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耀阳开心极了,有镇国王在,就什么都不用怕了,当即写下了奏折,让人800里加急送往京城。
第二天,林耀阳过来请示苏七娘,这些俘虏怎么办?
苏七娘说道:“不是在修建城墙吗?让这些俘虏都去修建城墙,做的好可以成为大秦子民。”
“做不好,那就直接杀了,还有,不能让他们吃饱饭,不然他们就会有多余的力气闹事。”
“把他们的命吊着就可以,然后从里面选择忠诚我大秦的人,给他们时不时的加点餐。”
听完苏七娘的话,林耀阳就下去安排了,重活累活就让这些人去做。
接下来,林耀阳带着军队时不时的朝着函谷关外面去巡逻一番。
顺便去抓抓那些落单还没有逃跑的西域联军,同时也是看看有没有人逃到凉州内。
苏欣他们在苏七娘走后,就加急朝着函谷关赶去,在路上遇到了传令兵。
得知苏七娘大发神威,一人杀的西域100万联军丢盔弃甲。
同行的御史还有其他官员,心里激动的不行,这事必须记下来,而且还要大写特写。
5天后,苏欣他们来到了函谷关,守卫早就得到了消息,这里都是跟着镇国王一起出来的人。
于是带着他们来到苏七娘住的宅子,经过一天的休息,御史们就开始去收集素材
在得知西域36国出现了36位宗师,结果这些宗师加起来都不是苏七娘的一招之敌。
这让刑部侍郎他们非常的惊讶,以为一个宗师在苏七娘不出动那些大招,在苏七娘手里再怎么也能坚持一点时间吧。
而36名宗师,最少也能跟苏七娘打个平手吧,结果是什么?
这36位宗师居然连苏七娘一招都接不住,直接嗝屁了。
这也让刑部侍郎他们清晰的认识到,自己这些人跟苏七娘有多大的差距。
因为苏七娘一直都没有怎么跟宗师交过手,也就曾经的黑莲教的宗师打过。
但是黑莲教培养出来的基本都是伪宗师,真正的宗师也就3人。
而现在整整36位宗师,加上100万大军,直接被苏七娘给杀崩溃了。
跟着苏七娘来的官员对苏七娘的实力感到越发的深刻。
经过10天的800里加急,传令兵终于到了京城。
而萧战天也在开会,文武大臣都站在2旁,好像正在商议什么事情。
一个大臣站出来说道:“陛下,北州今年滴雨未下,百姓根本无法种植小麦,我们要做好赈灾的准备。”
现在大秦的官员都知道镇国王重视百姓,加上高原州的事,各地官员根本不敢隐瞒灾情。
只要自己上报,被知道后那么自己也就辞官的事,如果被查出来,肯定是被杀头的事。
以前还可以隐瞒不报,现在可不行,以前皇帝都是听大臣说。
现在镇国王到处跑,谁知道她下一刻会不会跑到自己这里来。
就像高原州一样,本来都是隐瞒的好好的,结果才半个月不到,苏七娘就去了高原州。
而北州离凉州这么近,自然也收到了西域联军要去攻打函谷关的事。
同时也知道了苏七娘突然出现在凉州,然后就开始查案,只要苏七娘有所怀疑,哪怕是找不到其他证据。
那就把你人抓过来搜魂,这样一搜魂,哪里还用去找其他证据。
对此北州的官员丝毫不敢隐瞒,直接上报朝廷,同时还准备积极救灾。
北州从去年开始,一直都没有下过一场雪,但是天气却十分的寒冷。
到现在5月底了,还是一滴雨都没有下,如果再不下雨,那么今天北州将会毫无收成。
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将要饿死,虽然可以调集粮草送过去,但是北州那么大。
不可能每个人都能救到,更严重的是缺水。
就在这时候一道声音传来:“报,函谷关800里加急。”
萧战天一众听到后,赶紧说道:“宣!”
传令兵很快就来到金銮殿对着萧战天下跪说道:“启禀陛下,函谷关800里加急,大胜西域36国联军。”
虽然朝廷早就收到西域36国有联合的迹象,但是没有想到这西域36国真的联合起来了。
萧战天拿起战报一看,西域36国一共出兵150万,还有36位宗师也都出动了。
萧战天看到这里,心里不由一阵担心。
虽然朝廷一次可以出动上百位宗师,但是现在赶过去也来不及啊。
等等,刚才传令兵说的什么?大胜?
那也就是说西域联军被打败了,但是他们有36位宗师啊,而函谷关只有当初苏七娘命令去的5位宗师。
萧战天想到这里,然后接着看,传令兵为啥要说是大胜?
等看完后,萧战天这才知道,为啥会大胜,原来是苏七娘去了函谷关
西域36国的36位宗师直接被苏七娘秒杀,同时还把百万大军给杀退了。
这可不是像在南州那样,直接使用雷霆覆盖一个县城,而是基本靠杀的,一挥手就是几百人被杀。
而且还不分这些人是普通士兵还是一流武者,全部被一刀切。
同时还看到林耀阳写的:“陛下,镇国王让陛下出兵50到函谷关,镇国王想要直接灭了西域36国。”
萧战天看到这里后,哈哈大笑了起来,于是对着下面的官员说道:“函谷关的奏折,你们也看看,看完后就商量出兵的事。”
太师看完奏折后,不由摸了摸胡子,西域这些人,有事没事都会出来蹦哒。
出兵打嘛,又划不来,不打嘛,它就时不时跳出来恶心你。
其他大臣也看完了,萧战天说道:“镇国王要求出兵50万,众位爱卿可有不同的意见?”
听到萧战天的话,众大臣在心里对着萧战天无语,谁敢反对镇国王?
王家主站出来说道:“陛下,臣同意出兵!”
王家主站出来后,其他官员也站了出来纷纷同意。
在大家都同意后,太师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如今出兵的事已经商量好了,而北州的旱情,臣有一个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