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图书迷!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图书迷 > 都市言情 > 深圳玻璃厂打工记 > 第164集:合作协议签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手里捏着一沓打印好的合同文本。他深吸一口气,推开门,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三家供应商代表整齐地坐在长桌一侧,另一边则是玻璃厂的采购、生产、质检三部门负责人。气氛像是被拉紧的弦,随时可能弹出点什么来。

“大家辛苦了。”刘好仃一边落座一边笑,“这一轮考察下来,大家都挺不容易的吧?”

对面一位中年男子笑了笑:“刘工太客气了,我们能有机会合作,是我们的荣幸。”

“别说得这么正式,咱们今天是谈事,不是搞仪式。”刘好仃把合同摊开,目光扫过每个人的脸,“先说清楚,这事儿能不能成,全看你们接下来的态度和细节。”

会议开始得还算顺利。三家供应商依次汇报了他们对合作条款的理解,包括交货周期、付款方式、质量保障等。前两家讲完后,刘好仃只是点点头,没多说什么。轮到第三家时,对方代表话还没说完,刘好仃就抬手打断了。

“你们接待路线是不是改了?”他问得很直接。

那代表愣了一下,脸上笑容僵住:“刘工……您怎么知道的?”

“我昨天在现场转了一圈,发现原本该经过的检测区,今天绕过去了。”刘好仃翻出手机里的照片,“而且你们车间角落的设备维护记录,好像也没更新到最近三个月。”

对方脸色变了变,旁边一个年轻助理赶紧解释:“刘工误会了,我们是为了节省时间,才临时调整了路线,并没有刻意隐瞒什么。”

“节省时间?”刘好仃笑了,“做企业不是请客吃饭,走哪条路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意让我看到全部。”

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刘好仃没再继续追问,而是转向另两家:“你们呢?有没有类似的小动作?”

其他两家都摇头,其中一个还拍着胸脯保证:“我们欢迎任何形式的抽查,没问题!”

刘好仃点了点头:“行,那就进入下一个环节——实地抽检。”

于是当天下午,刘好仃带着小王和几位骨干员工,再次走访了三家工厂。这次是突击检查,没有提前通知。每一家都随机抽查了生产线某个角落的设备运行情况,还调看了最近三个月的质量检测报告原件。

在第二家工厂的实验室里,小王突然指着一份报告问:“这个批次的玻璃厚度偏差0.3mm,超出了行业标准啊。”

“哦,那个啊……”技术人员尴尬一笑,“当时是设备临时故障,后来我们立刻调整了参数,后续产品都没问题。”

“问题是,你们这份报告上没写任何说明。”刘好仃语气平静,“客户不可能自己去猜,你们得主动告知。”

对方连连点头,表示回去一定整改。

回到厂里已是傍晚。刘好仃坐在办公室里翻看今天的记录,小王端着两杯咖啡进来:“刘哥,我看第三家其实挺有诚意的,虽然有点小问题,但态度不错。”

“诚意是好事,但不能拿诚意当挡箭牌。”刘好仃喝了一口咖啡,“我们选的不是朋友,是能一起走得远的伙伴。”

第二天上午,谈判正式开始。

刘好仃把之前整理的数据表摆在桌上,推给三位供应商代表:“这是我们过去一年的订单数据,平均每月下单量、紧急订单比例、质量问题反馈率,都在这里。”

“我们希望未来的合作模式是按月结算,而不是季度。”他说,“这样可以降低双方的风险,也能更快发现问题。”

“刘工,按月结算对我们来说压力太大。”第一家公司的代表皱眉,“我们现金流有限,季度结算比较稳定。”

“那我可以理解为,你们更看重自己的资金安全,而不是合作的稳定性?”刘好仃反问。

对方一时语塞。

“我提个建议。”刘好仃顿了顿,“我们可以设置一个‘质量保证金’机制。每月支付95%,剩下5%押后一个月。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这部分可以直接用来补偿。”

“这个方案可行。”第二家代表率先表态,“我们愿意接受。”

“我们也同意。”第三家也跟着点头。

“好,那这个付款方式就这么定了。”刘好仃翻开合同,“接下来是交货周期的问题,你们谁敢保证加急订单能在三天内交付?”

三家都沉默了几秒。

“我们可以。”第二家代表开口,“不过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怎么定?”刘好仃问。

“比如订单数量不超过三百平米,材料齐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到。”

“那就把这个写进合同。”刘好仃拿起笔,在相应位置划了个圈,“明确标注,符合条件的加急订单,必须三天内交付,否则赔偿违约金。”

几家代表互相看了看,最终都点了头。

谈判持续到下午两点,基本敲定了所有核心条款。刘好仃站起身伸了个懒腰:“行了,差不多了。明天就是签约仪式。”

可到了第二天早上,事情却出了岔子。

签约仪式安排在玻璃厂大会议室,现场布置得整整齐齐,连背景板都挂好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的横幅。供应商代表们陆续到场,签到、拍照、寒暄,一切都显得很顺利。

就在准备签字前五分钟,小王突然冲进会议室,脸色发白:“刘哥,合同有问题!”

刘好仃皱眉:“哪儿不对?”

“运输责任那一栏,被人动了手脚。”小王把手中的合同递给他,“你看这儿,原本写的‘由供应商负责运输途中破损’,现在改成了‘运输途中破损由双方各承担一半’。”

刘好仃接过合同,快速翻到对应页,果然发现了修改痕迹。他立即要求暂停签字,同时让It部门调出电子备份版本进行比对。

结果很快出来——电子版合同中并没有这项改动,显然是有人在打印之后偷偷修改了内容。

“是谁改的?”刘好仃环顾四周,目光落在其中一家供应商代表身上,“你们谁能解释一下?”

那位代表脸色微变,但很快镇定下来:“刘工,可能是我们这边内部沟通失误,回去会重新打印。”

“失误?”刘好仃冷笑一声,“这种关键条款也能失误?”

他当即要求现场重新打印合同,并由双方代表共同监督签字过程。整个签约仪式因此延迟了二十分钟,但在场的人都明白,这是必要的谨慎。

终于,三份合同都被郑重签下名字,盖上了红章。摄影师举起相机,大家摆好姿势,闪光灯咔嚓一响,留下了这一刻。

仪式结束后,刘好仃站在会议室门口送别各家代表。小王凑过来低声问:“刘哥,你觉得那份篡改合同的事,真的是内部失误吗?”

刘好仃没说话,只是低头看着手里的合同副本,轻轻摩挲着纸张边缘。

“不管是谁干的,总会留下痕迹。”他轻声说,“现在最重要的是,把眼前的合作稳住。”

窗外阳光正好,风不大,吹得人心神清明。刘好仃抬头望了望天,心里却清楚,这场供应链优化战役,才刚刚迈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步。

他转身走进办公室,门在他身后轻轻合上。