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历史军事 > 红楼:带着金钱系统逆袭 > 第632章 吞吞吐吐不敢继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那鬼手在她操控下刚现异动,转瞬就被压制,除宝知县来使受了伤,驱邪司内未生变故。

陈氏兄弟尚未回过神,危机已然化解,这一幕令他震撼不已。

想起当年赵启明驾驭恶鬼时的惊慌与后续失控,相较之下,林青霜举重若轻,仿佛那鬼手不过是她掌中傀儡。

这让他对平安县驱邪司的未来生出几分希冀。

\"或许平安县命不该绝。\"迈出门槛时,他暗自思量:

\"李守义那老狐狸满口虚言,但有一句或许不假——林青霜说不定真能成为平安县的倚仗。\"

\"有这样厉害的令主坐镇,或许我们兄弟不必再颠沛流离。跟着她,兴许真能活命!\"

想到这里,他回头望了眼文书房,随即快步离去,着人去请郎中。

第98章 宝知鬼祸

第九十八章

文书房内,林青霜听完莽汉所述宝知县闹鬼案的始末,终在郎中到来前捋清了来龙去脉。

半月前,宝知县辖内长桂坊有人报官,称城外一座古庙闹鬼,庙中僧人及留宿香客共二十七人全部毙命!

现场惨烈异常,但因古庙地处荒僻,距宝知县约十里之遥,事发时无人知晓是否有鬼域笼罩。

数日后,有位虔诚信徒进山烧香,方发现庙中僧众皆亡,惊骇之下竟当场疯癫。

此事顿时引起轩然 ** 。

宝知县素来太平。

坐镇县衙驱邪司的郑河乃是经验老道的驭鬼者,执掌鬼物已近三载。自调任宝知县两年间,他经办过三起鬼物作祟案件,曾获朝廷褒奖,在周遭州县颇有名望。

在陈县令治理下,青山县境况安定祥和,县衙周边三载未现邪祟。乡民纷纷议论:陈老爷威势骇人,便似阎罗在世,纵使凶煞怨灵见了他也要仓皇逃遁。

这位县太爷因此在当地威望极高,豪绅富户竞相巴结,硬是让他积攒了万贯家财。

恰在此时,道观闹鬼的流言不胫而走,整个县城宁静的假象顷刻间分崩离析。

毕竟这座道观离县城仅五里之遥,对厉鬼来说不过瞬息可至。

原本安枕而卧的商贾大户们吓得肝胆俱裂,恨不能全家迁入缉妖司,寻求陈老爷庇佑。

可陈江心底雪亮自身处境。

任职三载,在这行当中已属前辈,如今正处在厉鬼反噬的紧要关头。若再接手鬼案,必遭横祸。

故而案件呈报当日,陈江当即判定此为仇杀案件,声称是歹徒血洗道观报复,坚决否定与鬼物相关。

案发时既无鬼域显现,又无人目击恶物作祟,他公开将此案定性为人祸,随手丢给县衙处理。

县衙众人自然知晓此事蹊跷,但陈江在青山县一言九鼎,谁敢违抗?

衙差们勉强接下这棘手差事,胆战心惊开始查访。

可那是厉鬼盘踞之处,公差们哪敢真正勘察?不过装腔作势在街巷间转悠。

横竖死的都是些道士,投宿的香客也非权贵。县衙与陈江早有默契,彼此心知肚明。

只要无人喊冤,官府便佯装不知。届时随意抓个替罪羊,谎称是山匪劫掠道观,便可糊弄过去。

双方正要合力平息此事,岂料道观命案仅是个开始。

不出十日,县城李姓大户惨遭灭门,九口人一夜毙命!

案件呈报至缉妖司,陈江仍欲以仇杀结案。

可道观与李家 ** 不过是序幕,随后厉鬼频频作乱。县衙众人焦头烂额想要遮掩。

起初尚能欺瞒百姓,直到城中赵姓望族百余口人一日之间尽数丧生, ** 再难掩盖。

赵府内尸骸遍地,血水浸透了院落各处,亡者面目狰狞,显然死前经历了非人折磨。四下弥漫着浓重的阴邪之气,而宅院原主人素来富甲一方,向来是陈江的坚定靠山。

这桩 ** 案惊动了整个青山县,当地富户们寝食难安,如坐针毡。经查验,赵家库房中的古玩珍宝纹丝未动,这令\"盗匪作案\"的谎言不攻自破。魂飞魄散的商贾们联袂赶往缉妖司,强逼陈司丞出手除妖。

陈江终于按捺不住心中恐惧,明面上派人追查厉鬼来历,私底下却惶惶不可终日。然而鬼物来去无踪,十余日来犯下连环命案,竟无人能探明其来历。陈江整理案卷时悚然发觉,这期间已有二十余户惨遭灭门,连同赵府的亡者,遇害人数竟逾四百之众!

