哪件,哪件大卖。
李家人的烫头风刮起来,席卷了周围好几个大院。
手里有俩钱的,都忍不住去捯饬一下子,弄的各院老头子们人心惶惶的,家里有俩钱都呜渣到脑袋上了,有那俩钱吃点肉不好吗?
老太太们说辞很一致,肉吃完就成屎了,这发型能在头上顶半年,你说哪个合适吧!
事实证明,心态好,情绪好,身体就好。
引领风尚的黄玉珍跟李和平一天天精神焕发的,家里所有人都受到感染,一个个精神头十足。
很快,就到了李倩的儿子办酒的日子。
店里忙的热火朝天,老爷子要看店,老三老五他们也都走不开。
于是由老太太带着李和顺朱梅两口子,李和平黄玉珍两口子,李静顾前程两口子,坐公交车往鲁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