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军于沿海一带之铁血举措,令众多人心生惧意。
辽东学子亦随同行事,于各地向百姓详述情由,旨在使百姓不被欺瞒蛊惑,沦为士绅豪族操弄之利刃。
山东孔家之人,被押解往应天,一路有辽东军随护押送,以防有人贸然行事、铤而走险。
孔希学被囚于诏狱之中,其人颓丧非常。
此时,他亦已悟彻,终究是小觑了朱元璋。
于朱元璋而言,曲阜孔家圣人之后之名头,虽有其用,然亦有限。
尤是辽东改革功成且腾飞之后,朱元璋于传统读书人,包容之心渐狭。若有敢生乱者?便行镇压之策!
孔希学曾思服软,然其亦知,此时此举,已然迟矣。
忽焉,有锦衣卫千户入内。
千户道:“孔希学,陛下有召,且随我一行。”
如今,孔希学连一声“大人”之称谓亦无矣。
孔希学身戴镣铐,步履蹒跚,随那锦衣卫前行。
一路上,他满心忧惧,思绪纷乱如麻。不知此番面见朱元璋,究竟是何结局。
行至御前,孔希学颤巍巍地拜倒,不敢抬头。
朱元璋目光如炬,冷冷注视着他,未发一言。
孔希学只觉周遭空气似已凝固,压得他几近窒息,心中暗自揣测,此番恐是在劫难逃了。
朱元璋道:“孔希学,汝竟无一言可说?”
孔希学犹存几分傲骨,那圣人之后特有的傲骨,亦或是旁人眼中的傲慢,答曰:“陛下,草民实无话说。”
朱元璋冷笑一声,厉声道:“汝孔家世代修那降表,实乃辱没了孔子之赫赫声名!且大肆兼并土地,对百姓欺压残害,无所不用其极。如此行径,真乃丢人现眼,枉为圣人之后,简直有负天下人对孔家之尊崇!”
孔希学闻听此言,身躯一震,面色煞白如纸,却仍紧咬下唇,一言不发。
朱元璋怒目而视,喝令孔希学:“汝且解释一番,这便是那圣贤书所教于汝等的?礼义廉耻,又置于何处?”
孔希学难忍此辱,心一横,便欲撞柱求死,却被锦衣卫急忙上前阻拦。
孔希学被拦,顿时状若癫狂,双目通红,朝着朱元璋怒声吼道:“你这泥腿子出身之人!一朝得势,便如此张狂。不过是个心胸狭隘之暴君罢了!自恃权势,肆意污蔑我孔家。孔家世代传承,岂容你这等粗鄙之人诋毁!”
言罢,仍奋力挣扎,似欲冲破锦衣卫阻拦,再行寻死。
锦衣卫见状,顿时怒喝,纷纷拔刀相向。
然朱元璋却抬手阻止,缓缓说道:“且让他骂,咱倒要听听,他还能骂出些什么来。”
孔希学自知命不久矣,索性彻底放开,如疯似癫地破口大骂:“你这起于草莽的匹夫!得势之后便忘乎所以,行那暴君之事。以权势压人,肆意践踏我孔家清誉。
你这般行事,与那无道昏君何异?
不过仗着手中兵权,欺凌天下士绅。你视百姓如蝼蚁,独断专行,所作所为皆为一己私欲,还妄图以威权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你以为靠这威吓,就能叫人服你?
实乃笑话!今日我即便死,也要将你这暴君真面目,大白于天下!”
朱元璋冷笑一声,道:“不愧是圣人之后,这嘴皮子颠倒黑白的本事,倒真是厉害。咱所杀之人,皆是罪有应得。至于你孔家所谓清誉?哈哈哈……简直荒谬至极,不过是个笑话罢了!”
朱元璋复又道:“罢了,汝亦无需如此。汝孔家众人,咱已遣人押解至应天,待那时,便送你们一同上路。”
孔希学闻此,双目圆睁,大声疾呼:“我孔家纵有过错,罪亦不至牵连九族!朱元璋,你何至于行事如此狠绝?我等乃圣人后裔,你这般赶尽杀绝,就不怕后世之人戳你脊梁骨,骂你千年万载吗?”
朱元璋道:“汝问咱怕不怕后世之人戳脊梁骨,骂咱个千年万载?咱自然是怕的。可诛杀你这等蠹虫,便算真个遭人谩骂,咱又岂会在乎!”
孔希学仰天大笑,声若狂狷,道:“你纵杀了我等,然天下间欺压百姓之徒,多如牛毛。难不成你朱重八当真有通天本领,能将他们尽数诛灭?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面色一凛,目光如电,直视孔希学道:“但凡是叫咱发现的,定不轻饶,一概杀之。只是可惜,你恐怕再没这机会亲眼目睹了。”
孔希学犹自骂骂咧咧不停,片刻后,朱元璋不耐挥手,命人将孔希学押回诏狱,只待曲阜孔家众人押解至应天,便一同处斩。
各地有为孔家奔走呼号的读书人,朱元璋闻之,当即将他们的待遇褫夺,还一一记录在案,明令禁止这些人参加科举、涉足商贾诸事。
如此一来,这些读书人愈发愤愤不平,于各地不住地蛊惑煽动百姓。
不少百姓受煽动,于各地生乱。
朱元璋毫不迟疑,即令军队强力镇压。然对百姓,先以劝导之法,其中少数被蛊惑过深者,才予处决。
至于那些煽乱的读书人,更是被施以极刑。
山东有常孤雏坐镇,众人皆惧,无人敢生乱。纵有乱起,亦会旋即被镇压。
且常孤雏放话:一旦有人作乱,辽东军前来平叛时,绝不留俘虏,概不留活口。
因常孤雏于辽东、山东、北平等处声誉颇佳,是以诸多百姓并未轻易受那煽动,反倒择信于常孤雏。
究其缘由,这些地方与辽东往来甚是频繁,思想层面深受辽东影响。
而究其根本,实因辽东军威慑力极强,叫人敬畏。
常孤雏依据辽东特勤组多年查访所得之调查结果与证据,旋即在山东境内着手清剿士绅豪族。
如此良机,实属难得,一旦出现,自当牢牢把握。
待将这些士绅豪族清剿殆尽,便能将其手中土地解放出来,恰可于山东推行土地改革。
锦衣卫以加急奏报,将山东情形呈至应天。
朱元璋与朱标览毕,皆觉常孤雏这小子,倒是晓得抓住时机。
至于那些士绅豪族是否有罪,此刻朱元璋与朱标,实不怎么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