这个惊人的数字令本就心神不宁的张岳愈发惶恐。他清楚怨灵的特性——杀戮越多,其凶残程度就会成倍增长。即便最初只是最低等的游魂,经过半个月的血腥屠戮,必然已晋升为凶级以上的存在。更令人胆寒的是,实际等级恐怕还不止于此。

如今的他早已力不从心,就算在其巅峰时期也不敢轻易出手。他圈养的怨灵不过是凶级水准,若对手更为强大,他无异于主动送死。他仿佛已经看到自己的下场:青林县赫赫有名的张主簿因治下不力,惨死于怨灵之手!

想到这里,张岳决定躲在镇邪司闭门不出。但命案牵涉乡绅阶层,民怨四起又不能完全坐视不理,否则极可能被人上奏朝廷。然而他更不敢向朝廷求援——自身的怨灵濒临反噬,朝廷派人必定先取他性命。

为了装装样子,张岳一面安抚众人,一面进行调查。凭借在青林县多年的经营,虽未查明怨灵踪迹,却意外找到其他线索。

那壮汉说到此处,战战兢兢地偷瞄王德才,吞吞吐吐不敢继续。

\"张岳发现了什么?\"王德才和颜悦色地问道。此刻的她温婉可亲,丝毫不见方才杀伐果断的凌厉气势。

\"张主簿查到——\"

壮汉脸上的伤口仍在渗血,显得格外狰狞。他刚要开口,见王德才含笑看着自己,顿时浑身发抖,慌忙改口:\"不是——张岳查到,据说是临河县、临河县有人来过。\"

张岳在青林县经营多年,各处都安插了眼线。他明白怨灵复苏虽无规律,但总会有蛛丝马迹。因此他命人详细调查近两月青林县发生的大小事件,无论巨细都要上报。

这番调查果然有所收获。其中一条线索引起了他的注意:有人报案称,邻县临河县曾连夜运来三口棺材,秘密葬在两县交界处,带头的是一对二十出头的双胞胎兄弟。

若只是普通丧葬倒也无妨,偏偏选择深夜掩埋,又是由孪生兄弟操办。这年头双胞胎本就罕见,加之年纪相仿又来自临河县——张岳立刻想到了临河县镇邪司的刘家兄弟。

他立即派人按报案者指认的位置掘坟开棺。结果棺椁内空空如也。至此,张岳彻底明白了!

隔壁临河县竟将灾祸转嫁于此!更可恨的是,从棺材数量来看,竟是三鬼齐至!三鬼未能相互制衡陷入沉寂,反而同时复苏。

想通其中关窍的刹那,张岳如坠冰窟。以他多年经验判断,这次真是灭顶之灾。据他所知,大周王朝百年来从未出现过三鬼同时作乱的先例,如今竟被临河县遇上——不,准确说是临河县把这厄运丢给了青林县!

想到这里,陈海彻夜难眠,心中对孟氏兄弟充满怨恨。以他现在的处境,就算全盛时期要对付一只恶鬼都力不从心,更何况是两只?除了向朝廷求助别无选择。但陈海清楚,那些控鬼者个个只顾私利,绝不会为百姓冒险。

权衡再三,他决定祸水东引。既然灾难是从临江县开始的,就该让临江县自行处理。可临江县这两年间恶鬼为患,连朝廷都束手无策。半年前就有难民逃出来,传言临江县镇邪司的钱文远驾驭的厉鬼失控,衙门上下几乎全军覆没。

他不明白孟氏兄弟怎么活下来的,但临江县自身难保,哪有余力来平阳县善后?陈海并非真要解决问题,只是找个说法搪塞县里的富绅们。

只要拖延些时日,等恶鬼杀够人离开,危机就会转移到其他地区。想到这里,他立即召来心腹,命其带人大张旗鼓去临江县挑衅,声势越大越好,只要表明他很\"重视\"此事就行。

听完前因后果,李月华才明白平阳县的人初见时为何如此猖狂。她看了眼惶恐不安的信使,转向孟长林:\"你们行动很隐秘?\"

孟长林顿时面红耳赤。

\"我——\"

先前办完事,孟长生还向她邀功,说行动天衣无缝。现在看来,他们一行人的行踪早被发现了。

\"算了。\"李月华挥挥手,\"这么多人进出平阳县,不被发现才奇怪。\"

反正目的达到了,孟氏兄弟确实为她争取了时间。

\"......\"平阳县的信使听得冷汗涔涔。虽然两县都知道这两只恶鬼来自临江县,可这位掌司承认得也太直白了!况且还是两只恶鬼作乱!

平阳县的陈副令都快吓疯了,面前这位说起恶鬼却云淡风轻。信使暗自腹诽:难道因为灾祸不在自己的地盘,才能这般镇定?

正想着,脸上的伤痛让他回过神来。按理说临江县的掌司早就被厉鬼反噬,朝廷既然放弃了这里,为何又派新人来?而且这人还驾驭着一只恐怖的鬼臂——

想到那只鬼臂,他又回想起被支配的恐惧,开始担心自己的性命。原以为这趟是来耀武扬威,顺便 ** 孟氏兄弟;谁知道好处没捞到,反倒落在控鬼者手里。

只盼这位掌司守规矩,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能放他回去报信......

他正琢磨着如何求饶,李月华突然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