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其他类型 > 凤唳九霄倾天下 > 第197章 县主医馆惠万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皇帝的旨意如同春风,迅速将防灾备荒的方略吹向天圣各地。工部的河工、户部的算吏、司农寺的劝农官、甚至贤亲王天机阁的暗线都随之高效运转起来。朝堂之上,新政的推行因肃贪的震慑和皇帝的全力支持而阻力大减,呈现出一派革故鼎新的气象。

而在京都南城,毗邻贫民聚集的槐花巷,一座崭新的、与众不同的建筑也悄然落成,即将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这正是萧云倾倾注心血筹办的——“济世堂”。

医馆的门楣并不奢华,用的是上好的楠木,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济世堂”三个大字,铁画银钩,沉稳大气,乃是大儒顾清源,亲笔所题。门前开阔,特意留出了足够的空间,方便车马停靠和病患等候。

馆内布局更是经过萧云倾精心设计,融入了诸多现代理念:

分诊大堂:宽敞明亮,设有专门接待处,由识字的伙计负责初步询问病情,引导病人至不同区域,避免混乱。墙上悬挂着醒目的就医流程和注意事项。

诊室分区:设有内科、外科、用屏风隔出私密空间用来做妇科、儿科四个独立诊室。每间诊室通风良好,桌椅干净。

药房:占据整整一面墙的巨大药柜,分门别类储存着数百种药材。旁边设有专门的炮制间和煎药房,确保药材质量和药效。

病房:后院设有数间干净整洁的简易病房,用于收治需要留观或行动不便的重症、术后患者。

学徒区:特意开辟了一处安静的院落作为教学区,配有黑板(用涂黑的大木板代替)、人体经络穴位挂图、药材标本等。

卫生设施:萧云倾特别强调卫生。馆内多处放置石灰消毒盒,要求所有医者、学徒、伙计勤洗手(提供特制皂角药液),病患使用的器具必须严格消毒(沸煮或药水浸泡)。

医馆的筹备,得到了苏家不遗余力的支持。苏万钧不仅提供了启动资金,更利用苏家遍布全国的商路,以最优价格采购了大量质优价廉的药材,并派来数名经验丰富、人品可靠的掌柜和伙计协助管理。萧云倾则通过贤亲王君逸辰的情报网和自己在民间义诊积累的人脉,重金礼聘了三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且愿意接受新理念的老医师坐镇,分别擅长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同时,她还从流民和贫家子弟中,精心挑选了十名聪慧、心性纯良的少年男女,作为济世堂的第一批学徒。

开业前夜,萧云倾最后一次巡视济世堂。看着窗明几净的诊室,闻着淡淡的药香,抚摸着崭新的药柜,她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使命感。这不仅仅是一家医馆,更是她实践“医者仁心”、改变这个世界医疗现状的一个起点,一个火种。

翌日,天朗气清。

没有隆重的庆典,没有喧天的锣鼓。辰时初刻,济世堂那两扇沉重的楠木大门,在无数道或好奇、或期盼、或怀疑的目光注视下,被缓缓推开。

大门两侧,悬挂着醒目的木牌,上面清晰地写着:

“一、贫苦百姓凭里正、开具的‘贫户’证明,诊金全免,药费按成本价收取;无力支付者,可记账做工抵偿。”

“二、军属、烈属,如有官府证明,诊金减半,药费八折。”

“三、普通百姓,诊金二十文,远低于市价,药费按市价九折。”

“四、本堂招收学徒,包食宿,学成考核优异者可留堂行医或推荐至各地医馆。有志学医之寒门子弟,可前来咨询。”

这四条规矩,如同投入滚油的水滴,瞬间在围观的百姓中炸开了锅!

“免费?给穷人免费看病?还只收药本钱?”

“军属烈属也有优惠!县主娘娘真是心善啊!”

“诊金才二十文?我的天,张记医馆的坐堂费都要五十文起!”

“还招学徒?包食宿?这……这是真的吗?”

惊喜、怀疑、激动、感激……种种情绪在人群中蔓延。很快,就有胆大的贫苦人家,搀扶着家中久病的老者,揣着里正开的证明,小心翼翼地踏进了济世堂的大门。

坐堂的老医师们早已准备就绪。问询处的伙计温和地询问病情,引导挂号(用特制的竹牌)。诊室内,老医师耐心细致地望闻问切,态度和蔼,毫无其他医馆名医的倨傲。药房的伙计手脚麻利,按方抓药,算盘拨得飞快,报出的价格让那些贫苦病患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老爹,您这风湿是老毛病了,先开三剂药吃着,诊金免了,药钱一共……三十文。”内科诊室,须发皆白的老大夫温和地对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说道。

老者颤抖着手掏出紧紧攥着的、用破布包着的十几个铜板,老泪纵横:“三……三十文?大夫……这……这够吗?以前一副药就要几十文啊……”

“够,够!县主娘娘定的规矩,只收成本价,童叟无欺!”抓药的伙计笑着将包好的药递过去,“您拿好,按方子煎服,注意保暖。”

“谢谢……谢谢青天大老爷!谢谢活菩萨县主娘娘啊!”老者噗通一声跪倒在地,朝着医馆内堂的方向连连磕头。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后面排队的百姓。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飞快传遍南城,甚至向整个京都蔓延。越来越多的贫苦百姓、普通市民涌向槐花巷。济世堂门前很快排起了长龙,但却秩序井然,人人脸上都带着希望的光。

萧云倾并未出现在前堂显眼处。她静静地站在后院的回廊下,透过月洞门,看着前院那人头攒动却充满生机的景象,听着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感激。学徒们穿梭其间,帮忙维持秩序、引导病人、学习辨认药材,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

一股暖流在她心中流淌。她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无数的困难和非议,来自保守的医界、权贵的阻挠等。但此刻,看着那些因为她的努力而重获希望的面孔,看着济世堂这个承载着仁心与理想的火种被点燃,她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坚定。

“济世堂”,今日正式悬壶,惠泽万民!荣安县主萧云倾“仁心仁术”之名,随着这间小小的医馆,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必将扩散至更远的地方,为她未来的道路,奠定下最坚实、最得民心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