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勒达功劳不少,最后康熙将他晋升为世袭一等侯爵,官职从二品散秩大臣。】

【苏勒达的婚事也确定下来,是宗室女,康熙原本是想给苏勒达赐婚佟佳氏的格格,是监视也是给母家保障。】

【安窈怎么可能愿意,心里膈应的不行,太皇太后也不愿意,苏勒达娶不了蒙古格格,那佟佳氏的女人也不行,两人都暗中出手搅黄康熙的打算。】

【佟贵妃因为假孕的事被乌雅氏揭穿,康熙解除给她的优待和封号,并禁足。而乌雅氏也付出了代价,病逝后看在胤禛的份上追封为嫔位。】

【安窈有孕八个月多月时,被乾清宫出来的一位宫女算计,提前生产,其中还牵扯到太子胤礽。】

【那位宫女被人挑起了野心,各方势力的布局下,胤礽摔倒在永寿宫外,需要安窈亲自去“扶起来”。】

【安窈想拔出有二心的宫女,也想在四月生产,配合着走出永寿宫。】

【这一世的胤礽没有人早早在他耳边挑拨离间,心性还不错,索额图又被收拾,康熙不让他靠近胤礽,所以七岁的胤礽聪慧敏锐。】

【看见安窈走出永寿宫,关切的问候他,胤礽早就意识到有人算计他,大惊失色喊道,赶紧让安窈站着别动。】

【安窈确实没动,那位有野心的宫女不干了,突然大喊“太子小心”,就准备推倒安窈。】

【安窈大着肚子想躲没躲过,就这样提前生产了。】

【这件事将小太子胤礽吓坏了,没多久康熙和太皇太后赶了过来。】

【康熙第一时间关心胤礽如何,胤礽虽然很慌乱,还是将事情始末讲清楚。】

【乾清宫出去的人,康熙自然认识,这下康熙气得不行,乾清宫出去的害自己的子嗣简直是踩他脸。】

【这简直是在挑衅他,康熙自己的人被收买,这件事他肯定要查清楚才能安心,所以其他后妃暂时有些惨。】

【安窈平安诞下双生子,身体受损再不能有孕。】

赢政:“寡人怎么感觉有些怪异呢?窈女子是知道有人算计,故意走进圈套呢!”

“还有最后身体受损不能再孕,是为了打消康熙帝的顾虑故意的!”

李斯:“有些太过冒险,万一真出了事怎么办?”

刘季:“窈女子敢这么做,必然有把握全身而退,那什么索额图好像不把胤礽当回事,我不信他不知道有人算计太子。”

萧何:“索额图更看重家族利益,他肯定想着太子就算被算计成功,影响也不大,康熙帝暂时不会让太子背上黑锅。”

“他没有站在太子的角度去分析事情,这样的追随者对太子而言并不是好事。”

扶苏想到老师,他是不是站在儒家的角度,来教导自己?

所以自己被他影响太深,没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吗?

赢政的眼神扫向儿女们。

“帝王不能被任何人左右,要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上。”

“而不是被人左右,推着前行,三两句就让你被忽悠住。”

扶苏知道这是父皇点自己呢!

赢阴曼回咸阳交差,也待在宫里陪父皇看天幕。

听着父皇借着天幕的事点扶苏兄长,眼神一暗,父皇还是没有彻底放弃扶苏兄长。

不过她不会退缩,哪怕扶苏兄长最近表现不错,赢阴曼也会努力超越他。

对于陛下的几个儿女明争暗斗,大臣们管不着,现在发展不一样,他们可不敢轻易站队。

陛下的态度也很暧昧不明,好像对谁都挺看好,又对谁都不是很满意,大臣只能先老实为大秦尽心竭力。

刘邦:“恒儿,你出生了耶,瞧着很乖巧的样子,没有受到惊吓,心性不错。”

刘恒满脸黑线。

“父皇,那时候的儿臣已经是老去的帝王投胎转世,不至于被一点小事吓到。”

刘邦:“不是有天道压制吗?”

刘恒:“那是压制心性,又没有压制智商和记忆。”

刘邦:“也对,好像乃公也是这样的,怪不得喜欢缠着娥姁说话呢!”

吕雉:“……”能不要提及我吗?

说的跟两人之间关系多恩爱一样。

吕雉就不耐烦看老流氓厚着脸皮跟谁关系都很好似的。

刘邦:“儿子,有信心争过重生的胤礽吗?他对大清可比你了解,对康熙帝也是。”

刘恒:“那又如何,我们要随着时间长大,这段时间足够儿臣去了解大清。”

“而且,儿臣是做过帝王转世重生的,重生的胤礽虽然学过帝王之术,但他还没有真正运用过。”

“长大的时间足够儿臣了解大清并做出应对,儿臣对自己还是很有信心的。”

刘恒没说的是,重生的胤礽瞧着那颗心就有些不正常。

一个圈禁二十年左右的人,他心里没毛病才怪,那需要时间去治愈。

就算天道压制的心性,胤礽可是被圈禁那么久,又被康熙伤了心,再怎么压制也还是存在的。

虽然有些趁人之危,那也不能怪自己,要怪只能是康熙的错。

李世民:“太皇太后都不待见康熙偏向母家。”

长孙无忌:“那是因为太皇太后想提拔蒙古嫔妃,康熙不允许,所以也见不得康熙帝偏向他母家。”

李世民:“都是皇家的人,就不要一心念着母家,他们得到的荣耀已经足够多了。”

长孙无忌:“陛下说的是,皇后娘娘就做的很好。”

李世民没想到长孙无忌想通的挺快,就是更难应付了。

以前关系那么好,就为了打压勋贵和世家的事,别起矛头,李世民心里挺不舒服的。

大臣们听着长孙大人与陛下你来我往,这都数不清第几次了。

大家默默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他们自家人闹别扭可不要扯上他们。

事情已成定局,偏偏长孙大人自那以后偶尔就会阴阳怪气,陛下也恼了不惯着他,两人就时不时的你一言我一语辩论起来。

还好有皇后娘娘时常劝解,众人都担心长孙大人放飞自我和陛下干起来。

朱标:“那些后妃为了拉下太子真是苦心积虑,胤礽没有生母在康熙帝耳边吹枕头风,失了先机,最后落得那样的下场。”

朱元璋没想那么多,还以为自家标儿随意感叹。

却不知朱标就是在隐喻他。

马皇后病着,朱标得到消息,不少有子想站队的后妃开始不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