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国公府
“凤丫头,你终于得空来看我这糟老头子了!”安国公李晃可怜巴巴地望着凤倾城。
老管家李忠侍立一旁,瞧着自家国公爷一大把年纪,竟对着个小姑娘撒娇卖萌博好感,顿觉没眼看。
“李忠,去,把我那上好的雨前龙井沏来,给凤丫头尝尝。”李晃喜形于色地吩咐道。
“是,国公爷!”
凤倾城终于寻到开口的间隙,立刻将此来缘由和盘托出:“安老伯,今日倾城前来,实有一桩棘手之事相求。”
李晃见她神色凝重,忙敛起玩笑之色,正色道:“哦?何事?你且说来听听。”
凤倾城便将延州之事的前因后果简述一番,独独对承诺一事说得格外仔细。
“安老伯,当日为解延州之困,我曾立下重誓。这才不过月余,竟真有人诬告刘正投敌叛国……”
她起身走到安国公面前,神色肃然,深深一揖:“安伯伯,今日倾城登门,只为求您一事:我想替刘正讨个公道,保他一家老小平安。我愿以我项上人头担保,刘都指挥使绝未投敌!”
李晃看着眼前这个不及双十年华的闺阁女子,年纪轻轻却背负了那么多,眼睛突然就湿润了。
其实无须她细说,延州种种他早已了然于心!安景那臭小子一回来就跟他和盘托出了。
那孩子当初非不信自己的话。他就说了倾城这丫头不可多得……
放眼大齐朝堂,文武百官不下百人,能有几人如她这般,将一武将家小的生死放在心上?
在那些人眼里,刘家灭族与否,与他们何干?他们只会审时度势,权衡利弊。至多几个良心未泯的,事后长吁短叹几句罢了。
“丫头,如今证据确凿,想翻案难如登天。即便到最后真能找到证据,证明他未叛国,只是被俘。但他的家人也难逃牵连。”李晃重重一叹,他虽有心相助,但国法森严,被俘将士绝无可能得到封赏。
“可若不去尝试,便永无机会。”凤倾城毫不退缩。
李晃望着她,声音沉凝:“丫头……你当真要不顾一切去做这件事?”
凤倾城抬起头,眼神不闭不闪,肯定的点头:“是。”
安国公看着这倔强的少女,眼中掠过一丝激赏。
“好,”李晃点头,“你需要我怎么做?”
“三日后的三司会审,必会对刘将军一家不利。我希望届时安老伯能够出堂,为刘将军竭力争取十五日时间。我必在那之前找到证据!”
“但若想拖延十五日,至少需有些证据支撑。否则,即便我出面,恐怕也难以奏效。”李晃脸上现出一丝无奈。
纵然他贵为一品国公,在朝廷律法面前,也不能肆意妄为。
“安伯伯,您届时只管出面。证据我自会设法寻来。只是……恐怕要委屈老伯您,被那些御史言官参上几本了。”凤倾城眼中闪过一丝歉疚。
若非走投无路,她不会求到安国公面前。
此事她本不愿连累任何人,奈何人微言轻,势单力薄,只能借势——借安国公府的势,借谢知遥的势。
李晃闻言,轻轻颔首:“好。到那日,便是拼了我这一身功勋,也定为你争取些时日。”他着实被她这份赤诚所打动。
换位而处,今日换作是他李晃遭此大难,若有人如此相帮,便是豁出性命,他也定要报答。
“多谢安老伯!倾城先行告退。”凤倾城再次深揖,转身快步离去。
斜阳将她的身影越拖越长。李晃望着地上被拖曳得长长的影子,心中油然升起一股敬意——后生可畏啊!
老管家李忠此时才捧来雨前龙井,轻轻地置于桌上。他看了一眼国公爷,轻声问:“国公爷,凤姑娘走了?”
“嗯,走了。”李晃望着她离去的地方,久久未收回目光。
“真是个难得的好姑娘!”李忠站在国公爷身侧,同样看向凤倾城消失之处,尽管那里早已空无一物。
李晃点点头,神色凝重:“李忠,你说……这次她能救下刘正一家老小吗?”
“国公爷,延州那满城百姓,不就是她救的?老奴觉得,凤姑娘能行。”李忠神色笃定,对凤倾城似乎有着莫大的信心。
李晃闻言,不由失笑:“你这老东西!是啊,我也觉得她能行。可惜啊……”可惜这么好的姑娘,竟不能成为他安国公府的孙媳。
李忠闻言,默然不语。
感情一事啊,强求不得。
---
半日闲·后院
凤倾城回到店内,立刻召集寒影等人商议。
“刘正家眷现被关押在大理寺,三日后将三司会审。”凤倾城目光扫过寒影、乔非等人,“李山此刻不在延州,而是在安阳老家。无论哪方势力,现下皆不知其下落——除了我。因此,我们必须分头行动,务必在三司定罪前,将李山接至京城!”
“寒影、乔非,你二人即刻启程,赶赴安阳方向,务必在路上接应他。我已飞鸽传书给苏朔,着他派人护送李山进京。”
寒影、乔非齐声应道:“是,姑娘!”。
“魏新,你让魏七他们几个这几日给我盯紧那礼部侍郎赵晋,稍有风吹草动,立刻回报。切记要他们注意安全!”
“是。”魏新领命而去。
凤倾城最后看向陈素素:“素素,替我递信给阿牛哥,就说我要见太子殿下。”
说罢,凤倾城径自走入内室。陈素素望了一眼她的背影,也转身离去。
---
东宫·议事厅
“殿下,短短三日,我等很难寻到对刘将军有利之铁证。延州又远在千里之外,往返至少需二十余日。”秦树忧心忡忡地看向太子齐天珩。
“不管你用什么手段,三日后绝不能让三司给刘正定罪!对了,大理寺那边打点妥当了吗?万不可让人暗中作手脚。”齐天珩神色凝重。
秦树忙躬身回禀:“已打点妥当,请殿下放心。大理寺少卿沈追是我们的人。只是……哪怕到最后能证明刘正并未投敌,其家眷恐怕仍难逃牵连……”
即便最终洗清冤屈,证明刘正未叛国,他之前所受的一应追赠封赏,也必将悉数收回,一个俘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